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26 08:15:13

乡土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新鲜的素材,新颖的构思,独到的见解,写出的文章才会标新立异。农村学生有独到的乡土生活体验,对于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可以娓娓道来,成文后真情流露、生动感人。

关键词:乡土作文;积累素材;作文教学

提到作文就会让不少学生“头痛”,尤其是现在的教材内容倾向于城市化,加之,农村学生的课余活动不甚丰富,使得农村学生对于写作文,更是捉襟见肘。其实,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对于农村学生。乡土文化则是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一、“写什么”――引导体验积累素材

很多学生的作文都难以跳出“假、大、空”的怪圈,其实是学生接触生活圈小的缘故。其实教学之所并非只有教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亲身体验,积累素材。生活中的人、事、物都是写作的素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将自身的所见所闻存储至大脑,灵活运用于作文中。

1、观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孩子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春之绿。大地披上了绿装,鸟儿哼上了歌曲;夏之泳,清澈的溪水中嬉戏、逮鱼;秋之游,田间麦浪层层,果实成熟;冬之雪,雪白、宁静的感觉彻人心扉。让学生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看春华秋实、享拂面清风、体验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心有所触、心有所感,真情流露出对美丽家乡的热爱。

2、察家乡发展,倾自豪之感。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可以闻到幽幽稻谷香,可以随处发现蚂蚁搬家,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可以见证植物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整个过程,童年的生活阅历丰富而多彩。再就是农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是振奋无比。例如本地区“长征精神的红色文化,金色教育文化,绿色产品的农耕文化”。

3、体农活辛苦,道劳动苦甜。城镇学生为了体验生活,参加夏令营等活动,而“农活”是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学生可以体会到父母顶着烈日劳作的辛苦;在农忙时,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父母的指导下学着做饭,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苦与乐。让真实的体验刻骨铭心,让学生在写作时真情流露,使整篇文章充满感情。

4、感淳朴乡情,赞朴实民风。家乡的人生活在山里,有着山一样淳朴的感情,这里有和睦的邻里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和勤俭节约之风。乡亲们热情好客,家家门户敞开,孩子们可以相互串门,没有商品房的隔阂,没有铁门沉重声响。一年一度的春节,家家张灯结彩,鞭炮声声,热闹无比;端午时节,家家粽香飘飘,浓浓的乡情和淳朴的民风不由自主的赞之于笔端。

二、“怎么写”――插上翅膀绽放异彩

有了丰富的文章素材,为何很多学生的作文还是干巴巴的,这就在于真情实感的流露与写作方法的技巧。同样是父母雨中送伞的事例,为什么有的文章让读者为之动情,而有的文章则让读者认为是“炒剩饭”;同样对于描写一个事物,有的文章让读者感到所写之物就在眼前,然而有的文章却出现言而无物?

乡土作文以乡土生活为依托,给学生以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的文章绽放出个性异彩。让学生根据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突破传统的理解,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从不同的思维角度理解,发挥想象力。

例如:“春天来了,阳光十分暖和,大地绿了,鸟儿飞回来了!”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其中一位学生写道:“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到来了,她展开了笑脸,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中,那种温暖感像母亲的大手在抚摸着我。小草破土而出、舒展筋骨,它们的生命力如此顽强;鸟儿自由自在的飞翔着,高兴地唱着清脆悦耳的歌曲……”如此一来,同样地情景给人呈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农村学生有着个性的乡土生活体验,有着个性的人生感悟,那种纯朴与生俱来,使得乡土作文清新朴实,绽放出个性的异彩。乡土生活淳朴、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只要善于发掘、勤于拓展,有效开展作文活动,农村学生的习作会别有一番风味。参考文献:

[1]潘茂生,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靳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5)。

[2]袁章,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园地制宜的策略[J]。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版),2007,(03)。

[4]洪明春,挖掘素材优势提高作文效益[J],陕西教育,2005,(07),

上一篇: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的内在机理研究 下一篇:利用白板数字功能提高作文批改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