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课程发展与改革的分析

时间:2022-10-26 03:18:32

高职英语课程发展与改革的分析

摘 要: 社会的发展对各类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高职生目前的英语学习状况不容乐观,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概述了高职英语课程的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高职英语课程发展与改革的迷思,最后给出了高职英语课程发展与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英语课程 课程发展 课程改革

一、高职英语课程的发展现状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快速传递,使得全世界俨然成为一个地球村。以技能培养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高职院校,尤其应重视加强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以便获取先进应用科学及专门技术新知。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长期以来未如一般高校的英语课程受到应有重视。这种未受重视的结果便是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远落后于一般高校学生,使就业者难以应付职场上的英语需求。尽管存在这种教育方面的不足,但高职体系学生英语能力的薄弱一直未有很好的改进之道。英语底子差、高职英语课时数少,是高职生英语程度不高的主因。针对这个现象,高职校院更应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二、高职英语课程发展与改革的迷思

高职英语课程发展与改革的迷思在于高职英语教学应为EGP,还是ESP。在多次教育改革中,高职英语科课程纲要内容一再变更,导致高职英语科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究竟应为一般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还是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一直是学者与专家争论的议题。

目前较为盛行的观点是,ESP需要EGP的能力作为基础。根据Anthony对ESP特色的描述,ESP课程通常是:(1)为成人所设计,对象多为大学生或职场工作人员;(2)学习者多为中级或高级的英语学习者;(3)课程内容通常需要基本英语能力作为基础。依照这些特色,高职并不适合实施专业英语。现行的高职学生英语测验试题以英语词汇量约3500词为命题范围,对照大学基本英语检测的命题范围,初级的英语词汇量约为2263词,中级约为5000词。然而,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国内高职毕业生的英语词汇量平均大约1000词,换言之,高职毕业学生所需实现的英语能力属于基础能力,而高职学生实际能实现的目标更低。因此,学生所需加强的英语能力仍为一般英语(EGP)能力,必须具备基本英语能力作为基础,才能进一步学习专业英语课程。

有学者针对大学学术英语与职场英语课程规划及实施场所进行的研究发现,学生的一般英语能力是升学与就业的基础。这一研究针对企业主进行的访谈发现,企业主并不强调学生在学校是否修习专业英语课程,他们的实际经验证明,只要英语基本能力较好,给予数个月的在职培训即可使员工具备所需的专业英语知识。因此,企业主往往选择顶尖大学传统英语系、英语能力优异的毕业生,而舍弃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培养的具备专业英语能力的学生。上述的研究发现为高职学生应优先培养一般英语能力的论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即:(1)高职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一般英语能力的基础,进入更高层次教育阶段才能继续提高其一般英语的能力;(2)受限于高职学生有限的一般英语能力,高职所能提供的专业英语课程能否使学生具备职场所需的专业英语能力,值得再思考。

三、高职英语课程发展与改革的建议

(一)根据各校办学特色与学生需求,以校定选修科目的方式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自学年学分制课程开始,高职课程特色之一即为学校本位课程,各校应根据学校特色与发展需求,充分利用校定选修科目开设选修课程。当前相关政策也为高职课程保留了校定选修科目的学分数,从而给予学校开课上的自由,以配合各校实际的需求。因此,关于高职英语课程内容与目标应为一般英语抑或专业英语的争论,笔者建议,部分必修科目英语应为一般英语,至于专业英语部分,则应由各校依学校特色与发展,以及学生的程度与实际需求,以选修课程的方式开设各类不同的专业英语课程。

以校定选修科目的方式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可以解决高职英语课程以专业英语为内容与课程目标的三大问题:(1)学校可以视学生实际的英语能力与需求开设合适的专业英语课程;(2)以各校为单位,学校可以依照学校发展特色及学校科别开设符合学生需求的专业英语课程;(3)不影响高职校院入学考试的考试科目与内容,并且教材可以由任课教师自行编纂,不需要有统一的教材内容或教科书。

