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筹资活动中的税务筹划

时间:2022-10-26 01:07:59

浅谈企业筹资活动中的税务筹划

[提要] 筹资活动是企业作为筹资活动的主体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等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运用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措和集中资本的活动。筹资活动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前提,也是企业财务工作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企业筹资环节的税务筹划,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自身经营水平,最终实现企业财富的最大化。

关键词:企业筹资;税务筹划;节税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谈企业筹资活动中的税务筹划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5日

一、税务筹划概述

税务筹划是指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获得“节税”的税收利益。税务筹划贯穿于企业筹资、投资、经营和分配整个循环过程,不是片面地少缴税款,而是在事前完善经营,取得最佳方案,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我国税务筹划现状

(一)企业在税务筹划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关注税务筹划,但我国企业的税务筹划还处在较低水平,在实行税务筹划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1、税务筹划意识不强。不少企业片面地认为税务筹划仅仅是为了少缴税,甚至有不少企业还将税务筹划等同于偷漏税款。

2、税务筹划水平低。不少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只关注短期效益,缺少长期纳税筹划,未顾及到企业的长期发展。

3、缺乏税务筹划风险意识。不少企业并未充分认识到税务筹划中的风险,没有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未对税务筹划中的风险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

(二)企业筹资活动与税务筹划。企业筹资方式主要有:向银行借款、向非金融机构或企业借款、企业内部筹资、企业自我积累、向社会发行债券或股票、租赁等。从税务筹划的角度分析,可将上述筹资方式分为负债筹资(包括向银行借款、向非金融机构或企业借款、企业内部筹资、发行债券)和权益筹资(包括企业自我积累、发行股票)和其他筹资(如租赁)三种类型。不同的筹资方式会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成本以及相应的财务风险,也为企业筹资活动的税收筹划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企业在进行筹资活动税务筹划时,应比较进行收益和风险的综合评估,权衡利弊,才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企业筹资活动中的税务筹划

(一)企业债务筹资的税务筹划

1、发行公司债券筹资。发行债券可以为公司筹集资金,支付给债券持有人的固定利息根据税法的规定可以在税前列支,公司可以获得所得税收益,资金成本较低,具有财务杠杆作用。公司债券的付息方式有定期还本付息和分期付息两种方式,当公司选择定期付息时,债券利息按规定定期支付,公司计提应付债券利息,并在税前列支债券发行时的折价和溢价及其他发行费用分期分摊,减少企业资金占用。因此,在还本付息的方式上公司可以考虑选择定期付息。但是,目前发行企业债券在我国控制比较严格,其发行主体仅限于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由此可知,发行债券的“节税”效果最好,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2、银行借款筹资。银行借款的成本主要是利息。一般情况下,利用利息摊入成本方法和资金往来双方的关系及所处经济活动地位实现有效避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银行借款利息可以税前扣除,具有抵税作用。

例:某企业欲购买一台2,000万元设备,该设备投资收益期为10年,每年可得到盈利200万元,企业利用10年时间才积累起2,000万元资金,如果企业改为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每年贷款200万元,年利率10%,共贷款10年,假定企业适用所得税率为25%。

(1)企业自我积累筹资:

该企业盈利后每年平均纳税:200×25%=50(万元)

10年纳税总额为:50×10=500(万元)

(2)企业银行贷款筹资:

企业每年纳税额为:(200-200×10%)×25%=45(万元)

10年纳税总额为:45×10=450(万元)

(3)两种方法纳税差额:500-450=50(万元)

由上可知,自我积累筹资方式所承受的税收负担重于银行借款所承受的税收负担,适宜银行借款方式来进行筹资。相比之下,银行借款可以使企业提前筹措到所需的资金,而且承担风险小,税负轻。

另外,利息的支付方式有按月、按季、按年和一次还本付息,企业应将不同还本付息方案的应纳所得税总额作为主要选择标准,应纳所得税总额最小的方案应该优先考虑,同时要将不同还本付息方案下现金流出量的流出时间和数额作为辅助判断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付息方式。

(二)权益资本在筹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发行普通股票筹集资金,能提高公司的信誉,为使用更多的债务资金提供有力的支持。股票没有到期日,没有利息负担,且不用偿还本金,筹资风险小,但是普通股的发行费用较高,筹资成本高,投资者要求有较高股利作为回报,股利不能在税前列支只能在税后利润中支付。但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再投资时应尽量以企业出面而不是个人。

例:一个由企业员工出资组建的股份制企业,股份额为1,000万股(原始股)。一年以后企业取得税后利润100万元。

(1)如果采用每股1元的配股方式发给股东个人,则股票持有者将为新增的股票每股支付0.1元税收。

即:个人股每股交纳税额:0.1元

企业应缴税额:100万×20%=20万元

(2)如果现在企业改成四六开配股,60%为集体股,40%为个人股。

个人股每股交纳税额:0.1元

集体股可享受的免税额:100万×60%×20%=12万元

(3)企业节税20-12=8万元

由此可见,方案(2)比方案(1)能为企业节省资金。

(三)其他融资方式的税务筹划

1、融资租赁筹资。融资租赁一般是租赁公司按承租者的要求出资购买设备,在较长的契约或合同期内提供给承租者使用的信用业务。在融资租赁中,与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全部转移到承租方。通过融资租赁,纳税人不仅可以迅速获得所需的资产,而且租入的固定资产可以计提折旧,折旧作为成本费用,减少所得税的征税基数,少纳所得税,并且支付的租金利息可在所得税前扣除,也可以减少纳税基数。

例:某集团有A、B两子公司,所得税率分别为15%与25%,A公司拟处置一台年经营利润100万元(折旧已扣)的闲置设备给B公司,方案一是出售获300万净收入,方案二是以每年50万元出租租,如果不考虑营业税,则:

(1)方案一集团应交所得税:(300×15%)+(100×25%)=70万元

(2)方案二集团应交所得税:(30×15%)+(100-30)×25%=22万元

(3)方案二节税:70-22=48万元

2、利用商业信用筹资。商业信用是指企业间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商业信用筹资的前提取决于在商品交易过程中购货方是否取得了销售方给予的延期付款条件。在先付款后到货和货到款即付的情况下,卖方都未允许买方赊账,此时企业就不存在商业信用筹资的条件;只有当销售方允许购货方在购得货物后的一段时期内付款,在此期间购货方如果提前付款可享受一定的折扣优惠,这时购货方就可以利用商业信用进行筹资决策。商业信用融资的优点在于容易取得,无需正式办理融资手续,如果没有现金折扣和使用不带息票据,商业信用融资不负担成本;其缺点在于期限较短,放弃现金折扣时所付出的成本比较高。

总之,税务筹划是一项系统工程,筹资活动中的税务筹划作为企业整体税务筹划的一部分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各个环节。企业只有放眼公司全局考虑,才能够控制整个筹划进程的风险,确保筹划成功。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要与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和外部经营环境相适应。同时,企业还要注意筹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建立健全预防机制,防范风险于未然。

主要参考文献:

[1]梁秋明,吴光洁.筹资活动的税务筹划[J].商业经济,2006.7.

[2]屈国华.企业筹资和经营中的税收筹划[J].冶金财会,2006.10.

[3]王峰娟.税务会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4.

上一篇: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探究 下一篇: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对新兴市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