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浸润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时间:2022-10-26 06:29:01

用智慧浸润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教学人人会教,有的教师教的轻松愉快,学生的成绩提高很快;有的教师教得很累,学生成绩提高缓慢。这要看教师设计问题有没有抓住主要问题、关键问题,是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好的教师引领学生步入知识殿堂的距离最短!探讨如何带领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佳的效果。

小学数学智慧浸润课堂提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帮助学生提升能力,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好的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思考,开发人的智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怎样才能提出好的问题,提高课堂的效率呢?

一、提问要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育走进生活,不仅可以优化数学教育过程,而且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与学生有亲近感。容易产生和谐、平等、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曾听过一位特级教师的课,教学“一个圆和一个长方形,圆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已知圆的周长是62.8厘米,求长方形的长”这道题时,学生一般都按常规思路解答,先求出圆的半径(即长方形的宽),然后求出圆的面积(即长方形的面积),最后求出长方形的长即:①62.8÷3.14÷2=10(厘米);②3.14×10×10=314(平方厘米);314÷10=31.4(厘米)。为了让学生跳出常规思维教师为学生提供台阶,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形联想圆面积推导过程。于是,学生豁然开朗地明白了圆周长的一半就是长方形的长,巧妙地一步解答出62.8÷2=31.4(厘米),这种方法太简单了,打破了人们的常规思维,最终学生的灵感得到了提升。本人在教这题的过程中,只要学生能求出正确的答案,那么课堂的效果呢?学生的创新得到了培养嘛?没有!我只是一个教书匠。当我们的教师以一个引领者的身份带领学生去遨游知识的海洋,使学生感到很复杂的问题,适当点拨变得简单明了,学生会投以钦佩的目光;当教师按部就班教给学生知识,学生只能以报以冷漠的态度。因此,当我们在课堂上营造真实的生活情境,置身于真实的生活当中,课堂教学就变得有生机、有活力,学生的热情会得到空前高涨。

二、提问要避免误解

课堂教育中有时还会出现一种情况老师唱“独角戏”。比如,在时间的学习上,时分秒的认识,小明早上6U50从家里出发,乘车用了25分钟,小明到学校是什么时间,很多学生都举起了小手,而且回答得也正确7U15,这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得出7U15呢?学生若无其事地看着老师说不出话来。教师继续问谁能帮他说说,为什么是7U15呢?全班学生哑口无言。平常上课时出现唱独角戏的现象还有很多。造成这一现象是教师陈述语言不清。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意图,就会导致学生思维窒息,不知道该问题如何回答。比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心中想让学生说7U15计算过程与方法,应当问你是怎么得到7U15的?教师用一个“为什么”学生被教师这么一问被问懵了。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对教师提问不清而产生误解。比如,在学生学习“方向与位置”中的“左”“右”时经常会出现混淆的情况,如黑板上方的班风“诚实、活泼、好学、健身”,如果教师提出黑板上面班风左边是哪两个字,以学生为标准最左边是“诚实”,如果以教师为基准,那么最左边是“健身”。教师与学生交流或学生与学生交流语言表达意思应清晰、明了,不得含糊不清。因此,教师谈话交流提问时,应做到用词准确。用语意思明了防止对方理解产生歧义。

三、提问要有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把生活中的情境搬到课堂上,如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7页第7题,一个学生用一块板盖住三角形的两个角,露出一个角,露出的那个角大小没有告诉我们,只告诉我们这个三角形中没有钝角,这是一道启发学生思维的题,让学生猜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露出的那个角是锐角,又没有钝角,可以猜出那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因为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所以,它是一个锐角三角形。还有可能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既然露出的一角是锐角,如果这个角是45度,那么剩下的两个角是135度,也有可能一个角90度,另一个角是45度。这种题的精妙之处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提问突出重难点

单刀直入式直奔重点难点是纲举目张,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育质量有力保障。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一串香蕉4只每根是这把香蕉的1/4,8个面包一盒每2个面包1份,分成4份每份是这盒面包的1/4,你还有用其他的方法表示吗?一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

生1:香蕉的每一份可以用1/4表示,右边的面包每一份可以用2/8表示。书上印错了。

生2:我觉得右边的每一份应该用1/4表示,是对的。

师: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你们是怎样想的呢?

生1:左边有4只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1/4,右边有8只面包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2/8。

生2:我觉得右边是8只面包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就是1/4。

师:他们两位同学争论的焦点在于“看个数”,还是看“平均分的份数”。其他同学呢?

生3:我认为分数的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几份,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几份。右边是把8个面包平均分成了4份,分母应该是4,其中的1份就是这合面包的1/4。所以,书上的1/4是对的。

生4:我发现看图写分数要看平均分的份数,1/4表示把8个面包平均分了4份,取了其中的一份,即是1/4。所以,1/4是对的。

师:是的,我们在研究分数的时候,关键要看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像这里,同样是把8个面包看成一个整体,但平均分的份数相同,都是1/4。其实1/4和2/8是大小相等的,但是意义不同。

生1:哦,我明白了。

五、提问要激活思维

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度,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我们的教学才会到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听一位教师教圆面积计算,该教师用类比推理法让学生自己推理出圆面积公式。启发平行四边形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怎么得到的。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圆面积公式。请同学们把两个圆形剪下来,以前后两张桌子为小组,每个小组都拿出了十八般武艺聚精会神地讨论。经过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一组学生汇报,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c/2),长方形宽是圆的半径(r)。因为C=dπ=2πr,那么长方形的长是πr,圆的面积是πr2。简单明了,教师的提问是引领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建构新知识,启迪学生智慧的大门。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的提问开启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建构知识,调动学生每一根神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上一篇:浅析小学生数学语言的塑造与培养 下一篇:新时期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