让学生幸福高效地学习(一)

时间:2022-10-26 09:35:52

让学生幸福高效地学习(一)

【编者按】一向被教育界视为大难题的拼音教学,在李虹霞老师所创造的“虹霞拼音律动”那里,变得相对容易与轻松。同时,她还让学生在“跟我读”的“美读”中,有了大量阅读且乐在其中。此外,她别出心裁的作业批改改革、让学生心向往的“游学课程”,都烙上了“第一次”的特点。于是,学生因为李虹霞老师而有了幸福的童年。陶继新先生的评说,在对李虹霞老师高度评价的同时,也对她独具特色的教学探索进行了理性的升华,从而让读者对李虹霞老师的教学改革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索。

拼音教学:陷入违背

教学规律的怪圈

李虹霞:初到小学,我教一年级语文,起始教学就是拼音教学。常规教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我开始反思,难道没有更有效的教学吗?正是有了这样的叩问,才有了我对拼音教学的改革,也有了我的起步教学。

陶继新:拼音教学之所以难,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拼音是抽象的符号,而低年级小学生对抽象性的东西接受起来非常困难。要想变难为易,必须解决抽象符号形象化的问题。

李虹霞:您分析得有道理。我在仔细研究、认真实践之后,发现有的教师之所以把拼音教难了,是因为在拼音教学中出现了违背规律的现象。常规的拼音教学,无法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和渴望。为此,我先找出违背规律的、为难学生的事情。一年级的学生,左右不分的大有人在。面对左右不分的学生,如果教师还在大讲特讲“左下半圆、右下半圆、左竖弯、右竖弯”,尽职尽责地评判着学生这儿反了、那儿错了,那实在是对学生的“不负责”。还有教师讲的“平舌、翘舌、唇齿音”等概念词语,学生听了一脸茫然,他们的脑海里没有这些词汇。这样的场景几乎天天在课堂上演。

陶继新:您上面谈到的问题,在初入小学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可是,很多教师对此却熟视无睹,所以,就造成了学生“听天书”而一脸茫然的尴尬局面。这样,学生不但学不好甚至学不会拼音,而且还会在幼小的心灵产生学习拼音很困难甚至害怕学习拼音的心理阴影。所以,备课如果不备学生,出现无的放矢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李虹霞:再有一个问题也很难为学生,就是书写安排的不科学和练习册的折磨。四线三格本,是所有练习本中格子最细小的,而书写的第一个字母坏牡谝槐剩还是左半圆。这样去写书写第一笔,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是很难的。为了写好,学生常常要一行行地练,一页页地写,可怜学生的小手啊!再说练习册。一年级的小朋友一入学,除了发一本语文书,多数学校还会再发一本《同步练习册》。为了达到“同步”,教师领着一群还不识几个字的小朋友一起做题。不管教师声音多么洪亮,总会听到“老师,在哪”的焦急询问,总能发现教师讲此题学生做彼题的现象。至于批改、订正,更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我以为这些时间耗费得实在可惜,完全是高耗低效的工作。

虹霞拼音律动:两周高效

完成拼音教学

李虹霞:为了走出常规的拼音教学的怪圈,我先从激发兴趣着手,把原来的重点教拼音知识,转换为激发兴趣和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

我想到了儿歌,儿歌是儿童语言表达的最佳方式,儿歌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充满情趣、韵律优美、朗朗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我还想到了音乐,音乐能让孩子们在儿歌优美的旋律中,感悟节奏和韵律之美,音乐还能帮助孩子们感受各种情绪或思考各种问题,几乎人人都喜欢反复地倾听音乐。于是,奇思妙想诞生了!把儿歌和音乐结合起来运用于拼音教学,一架钢琴和一支录音笔,钢琴教师的手和语文教师的嘴,合成了“虹霞拼音律动”。

陶继新:您太有智慧了!您明白一个道理:小孩子对形象性的儿歌与音乐,有一种天然的学习热情,于是,“虹霞拼音律动”就有了变难为易、变苦学为乐学的神奇。这一创造完全可以让更多的教师从教学拼音之难、让更多的学生从学习拼音之苦中走出来。

李虹霞:我做的,其实就是整合,一种趣味组合,“钢琴+录音笔”,“钢琴教师的手+语文教师的嘴”,“拼读音节+儿歌、课文、补充材料”,“教师‘碰’读示范+学生跟读、指读”。

