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农业

时间:2022-10-26 04:54:03

《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农业

问题:

上世纪人类最成功之举之一当属中国农村经济的增长。1979年来,中国在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粮食产量方面都有不凡表现。然而,中国能否在下世纪进一步提高收入、增加产量还是一个未知数。未来中国农村经济的繁荣将取决于行之有效的农业和贸易政策。

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强调要保持高度的粮食自给率。这一农业政策已被证明不仅代价高昂,而且损害了中国的长远粮食安全。中国的农业收入锐减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粮食产量连年创纪录、政府高价收购粮食、粮食储藏和银行利息成本太高、国家粮食系统管理严重不善、以及限制私人经营粮食等。自1990年以来,中国在商品粮的采购和储藏方面已累计亏损大约4000亿人民币。此外,政府还在不宜发展农业的地方大力强调粮食生产,导致含水岩层消耗及严重的水灾、土质下降和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继续严格控制许多重要的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此外,中国农产品贸易法规也不透明,妨碍了外国供应商进入中国市场。同样,中国消费者在许多情况下无选择余地,找不到最经济实惠的渠道购买农产品。其结果是中国消费者购买许多农产品时所付的价格比本来应该支付的水平要高许多。这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目前存在许多不利于开展竞争性贸易的障碍:配额、许可证、贸易权、国企垄断、卫生/植物检疫规定、以及价格管制等。比如,由于中国对出口和内销实行双轨制价格,中国消费者购买国产玉米时比邻国消费者支付更高的价钱。从积极的一面来看,美国商会注意到中国已同意取消针对美国小麦、肉类和柑桔产品而的与检疫有关的部分禁令。我们希望这标志着中国将广泛地开放其市场。

由于生物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的普及,国际农业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然而,中国的农业却未能有效地吸引外国投资。中国面临的挑战,是要在没有外资参与的情况下赶上世界其他地方技术进步的步伐。

中国农村经济的兴衰对该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三分之一。农村人口既是粮食的生产者,又是制成品的消费者。他们对经济的贡献举足轻重。中国政府欲使其农村奇迹经久不衰,就必须实施市场导向的农业政策。

目前一些依赖农副产品为原料的产业在发展中遇到两大障碍。第一个障碍是中国缺乏可靠的、管理良好的商品期货市场,第二个障碍是政府限制国内农产品加工商利用海外商品期货市场。因此,国内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经常比世界市场价格波动更剧烈。由于缺乏另外的途径来套期保值,降低价格风险,中国期货买主和最终用户只能承受这一风险,以致最终出现合同违约和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现象。

中国和美国在开展长期互利的农业合作方面潜力巨大。美国既销售自己最拿手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又购买中国最拿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另外,美国拥有的技术和经验可以用来改进中国的粮食生产。

建议:

制订更为市场导向的农业政策。

扩大美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

鼓励外商投资农业。

在中国建立可靠的、管理健全的商品期货市场。

中美世贸协议有关内容:农业

在中美两国达成的世贸协议中,中国政府迈出了重大步伐以使其农业更加市场化。首先,中国将取消所有国内生产的农产品的出口补贴。其次,在进口方面,中国将采取几项重大措施来使其农业进口体制合理化:

将所有农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降到17%,对美国优先农产品的关税降到14.5%。此项措施将在加入世贸组织四年内逐步到位(目前美国优先农产品的平均关税是31.5%)。

允许私企(相对于国企)进行农产品贸易;外国公司可不必经过中间商而直接从事进口和分销业务。

取消农产品进口中不科学的植物卫生检疫规定。

在过渡期内增加大宗农产品进口配额;实施关税税率配额制度,提高配额过程的透明度。按照该制度,一部分配额将分给私营贸易商。配额以外的农产品进口将征收平均1-3%的关税。

中美世贸协议涉及之内容(资料截止到2000年1月)

上一篇:企业财务总监的独立性问题探讨 下一篇:石油企业大学生座谈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