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时间:2022-10-26 09:01:41

新课改下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摘 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评价语文课,主要评价授课教师的表现,如基本功是否扎实,表达是否流畅、准确,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板书是否规范新颖等。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是“以学论教”,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应以学生为中心,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因此我们判定一节课的好坏,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情绪高涨,有尊严的得到了发展,看他们的精神境界是否得到了提升。我们观察一节课,必须把目光集中在学生身上,根据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获益的大小,以及获得的发展时的情感体验等,来判定一节课的优劣。

【关键词】新课改;评价;语文课

新的评价标准是“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来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学。诸如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及学生参与程度、自主自觉学习程度等。新的评价标准也注重老师的教,但它注重的是老师的教学理念与思想、教学方法与手段及“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等。评课可以对教学工作起到检查、指导、督促、评估等作用,既能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较有层次的评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能在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那么,怎样来判定一节课的优劣呢?

一、指导思想

作为评课者,首先应明确中学语文课的最终目标。语文课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具有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授课教师,必须树立四个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二、评价标准

(1)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指对课的分析要以课堂真实情况为基础,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不带任何偏见,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

(2)坦率诚恳。坦率诚恳就是对课的长处一定要充分肯定,看准了问题一定明确提出来,不能含糊。当然评课者也要考虑教师的心理承受力。

(3)兼顾整体。通常在分析课时经常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只注意了一节课的整体分析,而忽略对局部的分析;一是脱离整体孤立地对局部进行评价。因此,评课者应该树立整体意识,把点和面,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

(4)激励性。评课者科学的艺术的评课能激发教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的积极性。

(5)差异性。被评的教师情况不同,对课堂的要求不同,评课的侧重点也不同。

(6)讲究方法。要充分尊重讲课者的劳动,褒贬要得当,要主次分明。

三、评价内容

(1)要看理念的更新,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就是理念的不同。所以衡量一节语文课的首要标准是看它的教学理念。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贯穿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应视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并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学论教”是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观的核心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看目标的落实。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是否符合大纲要求,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语文知识、发展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如应该掌握的字词、语法知识等,有具体的要求,能力目标能结合本课文的特点提出明确要求,能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确定本课的思想情感目标;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语文教学大纲为指导,体现学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3)看过程的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掌握知识的过程。《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质疑、合作、探究、解疑、交流的过程。所以,看教学过程首先要看教师是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有效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理解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基础。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主要包括对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对词、句的正确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的正确理解。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反映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

明确教学要求,把握重点、难点,这是正确理解教材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要求要定准,重点、难点要找准,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基本功。对词、句的理解,是指要抓住重点词和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是指能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观点。

(5)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恰当地处理好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对教材的处理,主要始于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以及据此设计的基本教学思路。

(6) 看氛围的融洽。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总是把激活课堂、与学生平等对话和沟通放在首位。他们总是努力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力求与学生达成感情的交融,心灵的默契。他们总是鼓励学生去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探索、乐于交流与合作。教学中,当自己一呼不能百应时,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或调侃、或煽情,适时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乐学、善学、学有成效。

(7)看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努力地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我们老师们所希望的教学效果。难以想象,一个厌弃语文学习的学生能将语文学好!

(8)看信心的培养。看教师能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是评价一节课的又一尺子。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一个人最先接触的莫过自己的母语了。为什么有“语文好学学不好”的怨声呢?应该说语文不仅好学而且也很容易能学好。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曾想过要为学生创造获取语文学习成功的机会吗?我们学生的每次学习是否在语文学习成功的喜悦中,信心百倍地投入其中的呢?谁都想在希望中“活”下去。

(9)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艺术如何。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语言基本功。要求能够流畅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规范,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讲课通俗易懂,并能及时发现、纠正学生说话中的语病;②朗读基本功。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方面可为学生示范;③板书基本功。要求写字正确、工整、熟练。④教态。要求教态自然、亲切,感情饱满,举止端庄。

(本文系省级一般课题《新形势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2011]-JKGHBD-0881系列论文)

上一篇:师夷长技以自强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