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时间:2022-05-07 01:12:13

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10-021-01

识字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识字能力,是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如何让学生轻松高效地积累、应用更多的汉字呢?就此,本人在他人探索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在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及方法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高效的课堂识字,培养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具有授人以“渔”的作用,创新式教育的“创新”就在于让学生“会学”。对学生而言,“学会”固然重要,然而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会学”更是重中之重,“会学”就是能力。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新课标》提出:应努力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学习汉字的态度和情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并且老师还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也促使了其有意注意的发展。下面介绍几种高效的课堂识字方法:

1、添减部件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这个汉字有一部分学过了,利用这已学过的一部分添(或减)一部分,进行学习新字。如教“间”字,先复习“门”字,再说“间”字是由“门”字加“日”添组成的;再如学“召”字,复习“刀”字,再说“召”字是由“刀”字加“口”字组成;而“河”字,去掉三点水旁,就是“可”字。

2、猜谜语

例如:什么圆圆像火球?(日)什么弯弯像小船?(月)什么清清哗哗流?(水)。编得好者,可获得“谜语大王”的称号。

3、编故事

如教“游”时,可一边讲故事,一边在黑板逐一写出笔画:一个小孩子(子)戴着一顶游泳帽(丿一),在方形的水池里游泳。

4、换部件法

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一般形声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如学习“跳字”,可用“跳”字进行换部件学习,把跳高的“跳”字的“足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是挑东西“挑”字了、换成“走之”,就成逃跑的“逃”字了。

5、顺口溜法

如“只”字这类上下结构的字,可教他们读:“口”字头,“八”字底,“只”字记心底;而象“动”字这样左右结构的字,就这样教他们:“云”字旁,“力”字边,“动”字记心间。顺口溜说起来押韵上口,既复习了旧字,又学习了新字,温故而知新,学生愿学,教师易教。

二、快乐的阅读识字,挖掘潜力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6―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水、土、火、太、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丰富的生活识字,展示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让更多的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为了巩固识字本,鼓励学生采取多途径用字,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巩固记忆。

1、利用学校生活的资源认字

走入新教室,教室里已有很多现成的物品,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仪、录音机等,一切对他们来讲都是那么新鲜,急于了解认识。教师应抓住这一机会,将教室里的物件向学生们一一作介绍。教室里的物件不多,易认、好记,在学生们都知道这些物件名称的基础上贴上写有名称的卡片。课余时间,学生三三两两地一起读读、问问、认认,还相互纠错。有不认识、念不准的、争执不下的字,在老师帮助下终于认识后,孩子们兴奋得很。这样识字轻松自然印象深。

刚入学的孩子急于认识新同学。可请每位同学自己动手制作卡片,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样式、涂上自己认为最美的颜色、写上自己的姓名贴在课桌右上角,鼓励小朋友课间多去“串串门”,看谁结识的小朋友多。活动中小朋友们奔来跑去,充满快乐。一方面,为自己的“作品”能受到大家的关注和欣赏感到很是自豪。另一方面,为自己能记住所喜欢的小朋友的名字而高兴。有的孩子不等别人过来认读,就跑过去拉住他们大声介绍自己是谁;有的还一边认读一边就拉住了这位同学高高兴兴地去玩。为巩固他们对同学姓名的认识,还可让学生轮流当值日生发放同学作业本。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少,不认识课表,课前准备比较困难,尤其需要回家准备的学习用具,往往因为记不住而影响了其他课的顺利进行。于是,每天下午放学前可将第二天的课表写在黑板的一角,念给孩子们听。没有两三周他们就可以自己认识课表,完成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单就这一点就使不少家长少了许多事。同时促进了其他学科教学活动地顺利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能力。

校园中还有办公室、功能室等牌匾,校园内的告示牌、橱窗里的宣传标语等,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让其识字。碰到学生时,常把其拉到身边问问:这写着的是什么?校园里的这些汉字就在身边,学生都会有意无意地去注意它。很快他们就连“静我校园、不喧哗追赶”等复杂的字都能认了。

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论是常规活动,如晨会、班会、队会、节日庆典,还是校本活动,如国防主题、环保主题、社会调查主题、春秋游主题等,都离不开汉字这个媒介。活动中若以认字贯穿其中,充分发挥媒介作用,不仅可以丰富活动内容,还可以在研究中、在玩乐中接触认识不少汉字。

2、利用学生的家庭资源认字

家是学生最亲近的地方,家里的许多东西他们都很熟悉。为此,教师可设计一系列的识字活动:(1)认识家庭成员的姓名,了解其工作单位、业余爱好。(2)家里物件摆放的位置不同,其使用的目的也不一样,自然也将这些物件进行了归类。可按照认识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里的物件依次布置作业,让学生们在识字袋里装入这些主要物件的名称并念给父母、同学听。(3)参与家庭建设。父母购置东西,尤其是与学生本人相关的东西时,鼓励学生自己去看看包装袋、说明书,不认识的字主动问家长。试着向父母讲讲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在识字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3、利用社会汉字环境认字

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汉字的世界里,走出家门,就碰到自己所住地区的街名巷名;乘车看到站名、车票;一到各种公共场所、旅游胜地,都会碰到各种标牌,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汉字的习惯。

学生认字的巩固问题是一个最大的问题,生活识字不仅使学生能利用表象记忆,还因为生活中的认字资源是与学生常常见面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瞥几眼,就能起到了多次强化的作用,使所认的汉字能顺利地进入长时记忆甚至永久记忆。

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每学期末,将他们的集字本进行展出、观摩、互学,那就是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或“识字课本”。

上一篇:高考作文中的浙江元素刍议 下一篇:“有趣”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