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训练

时间:2022-10-26 08:50:45

浅谈初中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训练

摘 要: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教授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会他们如何去运用思维方式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引领他们用多角度的视野去看待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能力;训练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由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随之而来的生命课堂理论以重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地发挥为核心,将对个体生命的关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它认为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笔者认为要遵循“以人为本”,做到因材施教。对传统的教育要大胆地抛弃和继承,改革和创新的教学观。要做好这点必须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培养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一、多角度理解学生思维能力

我们一直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何为思维能力,这一点我们必须明确。这是我们进行授课的前提和基础。所谓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对事物的一般看法,包括分析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等等,也是对感性材料进行理性提升的重要过程。学生只有有效地掌握了思维能力的应用才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对于学生今后工作、生活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语文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基础性学科,语言文字较外语等第二语言来说更适合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从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发,通过引导性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去学习、去探索,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学生一味的填食不如教会他们怎样猎食,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和探寻找到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对学生这种思维能力的养成进行鼓励,鼓励是对学生努力的肯定,也是他们形成良好习惯的催化剂,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继续消极性的说教会让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尊重学生,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兴趣中学习;激发学生,让他们在创造中学习。这既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也需要我们教师的努力。具体的思维能力内容如下:

1.学生分析和综合能力。分析与综合是在语文学习中常常应用到的两种思维方法。顾名思义,分析是指把整体变为部分进行细节方面的仔细了解,综合则表现在多种、多个部分进行分析后的整体性判断和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到这样方面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做到充分的引领和指导。

2.学生概括抽象的能力。概括和抽象分别是两个层面的总结过程。前者是通过事物共同的属性进行总的、广范围的综合,可以说是在感性方面进行的一定程度的归纳。后者则是在理性层面进行的,它通过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性的总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分段的方式进行训练,也可以让其对每段进行中心意思的归纳和总结。提炼中心意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内容进行抽象的过程。

3.学生还原具体事物的能力。这种学生还原事物的能力与上一种抽象概括能力是相反的。在这里还原具体事物主要指对概括性、抽象性的语句进行感性方面的思维能力。这方面的锻炼和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作者的描述进行感悟和体会,包括事物、事件等。这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心意思和作者感受的理解。

4.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学生的联想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有关联事物的重现和思考。想象则是学生在作者原文文字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过程中融入的感性因素体对内容进行还原的过程。换一种简单的表达方式就是把文字描述的场景在大脑中进行形容和呈现。

二、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1.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索思维。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地去探索,以解决问题、实现心理平衡,我在语文教学时,不妨在触题时就布置任务,激起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索如何完成任务,训练探索性思维。如我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就从题目中提出: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通过任务设疑,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语言知识,发展了学生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思维活跃,并促进学生认真阅读语文、学生的答案各种各样,大家各抒已见,通过对这个问题解决带动了全文其他问题的学习,教学起来教师十分轻松,学生学起来也十分轻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效果很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2.直观影像,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中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再现表象,发挥想象,并用语言描绘出来,可以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常制作和寻找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图片作为教学创设情景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使用图片时,常常要求学生仔细全面观察图片,同时教师进行设疑,让学生对图中疑点主动观察、讨论,并得出自己的观点。如我在进行七年级下册莫怀戚的《散步》时,我就精心地制作了一组作者“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的幻灯片,我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下列的问题: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样的优秀品质?这时,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当学生通过观察提问“谁?什么?在哪里?”等问题时,他们对课文的难点、疑点也就有了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有针对性的学习。通过图片展示后,我让小组进行讨论,然后举手回答,学生几乎都抓住了“尊老爱幼”这一主题,他们答案丰富多彩,很让我感到吃惊,同时我也看到了农村学生具有巨大潜力可挖,这样提高学习的效率。

3.想象解疑,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是人脑要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过程,是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现有教材的知识大都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断,我常常根据大部分课文语言材料的言尽而意未尽的特点,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说课文的多种结果,借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4.注重运用文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生活中无时无地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无时无地不洋溢着创新的火种。”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想法确有创造性,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贯彻农村学生创造精神,激发他们创造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如我在上新课以前都要让学生预习,预习时必须创造性地提出问题,通过我对预习情况的检查,很多学生预习形式不一样,但从中我的确看到了学生对知识创造的火花,我积极地引导,让学生的创造的萌芽在如母爱般的呵护中茁壮成长。

总之,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给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活化教材,多启发,多引导,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给予学生创新机会,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达到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农村语文教学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大胆创新。

上一篇:论新小学语文教材 下一篇:初三物理复习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