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策略初探

时间:2022-03-23 03:38:18

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策略初探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常常受不到教师的重视,学生也当作可有可无,因而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和老师学起来都很累。为解决这一困境,教师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入手,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6-0074-01

一个国家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信息技术的整体推进。近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课改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小学课堂教学也引入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并有了全面的普及。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信息技术的基础,能够为将来深入学习和发展信息技术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但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处于一种不被重视的地位,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考试不用纳入综合考评中,可学可不学。身处在这个至关重要的奠基工程中,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将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得有声有色。那么该如何实现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抓好课前备课,落实课堂教学,加强因材施教,通过不断努力,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喜欢动画式的教学氛围,坐到电脑前面就想要玩游戏。因而,在教学中,一旦没有游戏这些具有诱惑力的内容,学生就会索然寡味,毫无兴致。实质上,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由于操作性较强,还有一些听起来十分专业的术语学生不能理解,这个时候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从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入手。

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具体生活关联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并乐于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如学生在学习使用Word系统进行拼音练习时,笔者先让学生建立一个非常活泼生动的界面,然后在界面上进行涂鸦或者写字。有的学生乐于将自己的书信写在上面,有的学生乐于进行默写文章,还有的学生喜欢使用具有音乐功能的写字板。为了让学生对写字板产生兴趣,我特意给学生装了金山打字王,让他们既能够练字又能够听音乐玩游戏。这样,有了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不知不觉就爱上了信息技术。

二、落实学情备课,保证课堂有序进行

课前教学工作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能够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有所期待的第一步。教师一方面要综合考虑学生和教材的因素,从教材上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合理选择和安排课时,另一方面则要考虑课程学习目标、课改理念、学生主体等问题。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从学生的基本掌握情况出发,掌握学生的基本水平,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在讲授输入汉字这个内容时,学生大多对键盘不太了解。这个时候,笔者就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了解一部分学生对键盘的熟悉程度,十个手指的运用情况,经过充分考虑之后展开课堂教学。这样,就保证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加强因材施教,实现课堂有效推进

教学是一门艺术。对于信息技术来说,每一个学生的基础都不同,再加上个人接触计算机的时间长短也不同,或者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也不同,因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更是千差万别。教师如果都使用一个标准,将会适得其反,让原本能学好的学生知难而退,让原本已经学会的学生心生厌烦,这样的教学将会得不偿失。那么教师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展开富有层次的教学活动。如打字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幻灯片,这些学生乐于动手,也喜欢看到自己通过计算机而制作出来的作品。有的学生会将自己制作的幻灯片展示给其他同学,也有的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在平台上或者是论坛里,这样大家一起讨论、分享,其他的学生也受到了鼓舞,从而实现了榜样作用。针对那些在打字上速度总是跟不上的学生来说,教师的鼓励就非常重要。不但要教给他们有效的方法,规范他们的手指动作,还要给予足够的耐心,让他们乐于训练。教学中,笔者通常会针对一个课程内容,设置三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容易掌握的学生就高一个等级,中等的学生就以本课的内容为主,而对那些能力偏弱一些的学生就采用降低一个层次,重点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一方面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操作规范,在知识引导上循循善诱,确保学生都能理解和消化。

不可否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但教师只要落实每项课前准备工作,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因材施教,让学生从电脑学习中找到乐趣,就一定能够实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丽衡.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J].怀化学院学报,2013(06).

[2]柴方东.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2).

[3]黄超雄.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

上一篇:浅论装饰装修工程中质量管控措施的应用 下一篇:优化青年教师成长的校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