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体现

时间:2022-10-26 08:16:45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体现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地理教学的首要重任。研究性学习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教学;新课程改革;选题

地理学科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方面,内容全面,知识广泛,对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祖国、认识乡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1]在这里,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并且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进行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 研究性学习的涵义

在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是指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及学习中所感兴趣的、力所能及的一些问题、专题或者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通过研究课题这一载体,能够引导学生贴近社会,走近科学,参与实践,服务现实,注重培养学生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处理、提取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表述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强化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养成,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进而陶冶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

二、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从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提出许多实实在在的各类现实问题,如各种资源短缺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通过主动探究去解决问题,敢于抛开“老师说的都是对的”陈旧框架的思维品质。

2.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兴趣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学生自行设计的研究目标与课题,形成了一个指向不同的个体目标群,使每个学生都有发现和体验创造的自由空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

3.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同时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笔者通过七年级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发现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运用地理知识的技能有了明显的增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

1.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以地理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对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性学习可以为课堂上和书本上抽象的孤立的知识提供极为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如绘制校园平面图,可以使学生对地图的使用和绘制有深刻的认识。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通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而看到地理知识的价值。如学生对河流污染源的调查,发现问题,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提出有益的改进方案。

2.有益于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与发展

学生通过七年级地理的学习,认识到气候、地形、交通、资源等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并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到人们的居住场所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气候直接影响着房屋的形态和结构,通过探究学习,可以分析我们赣南传统民居围屋的形态特点以及它形成原因,这就是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四、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课程是复习七、八年级的知识)。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初中的地理知识还不了解,因此,教师设计活动方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题,活动方式和目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几种类型的尝试。

1.结合教材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结合七年级教材,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指导学生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刚升入初中不久,对校园有了认识但不够全面,学生刚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通过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又可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2.结合其他学科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在七年级、八年级的地理教学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课程知识与地理相结合。如与历史相结合,开展“介绍我的家乡”的主题班会;与语文相结合,组织一次“歌颂祖国”的演讲比赛;与美术课相结合,出一份《我们的家乡》的手抄报;与音乐相结合,探究“歌词中的地理名称”等,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肯定,同时还可以使不同的学科有机地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合本地实际,提出研究性课题

提出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实际情况选题,课题要有乡土性。如南康的赤土,要求学生调查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该区以哪个民族为主。或是研究为什么我们赣南是我国脐橙的主产区呢。或是我市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是很有兴趣的。”研究性学习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学生自我探究活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宗旨,以培养今天学生能适应明天社会需求为任务,不仅是一场学习方式上的革命,更是促进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思想实现的关键。

由于目前研究性学习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困难也很多。尤其在地理能力培养上,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实际能力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需要做更多的探索与实践。因此,作为地理教师有责任把这项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2007年1月第1版.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P256

[2] 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 2003年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003年:P31

[3] 胡永生.《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 2001年第1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P84

[4] 任玲.《积极的地理求知心理》.《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年,第1—2期:P25

[5] 刘伲.《地理研究性学习评价》.《地理教育》.2004年,第5期:P24

上一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关于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