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青年教师成长的校本策略

时间:2022-10-26 04:30:29

优化青年教师成长的校本策略

摘 要:文章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出发,从校本的角度谈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优化策略。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挖掘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创设科研氛围,激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开展校本研究活动,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加强典型示范,强化青年教师专业成效。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校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6-0086-02

优化青年教师成长,是深入实施新课程的迫切需要,也是每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优化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采取切实可行的优化举措,进一步促使教师转变角色、更新理念、改变行为方式、重视自我发展,进而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自我发展、学生个体发展、学校持续发展的“三赢”举措。新时期大部分学校已经普遍认识到青年教师成长的意义,也普遍重视青年教师成长。但认真审视目前青年教师成长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及对自身工作的错误定位,在认识上还存在认为“青年教师成长只是个人成长”“要成长就要靠教师自己”“教师成长发展了,人也走掉了”的个体论,在举措上还存在着“随意组织学习”“注重大范围课题研究”等现象。因而如何优化青年教师成长,实现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我想发展”,并将自发行为内化成一种自觉的需要,以达到既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又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的校本培养,也需要自身的学习、实践与反思,本文将从校本的角度谈谈优化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举措。

一、加强理论学习,挖掘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潜质

理论学习是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理论学习也可以使教师产生研究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的策略,便于教师明确问题;通过理论学习,教师可加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能转变一些旧观念,树立适应新课改、形势的新观念。

那么如何加强理论学习,挖掘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潜质呢?从校本培养的角度看,学校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程改革的深化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动自觉地学习教育书报刊等有关文献资料,参加校内外、本地外地的教研活动,学习参观活动;另一方面,学校加强重视专业成长的专题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或介绍教育改革的信息,引导教师克服教育科研工作神秘的思想认识,明确教育改革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从而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在实践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分析比较新、旧两种教育思想和方法,给教师以新的启迪,使之更快走上新课改之路。

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真正起促进作用的理论学习应具备以下特点:(1)学习制度实。学校确定的科研学习时间应雷打不动,以学习时间量的保障凸现实效质的飞跃。(2)学习材料精。学校应根据青年教师特点与有关教学研究特点,组织教师认真阅读相关学习材料,有选择地从名目繁多的教育理论书籍中精选教师必读书篇。学校相关科室还可定期印发《教科研信息》及新课程学习资料,精选国内外教育科研信息供教师学习。(3)学习方法活。学校采用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个人主要是自学,而集中学主要是作教科理论知识辅导讲座。学校可邀请课改专家教授、本地教科所专家学者来校作科研讲座。学校也可组织校长、市级以上名师骨干教师作定期专题讲座等,都能较好地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缩短教师的成长进程,使教师经历一个由机械传递到理论升华的过程。

二、创设科研氛围,激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潜能

优化青年教师成长的氛围,学校应创设一定的科研氛围,激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潜能。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巨大历史惯性,仅仅通过给教师灌输和行政手段是很难使青年教师主动成长的。所以,学校将教科研工作渗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教研活动、进修学习中,并创设科研氛围,以期转变教师观念。具体可通过以下策略:

一是创设教改实验氛围,激发青年教师参与。实践表明,投入教改实验活动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师参加教改实验活动,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方案,并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去实施、修正、完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会对教育现象进行一次新的认识。因此,教改过程既是实现教师自身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也对教师教科研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二是指导科学遴选课题,促使青年教师参与。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教科研的起点,选题决定了教科研的方向与水平,决定了能否较顺利地完成研究工作。为确保教科研的可行性、现实性,学校在青年教师课题申报过程中均要求教师根据校情,合理定位,找准视角,认真选题、申报、尽量使教科研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进行课题的论证和在理论与实践上加以指导,增加教科研工作的科学性,使研究不走歪路,并能迅速取得实效,这对保护青年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起着很大的作用。

三是特色课题引路,引领青年教师参与。如某校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活动、有系统地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和“面向新形势学校环境教育运行机制”的实践研究。在绿色学校创建和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清醒地认识到,要使创建活动能持续深入地发展,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队伍作保障,这就要求学校应以特色课题引路,引领青年教师参与。为此,学校多次组织“关于绿色教育”的集中理论学习活动,印发了多期《绿色校园》作为教研组培训与学习资料,并多次举办主题为“绿色理念渗透课堂”的教师论坛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校本教研上,学校要求加强学科渗透绿色教育理念的研讨与反思,每学期要有三个单位时间学习学校绿色教育理念,有三次关于学科渗透绿色教育理念的研讨与反思,每个教师每学期要有三堂真正体现学科渗透绿色教育理念的课堂。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得青年教师不仅用绿色教育理念武装,而且还将绿色教育理念渗透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青年教师们尝试开展了新课程下学科渗透绿色教育理念的实践与探索,成效明显。