(二)活化英文教学,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兴趣。

部分民众错误地认为,高职学生既然不喜欢英语课,就不要勉强学生上英语课,所以英语必修学分不适合。这里有两个问题症结需厘清:其一,高职的英语课程与目前争议不断的数学课程不同,前者并没有教材过深、过难的问题,高职英语课程仍以培养学生基础的英语文能力为核心,因此重点在如何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其二,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对学习英语丧失兴趣,应该找出其原由,并设法改善教材与教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根据现行高职英语课程纲要,学生三年内所需学习的英语单词,加上中学所学的1200词,共约3500词。以基本英语检测来看,具备英语单词3500词应该可以通过初级,但是离中级所需具备的5000词仍有相当的距离。换言之,高职英语必修课程制定的只是基础英语能力,高职毕业生所应具备的英语语文能力要求并不算高。在关于高职教育的相关研究中,学者们也就各级学生,包含高职毕业学生,应具备的国民素养、语文素养,进行规划与阐述。为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学生未来在国际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及国家整体经济软实力,高职学生作为国家生产力重要的一环,应具备外语能力已毋庸置疑。

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问题不应在于学生不想学所以不需要学,而是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由于我国属于EFL环境,学生们学习英语大都将其当做一个学科来学习,而忽略了英语是一种语言,是可以用来达到沟通目的的工具。尽管国内推行沟通式教学法已有多年,自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英语课的目的之一即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然而,如何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与兴趣,仍然是英语老师与英语教学专家学者必须努力研究的课题。除此之外,教育部与相关单位应更重视高级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目前小学、中学的英语教学,设有专门的研究与监督机构,负责视察与辅导各县市小学、中学的英语教学。但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并没有类似小学及中学的研究与监督制度。为数众多的高职英语老师更需要的专业知能包括,如何进行英语补救教学、如何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如何教导学生英语阅读策略、如何编制英语试题等,目前只能通过个别学校的项目计划,为高职老师提供有限的教学资源。这些政策方面的不足,对于困难与问题重重的高职英语教学不仅雪上加霜,更加深了高职英语老师与学生学习英语的挫折与无力感,也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英语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与策略,养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与习惯。

根据高职英语教学相关文献,高职学生英语能力较弱的原因,除了高职每周英语课时数太少、教学目标与现实情况有差距、专业科目较共同科目受重视等之外,还包括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与兴趣、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与策略。其中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较差、学习策略不良且不足、缺乏阅读习惯与策略等因素虽然已经有研究发现,但仍然常被忽略,因为这些习惯与能力通常在高职以前通过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养成。为了有效帮助高职学生提高能力,包含中文与英文,增进各项学科的学习,高职必须协助学生养成这些被认为在小学、中学阶段就应该养成的习惯、态度与策略。例如目前小学及中学大力推行阅读,以心得写作、阅读等各种活动与方式鼓励学生阅读中文及英语书籍。因此,高职院校,尤其是学生缺乏良好阅读习惯与策略的学校,应参考小学与中学的做法,在校内推行阅读,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及开启知识之门最重要的一把钥匙――阅读。只有协助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才能协助他们在未来的高等教育、职涯发展,以及终身学习,获得独立学习、可持续成长的契机。

四、结语

过去,高职的教育目标是训练学生专业技能,学生就读高职的目的是进入职场,因此,英语每周上课时数很少,这导致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与课程纲要描述的教学目标存在相当的差距。当前,技术型高校的教育目标仍设定为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然而,学生就读技术型高校的主要目标已经转变为以继续升学为主。随着跨国界交流的日益频繁,外语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而高职院校的毕业学生应该具备教育大纲所强调的国民外语素养,高职必修英语科目的课程目标应该落实,高职英语教学应该受到各界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孙迎月.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14).

[2]何春晓.试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17).

[3]马庆红.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7(02).

[4]吴元霞,杨博.高职英语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职业时空,2007(12).

上一篇:高职院校监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漏洞以及对策 下一篇:职高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