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心内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16 01:12:59

品管圈在心内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在心内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3 d确诊率,保障患者的健康。方法利用品管圈的各种手法,进行原因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结果患者做24 h动态心电图完成时间明显减少,由改善前的平均139 h/人,下降至改善后的平均48 h/人。结论通过推行品管圈的活动,不断提高心内科质量管理,更好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品管圈;心内科;质量管理;应用

品管圈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小集团[1]。

我院心内科从2012年开始引入品管圈活动,本次开展的主题是降低住院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平均完成时间 ,取得满意效果,以下是整个过程的经验分享。

1品管圈实施

1.1成立品管圈 心内科的品管圈通过自愿报名共有9位科室成员参加。投票产生圈长1名、副圈长1名,通过头脑风暴法确定了心内科的品管圈圈名和圈徽。

1.2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需要改善的主题,圈员按照评价法进行打分,取平均值,最后选定得分最高的项目"降低住院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平均完成时间"为本期品管圈的活动主题,见表1。

1.3拟订活动计划表 此次品管圈活动的时间为2012年6月~12月,为了使选定的主题能顺利的开展,对本次品管圈活动拟定一份活动计划,用甘特图列出各个步骤所需时间以及主要负责人,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按照计划的时间逐步实施。

1.4现状把握 根据给住院患者做24 h动态心电图操作制定了流程图,利用电子查检表对2012年6月11日~7月8日数据进行了一次统计,平均每患者完成时间为139 h/人,主要项目有排程时间、送检派送时间、功能科医师分析报告时间、医师看到报告作出诊断时间、开出医嘱到预约时间、背、拆动态仪器时间。

1.5目标设定 依照80/20原则,确定改善重点为81.3%,圈能力为60%,通过计算,目标值为71.2 h/人。

1.6解析 通过全体圈员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内容:排程不合理、心电图室出报告时间长、设备不足、送检派送迟、主管医生诊断迟等。

1.7对策拟定 针对以上原因,通过全体圈员的集体讨论,并对对策进行了现场评分,根据所得分数高低选出了需执行的对策:优先安排检查、心电图室员工弹性上班、增加检查仪器、HIS同步上报结果、同组医师及时查看心电图报告。

1.8对策实施 对策拟定以后,需要对选定的对策进行实施。对实施过程中,负责人要担负起教导的责任,密切注意实施状况,收集相关的数据。如果发现效果并不理想,需及时与圈长及各位圈员讨论与沟通,必要时停止此对策,改用其他对策。

1.8.1优先安排检查 集中时间内固定员工、固定机器优先安排心内科患者检查。

1.8.2心电图室员工弹性上班制 针对诊断人员相对少的问题,实行弹性上班制,当天完成检查必须当天完成报告,医务科有追踪机制,如有违反严肃处理。

1.8.3增加检查仪器 通过和心电图室联合提出购买需求,增加检查仪器2台。

1.8.4 HIS同步上报结果 通过向信息科提出需求,实行和HIS无缝衔接,同步发送报告。

1.8.5同组医师及时查看心电图报告 同组医生互相帮助,及时查看心电图报告及时诊断。

1.9效果确认

1.9.1有形成果 经过近3个月的对策实施后,患者做24 h动态心电图完成时间明显减少,由改善前的平均139 h/人,下降至改善后的平均48 h/人,目标达标率134%,超额完成了任务。

1.9.2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的价值更多在于其无形成果,本次所取得的无形成果,例如圈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谐度、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等有很大的进步。

1.10标准化 通过全体圈员讨论通过,制定患者做24 h动态心电图标准操作常规。

2结论

本次品管圈活动作为心内科第一期品管圈,也是本院临床最早开展科室之一,在开始推行时就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与关注,成为顺利开展的基石;其次,兄弟科室的帮助也非常重要;最后,圈员们积极主动地为品管圈活动献计献策,充分发挥了每一个圈员的主人翁作用,也是此次品管圈活动顺利完成的因素。总体来说,通过品管圈的活动提振了圈员的信心,增强了团队荣誉感,促进了圈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心内科质量管理,更好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9.

上一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诊断... 下一篇:品管圈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