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为啥宠爱外国人配乐?

时间:2022-10-26 07:31:45

中国电影为啥宠爱外国人配乐?

IP改编,“小鲜肉”

还是“老帮菜”?

晋江名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电影版就要开拍了,原著粉丝欢呼雀跃,出品方阿里影业的CEO张强却说:“自从我在微博上提到这部小说,每天都被评论刷屏,我才知道这部小说有多么火!”这似乎反映了当前IP电影改编热的一个有趣现象,一群60后、70后的电影人,对90后喜爱的作品使劲,并要找到当红的80后来演。

IP改编真的是个新鲜事儿吗?

在华语电影业,IP改编早就不新鲜了,文化产品之间的互通有无早已有之,像内地观众熟悉的港片《古惑仔》《风云》,原著都是香港知名的漫画作品,在成熟高效的商业运作下成为成功的商业电影。如今的内地网络热文IP改编热现在也一样能在香港电影中找到踪迹―今年5月最后一周的香港票房排行榜上,根据香港当红网络小说改编的小成本影片《壹狱壹世界:高登阔少蹲监日记》一举击败日本伊丽莎白・班克斯自导自演的音乐电影续集《完美音调2》、日本著名漫画改编的电影《深夜食堂电影版》及好莱坞灾难片《末日崩塌》,首周入账301万港币排在票房榜第三位。

说到底, IP热实质上是电影市场扩张、升级换代的要求。今年国产过亿电影有望超过50部,国产片总票房有望超过200元,如此巨量的市场吸引了更多的资金,这些资金必然要求更卖座的题材。而热门IP已经经过市场的检验,同时拥有大批粉丝的支持,正符合卖座的要求,成为影视公司争抢的对象也就可以理解了,所以会出现《鬼吹灯》一书两卖的奇观。在IP元年之后,IP大爆发是必然之势,

然而IP改编电影也包含不可忽视的风险,除了价格会越来越高,就是在这一模式中,电影有可能变成配角。在某些情况下,电影公司为讨好粉丝将原著情节分毫不差地照搬上银幕,最终呈现的将是缺乏戏剧冲突与合理逻辑的影像片段的拼凑,必然会伤害口碑,最终连基本的商业成功也未能达到。

IP改编成了香饽饽

2014年是电影业内公认的“IP元年”,大IP成群结队攻入电影院,《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同桌的你》《小时代3》《匆匆那年》和《十万个冷笑话》成了票房灵药,数钱数到手软,一时之间,IP和漫咖啡四大神兽并列为电影圈的超级话题。

人人都在谈论的IP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IP本意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思就是知识产权。IP可以是小说、漫画、网络剧,也可以是游戏、歌曲甚至是玩具,在中国电影行业目前的语境下,IP通常指的是具有大量粉丝的小说。

2014年上映的《匆匆那年》借小说和网络剧的东风,在猛片如云的贺岁档只占了个普通的座位―12月初,却一炮而红,拿下5.85亿票房;由青春小说改编的《左耳》进账4.85亿,都赚得盆满钵满。不过,即便大IP在手也并不意味着必然大获全胜,五一档的《何以笙箫默》就招来影评人的一致口诛笔伐,虽然首周票房高达2.24亿,但此后就急转直下,原因即为口碑不佳无法形成上映后的二次传播。

其实三五年前,2011年的《失恋33天》和2013年的《致青春》火遍全国,IP热已初露端倪。不过那时,主流电影业对IP仍冷眼旁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样的网络小说属于“非主流文学”,是不太可能被电影公司看好的,如今却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这些香饽饽又价值几何呢?最近两年热门IP的行情是几百万到上千万元。2013年在微博上爆红的张嘉佳,一本短篇故事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就改编成了5部电影,其中《摆渡人》与《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都卖到了150万以上。而超级IP,科幻小说《三体》,作者刘慈欣卖得太早,只卖了30万。

IP热与IP改编电影的商业成功是互为因果的,各大影视公司对热门IP势在必得,也催生了专做IP改编和版权经营的另类打法。出品了《致青春》《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的儒意欣欣,旗下有图书公司和影业公司,图书公司签下了辛夷坞、九把刀、九夜茴等畅销作家,以及一大票网络小说作家,自家IP自家改,有些还可以卖给别家,打的就是图书出版与影视制作之间产生联动效应的如意算盘。

IP改编,好莱坞在怎么玩儿?

在电影产业体系已相当成熟的好莱坞,IP不是流行词,但人家已经玩了近百年,段位之高还不是国产片可以过招的,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就是为此设立的。从上世纪30年代年《乱世佳人》,到70年代的《教父》,再到今年的《五十度灰》以及漫威系列电影,无不来自于IP。美国的文化与商业高度发达,造就了成熟而多样化的IP改编模式。在好莱坞,IP改编早已不只局限于热门小说的改编,有些公司更以数十年为周期下很大一盘棋,将旗下产品的形象转化为电影,以此实现公司的产业扩张。

比如玩具公司孩之宝就开发了《变形金刚》《特种部队》和《超级战舰》三大系列电影,在尝到《变形金刚》的甜头后,孩之宝更仿效漫威成立电影部门,目标就是将更多孩之宝玩具打造成真人电影。

在好莱坞,各类IP改编电影都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乐高玩具在2014年推出的非常受欢迎的《乐高大电影》;华纳兄弟的《哈利・波特》系列则为好莱坞最成功的奇幻小说IP改编了;漫画电影方面,漫威以《复仇者联盟》《钢铁侠》打头阵,每年都有两三部,DC漫画声势稍弱,也有《蝙蝠侠》和《超人》。迪士尼的独家秘笈是童话类IP的改编,全球大热的《冰雪奇缘》改编自安徒生童话《冰雪女王》,近几年鼓捣出的《灰姑娘》《沉睡魔咒》等真人电影也都改编自经典童话;游戏类IP改编电影也有不少佳作,《寂静岭》《古墓丽影》《生化危机》系列都属于此类。

与已将IP改编模式玩得纯熟的好莱坞相比,中国电影的IP改编,不仅不是玩得太过火,反而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好莱坞电影人来说,只要足够热门,能吸引眼球,没有什么是不能改编的。比如“小黄书”《五十度灰》受到中年女性读者的热捧,常年盘踞在亚马逊畅销书榜前十,电影公司闻风而动,买下版权改编成同名电影,尽管影片被观众纷纷吐槽,但由于其敏感的话题性,一时间还是轰动全球,并产出超过5亿美元票房。

除此之外,好莱坞在IP改编方面,并不仅仅满足于高票房,比如华纳兄弟在购入《哈利・波特》电影版权的同时,也买下了电影后产品经营权。《哈利・波特》的票房收入只是华纳在“IP”这座金矿中攫取的一部分。美泰、乐高与孩之宝,都分别以数千万美元的价格,购买到“哈利・波特”系列玩具与文具的特许经营权;华纳公司还投资了5亿美元,携手奥兰多环球影城建造“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主题公园。在美国,“电影后产品”的收入有时会达到票房收入的4至6倍,甚至占到总收入的70%以上。好莱坞IP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中国的电影公司现在也开始学习这一套玩法,但基本还处于小打小闹的水准,未来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申请国家出版基金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下一篇:路人甲的原始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