接下来,还要尊重学习规律,调整次序:书写和练习册调整在识字写字后。

陶继新:您的这个整合是大有学问的。首先,尊重了儿童识字的规律;其次,尊重了不同教学要素整合的规律。这看似简单,可它却熔铸了您对学生的深爱与对教学规律的叩寻。

另外,学生认识某些字,不一定要求他们会写。识字多了,阅读兴趣也就有了;读的书多了,就会让孩子在无意识中认识更多汉字。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小孩子认识一个字,就强迫他写出来,则会阻碍其识字及阅读的兴趣。

李虹霞:是啊,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所做的一切,到底是在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在激发和助推学生的学习欲望。暂时去掉了书写,丢掉了练习册,只用“拼音律动”学会字母发音,在“碰”读上使劲,把拼读音节放在儿歌、课文、补充材料中,两周,学生直拼音节就很容易了。然后是十倍于教材内容的拼读,让拼音真正成为识字的工具。书写和练习册呢,放在识字写字后。结果,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简单,两周高效完成拼音教学,成功了!

陶继新:真令人振奋!“十倍于教材内容的拼读”,在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学好汉语拼音的同时,也在无意间增加了他们的识字量,而且,这时候的识字,更多是在情趣盎然与无意识中识的字,于是,就有了学得轻松且有效率的好结果。

师本课程:“起步”就让学生

与语文“一见钟情”

李虹霞:能让学生学得轻松点,是我的出发点。运用拼音工具去识字,既巩固拼音,又熟练识字,一举两得。拼音教学的改变,让我尝到了甜头,所以,如何对待语文教学的“第一次”,引起了我的重视和研究。“起始步”教学对一个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让小学生从语文学习的“起始步”就热爱我们的母语,欣赏我们的汉字,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容易走向成功。基于对“第一次”的重视,我形成了自己的“起步”师本课程。“起步”课程着眼于兴趣的激发,促进习惯的养成,渗透方法的指导,目的就是让学生和语文一见钟情。我的一些尝试已经收到很好的效果。

陶继新:“让学生和语文一见钟情”,说得好!刚入小学如果就对语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不但不可能学好语文,还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影响。所以,开始的兴趣引导至关重要。有了兴趣,再加上您所说的习惯养成、方法指导,学好语文也就水到渠成了。尤其是您构建了自己的“起步”师本课程,价值就更大了。

李虹霞:用几个例子来说明“起步”师本课程的效果。

例如①:爱识字从自己的名字开始

开学第一天,一年级教室布置一新,最引人注目的是前黑板上的几十只彩球,每只彩球上面都写上了学生的姓名。

“妈妈,妈妈,快来看,这只彩球上有我的名字!”第一个进教室的小家伙大叫,其惊喜不亚于发现了“新大陆”。很快,彩球吸引了所有的孩子,寻找到自己名字时的惊喜驱使他们大声喊了起来,还不时缠着家长问别的彩球上的名字。

接下来,彩球上的名字就成了第一节课的活教材。师生利用彩球上的名字相互介绍,我不时渗透识字方法;在“结识一个好朋友”的游戏中,学生们不知不觉认识了好多小朋友的名字;识字最多的学生被评为识字大王,接受大家的采访,介绍识字经验:跟奶奶唱戏识字、跟爷爷读报认字、跟妈妈去超市识字、看动画片识字等等;受到启发的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识字愿望……学生识字的欲望已经被点燃了!

就这么简单,学生有了浓厚的识字兴趣,开始了生活识字。这是不是生动、直观的识字教学呢?这是不是对学生热爱和欣赏语文的最初的培养呢?

陶继新:将识字放置于生活场景中,当是最好的办法之一。这正如学习语言一样,要有一定的语境。小孩子两岁就会说一个国家的语言,并没有专门的教师与课堂,因为他们一出生就掉到了本民族语言的“大海”之中了,耳濡目染,自然而然也就学会了。一些小学生识字量很大,好多都是在无意识的语境中进行的。我发现,越是无意识识字,记得就越牢。因为他的心里没有设防,是在自然形态下接受的。

您的“彩球”,可谓绝妙,不但有了自然形态,学生无需设防,而且有了情趣。这样,才符合识字“教学”的规律,也才顺应了小学生识字的“天性”。

李虹霞:再比如②:爱上我的新伙伴――语文书

认识名字后,我们的语文课又要怎么上呢?我告诉学生,语文是无处不在的,她在气球里,她在电视里,她在墙壁上……当然,也在老师就要介绍给大家的新朋友那儿。从今天起,有位可爱的、智慧的、忠诚的小伙伴,就要陪伴我们一起学习,她会给我们讲述很多有趣的故事,她会告诉我们很多有用的知识,她会带我们去很多好玩的地方,你们愿意认识她和她成为好朋友吗?学生们一边兴高采烈地回答愿意,一边四处张望,找寻这位神秘的新伙伴。

