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26 07:43:08

师生互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也在不断改进,师生关系逐渐由“主导――主体”向“主体――互主体”发展,也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师生互动教学”,它凭借其自身优势,对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众所周知,小学生正处于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面对这一陌生的学科领域,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拉近小学生与英语之间的距离,逐渐完善和发展小学英语教学。

【关键词】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小学英语;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3-0035-02

创新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只有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才能使小学英语教学真正趋于完善。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缺乏互动是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也是导致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原因。对此,教师必须探寻一种更加适合小学英语这一语言性极强的学科的教学模式,突破单向授课的弊端,而师生互动是扭转这一局面的有效方式。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师生互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师生互动是伴随新课改的深入而产生的,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处于初始阶段,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导致小学英语教学师生互动有限,课堂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对英语这一学科的定义仍然滞留在英语是一门技能学科上,这种片面的认识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有限的交流使得英语教学枯燥而僵硬。只有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那么,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师生互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处于初始阶段,新事物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而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听讲”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师往往更加关注技能传输和知识讲授,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灌输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第二,在我国教育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仍然以“大班教学”为主,这是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教学设施的不完善、教学资源的不充足等因素造成的,而这种群体性的教学方式也导致教师不能兼顾学生的群体需要和个性差异,在落实因材施教时存在一定困难。此外,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分化也较为明显,教师难以统一要求。长此以往,尤其是英语相对较差的学生课堂参与度也会一再降低,这也给师生互动增加了难度。

第三,教师在教学中掺杂个人情感因素,不能做到一视同仁,无法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很多教师对后进生关心不足,经常忽略英语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这一点在课堂提问环节体现得尤为明显。教师往往偏爱提问水平较高的学生,但这样狭隘的交流无法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很难暴露出来,这就导致师生互动存在一定的狭隘性,这与我们所倡导的全面性的师生互动背道而驰。

二、师生互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生互动是针对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而提出,旨在引导师生共同融入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应创设“互动式”的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法也是小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给学生更加直观鲜明、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帮助小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质疑、思考、推断、总结,这也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评价。例如在学习《At the zoo》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Which animals do you like?Which animals doesyour father/mother/grandma/sister like?通过几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在学习《Fruit》一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技术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参观果园,到果园里学习各类水果的名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师生互动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应合理利用教材等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表演课文中情境对话的内容。角色扮演、看图对话等都是不错的互动方式,可以将英语课堂变成学生“游戏”的场所,而游戏互动作为师生互动方式的一种是最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一种方式。例如,在学习各类颜色的英语单词时,教师可以发给学生矿泉水和颜料,每学习一个颜色的单词,就让学生自己动手调出对应颜色,在训练学生发音的同时让其收获学习的快乐。教师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精心设置的英语交流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必要时还可以转换角色,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语言主角,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

2.开放课堂。共同发展

师生互动提倡的是打造开放式的小学英语课堂,给学生更多自由交流的机会,使小学英语教学变得更加多元,使小学生的英语发展更加完善。师生互动强调的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不仅仅是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敢于在学生面前“出e”,不要过分掩饰自己对某方面知识的欠缺,最理想的互动是师生通过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构建“师生共同体”。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是开放课堂、实现互动的首要任务。只有学生带着探索的兴趣去思考,才能真正发散思维,学会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使问题不断深化。为了帮助学生展现个性。教师应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种宽松氛围下才能使学生突破经验的局限,逐渐掌握科学的提问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删繁就简”,在复杂环境下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不仅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本身提问就是为了检验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提问方式的转变也代表了教学模式的转变,我们要使提问成为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桥梁。此外,师生互动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述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把小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主线,结合学生的承受能力来制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3.丰富教法,增强互动

师生互动教学是在“交际法”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可以说,对于英语这样一门语言类学科而言,师生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理解范围内的、能够最大限度扩大语言输入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丰富教法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增强师生互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首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主动研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收集材料,而材料的收集渠道多种多样,教材、课外书籍、网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其次,在平日的课堂上,小组讨论也是提升学习质量的有效方式。小组讨论可以安排在自学之后,便于小组成员之间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并展开讨论,能够实现共同进步,而教师要做的是对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汇总,针对小组讨论情况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需要注意的是,小组讨论也属于合作练习的一种,教师要重视合作练习的作用。除此之外,当堂检测也是我们在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时经常采用的方法。顾名思义,当堂检测是为了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不仅能增强教师对学生实际掌握情况的了解,还可以实现师生互动,在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同时,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要落实因材施教,就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撇开教师个人情感因素,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通过丰富的教法增强互动,使小学英语课堂焕发生机。

师生互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教师应加以合理应用,使小学英语课堂变得更加开放,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水平。

上一篇:班主任情感教育的方法探讨 下一篇: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