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教师的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

时间:2022-10-26 02:05:06

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教师的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医院临床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医学院附属医院中,我们的临床教师往往身兼临床以及教学两项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工作倦怠问题,严重影响了临床教师的工作质量。本文对医院临床教师工作倦怠问题进行了相关介绍,同时结合赣南医学院,对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工作倦怠影响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对临床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的相关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从而提高临床医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临床教师;工作倦怠

1工作倦怠概述

工作倦怠也被称作职业倦怠,是人们在工作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的疲惫状态,尤其以供职于助人行业的群体表现的最为突出。这类供职人员在工作中,对延续不断的工作压力无法进行有效的适应,逐渐产生长期性反应,出现慢性情绪以及延迟反应等。相关研究表明,工作倦怠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同时存在跨文化和跨行业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工作个体的身心资源透支和疲劳,在工作中表现出消极和冷漠的状态,工作缺乏动力和成就感等。

目前,工作倦怠现象在各行各业中普遍存在,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医师以及临床教师行业中,工作倦怠问题表现的尤为明显。其中,临床教师群体中的工作倦怠者比例更高达50%以上,这些问题给我们的临床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临床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不容忽视。

在临床教师群体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身兼临床和教学双重职责,直接导致他们成为工作倦怠问题的高发人群。以赣南医学院为例,医学院下设有三家直属附属医院,四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承担着为附属医院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在医学院同附属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医学院的临床教师都承担着极大的工作压力,工作倦怠问题经常出现,具体表现为:临床教师在工作中情绪低落,身心疲惫,在临床工作以及教学工作中缺乏热情,对患者和学生的态度淡漠,缺乏情感。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医学院的教学质量,对附属医院的医疗工作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容易造成教学差错、医疗事故等,随即也会大大增加医患矛盾。此外,更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工作倦怠造成的临床教师的心态失衡,会对医学院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在长期消极的教学心态下,医学院的人才培养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关注临床教师工作倦怠问题,分析工作倦怠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对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工作倦怠问题进行解决,是我们的医疗和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话题,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临床教师工作倦怠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对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来说,工作倦怠问题的出现,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主要有社会因素、个人因素、职业因素以及组织特点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社会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健康卫生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直接造成人们对健康服务存在过高的要求和期望。人们的这些期望直接给临床教师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压力。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一些不理性的病患人群,在过高的期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滥用维权手段,同时伴随媒体的负面报道,临床医师而临的社会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此外,在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推行的过程中,临床工作中的各项规定和限制也让医师的日常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因此,临床医师作为一种技术含量高、风险高的行业,临床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逐渐失去了工作热情。

2.2职业原因据相关研究表明,身兼双重职位、工作角色多、工作时间长、工作负荷量大的临床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是造成他们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

2.2.1临床教师往往是医院各个科室的业务骨干,在临床工作中往往需要超负荷的完成许多临床工作。特别是在我国的医疗行业中,临床医师职业更容易受到同定模式、行政因素、医疗程序以及经济问题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干扰,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和日趋复杂的医患关系,临床医师长期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工作倦怠也随之出现。

2.2.2受到职业因素的影响,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还承担着医学院的教学任务,而这些教学任务,一般都是在临床工作之余进行的。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医学院的教学任务日趋繁重。但是,近年来,高校扩招的不断推行,医学院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数量增多,生源质量下降等问题,都给临床医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无形的教学压力下,临床教师在医学院的教学工作中,容易出现倦怠情绪。

2.2.3在临床医疗工作和医学院教学之外,临床教师还承担着一定的科研工作任务,进行医疗科学研究,推出一定的科研成果是临床医师的职责,同时也是他们进行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为此,他们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在这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下,受到职业因素的影响,附属医院临床教师扮演着多重职业角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极易产生工作倦怠问题。

2.3组织原因组织因素对临床教师的日常工作十分重要,组织因素包括很多方面,例如组织支持和组织管理政策,①校方和院方的政策支持和管理支持等,对临床教师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②必要的医疗设备和教学资源等,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很好的工作环境,让医师能够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这些角度而言,良好的组织因素对临床教师而言必不可少。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医学院附属医院中,缺乏科学和健全的现代管理制度,一些医院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行政指令过分干预,人际关系复杂等,都给医务工作者形成了巨大的组织压力,临床教师在岗位工作中容易出现倦怠问题。此外,从医学院的教学工作角度来看,教学工作属于非营利性质,这也导致学校对临床教师的重视程度不高,同其他类型的专业相比,临床教师的教学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得不到学校更加有效的支持,教学资源投入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些也会让临床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缺乏热情,产生倦怠情绪。

2.4个人原因从工作倦怠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来看,临床教师的个人原因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工作倦怠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一些教师受到自身人格特点的影响,自身对工作环境的反应比较敏感,在较强的易感性下,工作倦怠情绪容易产生。因此,在临床教师的工作中,教师自身性格的好坏,自我意识的强弱以及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都会对工作倦怠情绪产生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职业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临床教师在长期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情感冷漠以及情绪衰竭等问题会逐渐显现,在这个过程中,临床教师长期处在医疗和教学工作第一线,长期的压迫工作对个人情绪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逐渐成为工作倦怠的易感人群。

3临床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目前临床教师工作倦怠的现状,主要可以从组织管理以及临床教师个人调适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解决。

3.1需要做好临床教师组织管理工作。从人性化的管理角度来看,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能够很好的预防工作倦怠心理。因此,医学院以及附属医院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对临床教师的工作评价体系进行改革,通过合理的考评制度,对临床教师工作中的角色冲突进行缓解,有效的预防职业倦怠情绪的出现。这样才能让临床医师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来。此外,在医学院的教学组织工作中,需要赋予教师更大的参与权和组织权,让教师拥有更多的机会提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教学决策中来,增加医学院教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同时,还需要对医学院教师进行职业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教学工作和医疗工作,减轻工作中的压力,缓解职业倦怠情绪。

3.2针对临床教师的个人因素,需要引导他们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做好心理调节工作。临床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积极正确的面对工作倦怠问题,当自己处于工作倦怠状态时,勇于面对,做好自我反省,找出压力来源,并积极的寻求帮助,对压力进行化解,从而减轻倦怠情绪,继续对各项工作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有益的期望,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4结论

工作倦怠问题给临床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医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医院的医疗质量。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临床教师工作倦怠问题进行预防和缓解十分有必要。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对临床教师的工作进行重点关注,较少工作倦怠问题出现,从而提高临床教师各项工作的质量,促进我国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稳,万巧琴.护理临床教师工作倦怠及其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J].中国护理管理,2009(7).

[2]王菲.临床教师工作倦怠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医科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2011.

[3]杨秀贤,王菲.临床教师工作倦怠情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12).

[4]Freudenberger HJ. Staff burn-out [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30(1).

[5]Maslach C,Jackson S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r,1981,2.

[6]Farber B A.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teacher burnout[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0,56(5).

[7]Leiter M P, Maslach C. Burnout and quality in a sped-up world[J].The Journal for Quality and Participation, 2001,24.

[8]Maslach C, Schaufeli W B, Leiter M P. Job Burnout[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52.

上一篇:运用PBL模式带教对输血科实习生的影响 下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