“她就是我们的语文课本。请同学们安静地一一走到前面来,双手举过头顶,接过这个小伙伴,把她捧回去。”神圣的书本交接仪式开始了,我郑重地双手把语文课本递给每一位新同学。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郑重其事地双手接过课本,一路小心翼翼地捧着,轻手轻脚地回到座位上。

“翻开她,趴下去,闻闻她,好香啊,这就是书香!里面有最好的营养大餐呢!现在,把你的名字工工整整地写在第一页。”学生们沉浸在墨香之中,努力将自己的名字写到最好。“接下来,还要请小朋友给新伙伴穿上新衣服,接受老师送的礼物――书皮。”学生们用小手轻轻地包上书皮,看他们小心的样子,我暗自高兴:珍惜才会热爱!

陶继新:这种仪式虽然简单,但却庄重。从这一刻起,学生不但会喜欢上书,还会珍惜它。您说得好:“珍惜才会热爱!”您从小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珍惜书的习惯,为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上了精彩的第一课。一个人从小爱上读书,长大之后也多会与书结下不解之缘。而与书相伴者,也会因为书的滋养,而让生命精彩起来。

李虹霞:我再举个例子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语文书发下去,不着急讲课,由着学生们翻去,想看什么看什么。这是源于我对以前课堂的观察与反思,小孩子的好奇心很重,他们对未知的世界有无限的探索欲望,要尊重他们,顺势而导。交流发现时,有学生发现书里面有很多图画,我夸赞他发现了编者的意图,图画能帮助我们看懂文字;有学生发现了数字,我肯定他发现了页码、课题和目录,顺带引导学生掌握一本书的关键元素;还有的学生发现了田字格和笔顺,我夸他找到了生字的家,找到了写好中国字的规律……这些发现命名为“伟大发现”一点也不为过。教师的教材培训会我参加了,专家告诉我的,小朋友也告诉我了,只是没有专业术语而已。给学生自己发现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发现和探索的精神愉悦,读书学习的动力也就相对增强。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读中感受到了阅读之美,有了阅读发现的自信,更发现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小时候形成的阅读能力,大都可以伴其一生!给学生发现的机会,让学生有说话的权利,原来,学生们的发现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陶继新:现在刚入学学生的水平,有的确实让我们感到惊讶。让学生们自己发现书本的奥妙,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妙法之一。学生们的发现不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有的阅读数量与质量也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那种以为刚入学学生什么也不懂的看法,是十分错误甚至是可笑的。像您这样,小学生刚刚入学,就放手让他们去发现,由此激发的何止是学习的兴趣,还有其自信心及继续探索的能动性。这些品质一旦培养起来,走进善于学习的境界自然也就不会太远了。

李虹霞:再如④:爱祖国从爱唐诗开始

一年级课本上出现李白的《静夜思》,就该着手唐诗学习了。虽然唐诗朗朗上口,学生学前也接触了不少,但作为教学如何迈好第一步很关键。我想起谷建芬老师谱曲的《唱唐诗》:“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相思的红豆巫山的雪,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把它唱好、读好、背好,为什么要学唐诗,还用我再多说吗?

于是我组织所教的一年级一班和四年级四班共上一堂课――《祖先的诉说》。动情的吟诵伴着优美的旋律,两个年级的学生一起陶醉了。四年级四班学生的朗读已经像模像样了,展示给小弟弟小妹妹时自信又自豪。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情不自禁地跟着和,因为识字太少,嘴型一看就不对,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惊奇和羡慕就够了!

接下来,就开始了“唐诗背背乐”活动,一首、一首,又一首,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学生们背下了四十首唐诗。唐诗变成了学生生命的一部分。爱祖国,我们选择一个最浪漫的理由,从爱唐诗开始!

陶继新:唐诗本来就是有节奏感与韵律感的,小学生不但读与背得不亦乐乎,而且背诵得相当快。一年级第一学期就背诵四十首唐诗,而且还特别快乐,这不就是真正学习语文吗?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可是,一些教师却将这个例子当成了教材的全部。结果,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反而学得少,而且学得苦。

其实,对于朗朗上口的唐诗,没有必要一字一句地给一年级的学生详细讲解。当他们背诵之后,有的就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有更深的体悟。如果小时候重在理解而少于背诵的话,就违背了儿童学习古诗的规律。在其记忆的黄金时段,让学生大量背诵经典古诗文,从而让这些精神文化镶嵌在他们的脑子里,照亮他们的生命前程。

上一篇:语文教学不能再走回头路 下一篇:浅谈如何追求生长型的小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