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he的工作过程

时间:2022-10-26 01:38:35

Cache的工作过程

教学目标: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掌握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定义。

2.让学生体会到在计算机上设置Cache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让学生真正理解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4.让学生了解 Cache的替换方法。

(二)认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Cache的工作过程,更一步认识CPU是如何访问内存的,更好地认识整个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Cache的学习会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的读写数据是多么的不容易,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探密的极积性,同时也会让学生更加爱护自己使用的计算机。

教学重点:

1. Cache 的定义。

2.程序访问的局部性。

3. Cache 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1.程序访问的局部性。

2.Cache 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演示和理论教学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提问)

1.计算机的存储器有哪些类型?(让1名同学回答)

2.Cache属于内存吗?有何功能?(让同学们一起回答)

二、引入新课

通过提问引入新课,引入Cache的定义

三、新课教学过程

(一)Cache的定义

Cache 又称为高速缓冲存储器,简称高缓,是为了缓解CPU与内存之间速度差距而设置的一个独特的存储空间。

对定义的理解

1.Cache是存储器的一种。

2.增加cache 不是为了增加容量,面是为了缓解CPU与内存之间速度差距。

3.Cache容量比较少,但速度比较较快,接近CPU的速度。

学生活动:理解概念,记忆知识要点

(二)Cache 的分类:

1.内部Cache (一级cache)

在CPU的内部称为内部Cache。

2.外部Cache(二级cache)

在CPU的外部称为外部Cache。

学生活动:认真看图,根据图形对cache进行分类

(三)Cache使用的必要性

由于CPU的速度比较快,每秒上亿次,上万亿次,而内存多是用电容组成,速度很难提高,严重影响计算机的工作效率,为此设置Cache 。

学生活动:让学生思考目前计算机每秒上亿次,上万亿次,用起来还是感觉慢,为什么?

(四)程序访问的局部性

是指CPU在某一段时间内只访问某一段内存空间的内容。且访问率占90%以上。

1.时间局部性:一个单元内容在某时间内被多次重复访问。(如:循环程序中的循环体)

2.空间局部性:一个单元被访问,其相邻单元的内容也很快被访问。(顺序程序的顺序执行)

*: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决定了Cache使用的可行性。

*:在一段时间内让CPU 只访问Cache 而很少访问内存,从而提高CPU访问速度。

学生活动:让学生体会平时设计程序的执行过程

(五)Cache的工作原理

1.一次命中:CPU要访问的单元如在cache中,则称命中,直接访问Cache,不需访问内存。

2、 一次失败:CPU要访问的单元如不在cache中,则称一次失败,这时CPU访问内存同时用该单元所在块内容修改cache 的内容,供下次访问需求。

3、 Cache的工作原理:

CPU访问存储器时,主存地址先送到cache控制器,当要访问的单元如在cache中则直接访问Cache,不需访问内存;若不在cache中,则访问内存,同时用该单元所在块内容修改cache 的内容,供下次访问需求,若cache已满,则根据替换算法进行更换。

*:cache的工作过程是由cache控制器硬件控制,速度快.

*:cache中的内容是内存中的副本.

学生活动:看图认真体会cache 的工作过程,讨论有cache后,CPU还直接访问内存吗?

(六)替换方法

1.先进先出(FIFO)

设计简单,易于实现;但命中率低.

2.近期最少使用(LRU)

难以控制,但命中率高些

(七)cache与buffer的区别

cache(缓存)是为了提高cpu和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而设计,也就是平常见到的一级缓存、二级缓存、三级缓存等。

buffer(缓冲)是为了提高内存和硬盘(或其他I/0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的速度而设计的。

课堂讨论:能不能把内存都换成Cache?

课堂作业:

P100第二题中的6、7、8题

课外作业:

到电脑公司看看不同类型的CPU芯片的缓存容量是多少?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cache的定义,cache 使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cache的工作原理,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CPU访问数据的过程,明白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更好管理和使用计算机中的资源。

上一篇:《文件的下载》教学设计 下一篇:豫南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面临的困难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