三、开展校本研究活动,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教师专业成长是无条件的,只要不生活在“真空”之中,教师专业就在成长着。在教师身上同样存在着一种“类似于种子对于植物萌生那样的内在的生长的‘动力因’的作用”,它时刻在推动着教师专业前进。青年教师成长应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得以提升,而开展校本研究活动则能更有效地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内涵,具体可通过以下策略:

一是在案例评析中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组内教师抓住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典型案例作背景情况,进行分析研讨,通过实践思路,效果反馈,原因分析等方面加以阐述评析。其操作的主要步骤为:收集和确定案例――教科组长或成员展示或介绍案例――教科组成员围绕案例发表各自的看法――教科组长收集有关观点,进行总结。

二是在反思交流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学校加强信息交流,促进思维碰撞。课题组是学校开展教科研活动的基本单位。学校规定了课题成员定时例会制度,展开各种科研研究课的评议、专题讨论会、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课题中分出的问题进行述评和论证、做实验笔记、读书摘记的交流活动等,使课题组成员之间信息相互交流,思维相互碰撞,以活跃学校教科研论坛,创设出教科研的良好氛围。这都对教师教科研意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教师在阅读教学研究文章时,往往会觉得这些体会我也有,但要其将类似的认识记录下来,并及时分析总结就难了,这无疑将影响着教师教科研意识的培养。所以,为了使教师能主动关心教育教学活动,做个有心人,就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自定几个小专题,收集资料、摘录卡片、提出问题、归纳方法,把教育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加以记录和思考,以写促科研。

三是通过专题研讨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专题研讨是教科组教科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指对某一专题作组内参与式的探讨。就其形式分,又有以下表现形式:(1)学术沙龙式:如某校以“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为主题举行学术沙龙,教师围绕“探究式学习作为理科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式是否也同样适用于语文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在语文课中可以让学生探究哪些内容?教学模式如何?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等问题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自然加深了对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同时还可形成许多教学策略与方案,经过进一步的比较筛选,便可用于指导教学实践。(2)对比教学式:对比教学式专题研讨是指针对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新方法,通过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对比来加深认识,寻求教学的具体对策。(3)课例分析式:课例分析式专题研讨是借助必要的媒体手段,运用一定观察与诊断技术,对于某一堂课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作出较科学的评价,寻求更有效对策的一种教科活动形式。(4)课题研究式:课题研究式专题研讨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科活动形式。它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较复杂的问题内容为研究对象,制订分步骤研究计划,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问题。参与研究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反复地进行课堂实践、分析讨论,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了认识,找到了策略,积累了经验。

四、加强典型示范,强化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成效

成长是事物对自身存在缺陷的扬弃,是对“旧我”的遗忘,是向理想生存方式的迈进。只要事物存身于环境中,它就会产生成长的需要与行动,要么他被环境“拖着走”,要么环境被他“牵着走”。教师也是如此。通过专业成长,教师实现了专业自我面貌的更新,改变了惯常的专业行动方式,生成了应对教育环境的新图式,获得了解读教育事件的新眼光,最终实现了在教育环境中的有力生存。积极推广教科研成果,加强典型示范,可强化教师专业成长成效。学校可通过成果报告会、现场观摩会、成果展示会等方法和途径,将教科研成果进行展示,这无形中也为教师教科研意识培养注入了一剂“兴奋剂”。如某校定期开展的“优秀科研成果展示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分别介绍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这对全面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另外,学校还应重视科研骨干力量的形成,发现和培养科研积极分子。在课题研究中,要加强成果意识,提高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学校建立激励机制,肯定教师在科研中付出的艰辛劳动,对优秀的研究成果(包括在有关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和在研究中形成的技术成果)进行表彰,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还可每学年度把在学校以上的各类科研成果评奖中获奖的情况记入学校和教师的业务档案,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从校本角度出发优化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能使教师真正地认识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科研、交流等就是那块“不误砍柴工”的磨刀石,并逐步实现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我想发展”的转变,从“不动”到“欲动”与“行动”的转变,青年教师的素质也由此实现了“以点带面、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1]郑慧珍,胡兴宏.教师成为研究者[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郭东歧.教师的适应与发展[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1.

[3]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4]李法瑜.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2.

[5]李云先.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从业素质的认识与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01).

[6]秦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原点思考与徒步前行[J].人民教育,2010(17).

上一篇: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策略初探 下一篇:Bilingu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I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