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历史故事优化“过程与方法”

时间:2022-10-25 11:27:20

合理运用历史故事优化“过程与方法”

摘 要: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是是好奇心重,但易分散,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穿插入历史上脍炙人口的故事,不但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学习兴趣,不但是一种不错的教育教学模式,更可以使学生克服学习历史的深层障碍和直接障碍,,是一种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充分运用的非常合适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中历史教学中使用故事教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及运用故事进行教学的具体实施途径和关键节点。

关键词:历史故事 过程与方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10-057-01

一、 历史教学中运用故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和规定了高中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其突出特点在于,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明确提出, 同时把政治思想教育拓宽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为了实现历史学习目标,必须选择一定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过程与方法”是手段,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故事使历史的科学性、趣味性、思想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是非常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二、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故事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

诚然,合理利用历史故事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但如果滥用故事,把历史课变成故事会,这却是教学的大忌。笔者以为运用历史故事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历史故事选取要有典型性。

讲故事不是天马行空,更不是信手拈来,而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为了与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所以选择的历史故事一定注意简短、真实而典型,切不可虚假乱造和冗长。比如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历史史实与文学作品之间差异性的理解,我特意选择了“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曹操败走华容道”等争议性较大的典型故事,以便于学生在对历史故事的分析中,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例如“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里有非常详尽的描述,将刘备与诸葛亮的见面描写的如同亲见,然而在《三国志》中,却只有“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的短短十几个字的描述,这个故事其中的虚构性与不确定性有利于我展开本次课堂的目标教学;

关于“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故事,《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也有不同记载,反映了什么问题?通过以上三个典型故事的选择,以及精心摘取的相关描述和记载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研究活动,在比较与分析中,在探究与思考中,我的教学目标正在悄然达成。

第二,运用历史故事,让“过程与方法”实现由“知”到“悟”的转变。

历史故事要擅长讲历史史实,但并不一定利于引导学生产生历史认识;历史故事惯常于把过去的事都当成史实,缺乏质疑精神的培育,而历史教学的最大要务正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如果简单的讲述历史故事,那么历史课堂就失去了意义,更何况在众多的历史故事中,传说、史实、野史、典故充斥其间,真假难分,历史课堂所承载的使命就更加重要了。以上三个历史故事都是耳熟能详,讲起来也绘声绘色,对这三个流传千年的故事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当我让学生思考:你有没有觉得这几个故事中有哪些违背常理的地方呢?学生开始冲破思维的桎梏,热烈地讨论起来。

当学生开始理性思考这些问题时,他们发现,自己平时所熟知的历史原来是经不起推敲的。从他们的反应中不难看出,他们的惊奇与欣喜,那种渴望探知究竟的欲望与渴求。这就让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故事从而实现了由“知”到“悟”的转变。

第三,合理利用历史故事有效进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价值观包括学生爱国情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承受挫折的能力等等。例如: 戚继光抗倭、杨振宇抗日、大唐盛世等利用故事中的人物的人格魅力培养爱国情操,就比空喊爱国口号更有利树立中华民族荣誉感和自信心。现在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经历什么风雨,这对他们成长是不利的。如果能够合理设置历史故事,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进而让其心怀感恩的心态面对父母、社会。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例如:岳飞、上古时期舜的感恩故事、美国总统罗斯福等等。拥有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在当前教育领域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总之,历史小故事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最生动、最丰富、最典型的教育素材。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并让学生在整理故事、讲述故事、分析故事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喜爱历史,迷上历史,这才是历史故事在教学中运用的最高境界。

上一篇:摭谈传统绘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地位 下一篇:谈谈节奏与篮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