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论文

时间:2022-10-26 01:25:56

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论文

1加强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紧迫性

我国学者对于健康信息素养研究起步较晚,在健康信息素养评估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主要集中在信息素养理论研究与教育两大类,面向公众和病人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几乎空白。卫生部2008年公布了《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调查发现,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仅为6.48%,但是,此份调查基本上是关于健康的基本知识,而对于如何获得、理解和使用健康信息,即健康信息能力则没有涉及,因而很难认为可用于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测评工具。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虽有了一定程度提高,2008年以来平均每年增加约0.5个百分点,到2013年达9.48%,其中,健康信息素养水平为18.46%,但是,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仍处于偏低状态。我国10所医学院校本科生信息素养能力和42所承担医学文献检索课的院校授课情况调查显示,对医学生的健康素养教育只局限于基本知识的介绍,忽视了获取健康知识技能的培养[9]。近2/3的高校BBS用户受访者不知道在哪里可以获得有用的网络健康信息,只有4成被访者能够准确评价网络健康资源质量高低及是否有用。80%的医患纠纷源于医生和患者沟通不够,其中,信息交流不畅、不告知患者健康相关信息等是主要原因,提示医务人员的健康信息素养有待提高。我国现行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教育主要集中于健康信息的检索教育,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辅以入馆教育与专题讲座等形式展开,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单一,较少涉及健康信息的加工处理、评估及其实践应用,与专业学科教育相分离,健康信息素养低下,普遍存在着健康信息意识淡薄、甑别理解与评估能力低下、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意识欠缺等问题,不能够利用所掌握的健康信息资源作出合理的健康决策,甚至因缺少常见疾病防治知识、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低下而出现高住院率、高医疗费用与高卫生支出等问题[11],无法满足全面培养学生健康信息需求,不能有效提升专业岗位胜任力。反思以上问题,主要是与我们对于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教学内容与方式认识误区、缺少评价激励体系等有关。在当前慕课、电子健康档案等大数据浪潮下,使我们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观念、体制、机制面临着严峻挑战,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已迫在眉睫。

2积极实践,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医学生健康

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医学生是健康信息素养的先行者、未来健康信息教育者和传播者,加强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其辐射作用面大,对于促进公众健康、降低健康风险和提高健康可及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要结合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素养要求,积极整合和优化健康信息素养与专业教育课程,构建多层次、专业化的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2.1借鉴21世纪医学生培养目标与要求世界卫生组织一直积极倡导医学教育改革,最为突出的是建立以社区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模式,倡导“五星级医生”理念。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对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具体要求:能够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进行自学、获取信息、治疗管理患者并开展卫生保健工作。这些要求表明,21世纪的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教育要着重强调医生的职业价值、群体保健和预防观念、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有机统一,能够有效识别健康信息需求、获取信息资源、分析评价信息质量、利用信息与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在具体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文化传统、文化层次、年龄与专业等类别,建立健全分层次、差异化的健康信息素养培养培训机制,因地制宜地开展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工作。

2.2开发基于工作任务过程的健康信息素养项目化课程要以培养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加强培养健康信息素养与专业学科教育融合为切入点,探索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改革,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文献检索课程模式,开发由医学图书馆员介入、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做一体化”项目任务驱动的健康信息素养教材,编写相对应的特色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在课程内容涵盖和组成形式上反映学科整合化趋势,融合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沟通能力,实现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和职业岗位胜任力的有机融合。

2.3建立健全健康信息素养教学特色资源库要结合发达国家健康信息素养发展及其标准化评估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研制符合国情的健康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与评估工具,为制定相对应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策略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将各种分散的网络医疗、公共卫生、保健康复等健康信息资源、医疗卫生行业资源以及国内外健康信息素养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构建健康信息素养教学标准、课程体系和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特色教学资源库模块,建立大容量、开放式、交互性强、适应大数据网络发展的信息化教学服务系统,建立完善权威的类似于美国“MedlinePlus”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门户网站,提供政府、专业学会、医院和研究所等高效、稳定和权威的官方网站,建立健康信息网络导航平台,开展网络健康信息资源分类导航服务,不断丰富健康信息教育资源,开发专业的在线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系统,实现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和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共享,实现校际共建共享,实时获取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最需要的一线资料,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的变革,不断提升健康信息素养水平。

2.4建立健全校内职场化与校外教学化相结合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要以强化职业岗位技能训练为切入点,探索建立全真模拟医院信息系统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职场化健康信息素养实训室,开设综合性实训实践课程,拓宽以社区实践基地为中心的教学场所,强化社会实训实践基地的教学功能,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教学基地及其保障体制与机制,逐步建设形成一个课内与课外衔接、校内与校外互补、健康信息素养技能与职业岗位服务能力有机结合、可操作性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

2.5积极应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要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加强健康信息化教学支撑体系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根据“三网合一”推进步骤,充分发挥手机、IPAD、数字杂志、数字电视、触摸媒体等各类新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全新健康信息素养教育途径作用,开发基于移动应用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软件与硬件产品,为高职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创新服务平台。要积极创新建设健康信息素养教学网络课堂,加强课堂教学创新研究,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运用情景教学方法,运用网上教学、电化教学等现代化立体教学手段,积极探索运用以问题为中心(PBL)、启发式、讨论式、情景案例讨论分析等现代化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型教学方法,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的学生个体,选择灵活多变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推广分层教学,开展人性化服务、个性化教育,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充分利用新生入馆教育、选修课、第二课堂、专题讲座等形式,倡导“大课程观”,积极营造良好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氛围环境,开展文献传递、健康信息咨询、信息处方等服务,培养学生健康信息检索、分析、评估与利用技能,加强健康信息意识和健康信息道德教育,重点加强沟通能力培养,提升医学生获取健康信息资源和整合专业学科知识与卫生服务实践能力,提高为患者健康信息素养服务水平。

2.6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是保证本项目顺利实施的具体保障与关键所在。要不断优化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加强专业教师与医学图书馆员、媒体等不同部门人员的通力合作,增大“双师型”教师比重,正确引导教师树立学生主体和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促进专业教师到一线岗位顶岗锻炼,并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健康信息服务岗位兼职老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教学大纲、方案、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全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行业、社会、教育等各部门协同努力,以逐步提升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水平。

作者:陆建玉周菊芝周国祥艾雨兵何建荣单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大数据环境中信息素养论文 下一篇:青年出版总社的数字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