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壮医药线点灸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5 09:59:43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壮医药线点灸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壮医药线点灸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级中医学(定向班)专业班和2012级中西医结合专业班100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授课;2012级中医学专业班98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授课的教学方式。课程结束后,通过对学生考核和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对比评价参与式教学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及实践操作成绩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壮医药线点灸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080-02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千百年来流传于壮族地区,民族特色鲜明。我校于1994年开始在中医本科班中开设《壮医药线点灸学》课程,2010年该课程被确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开设至今已二十余年,是壮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我校学生选修率较高的特色课程。因此,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传承与发展。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笔者初步探索《壮医药线点灸学》课程新的教学方法,开展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壮医药线点灸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尝试。

一、研究对象

我校2014-2015学年选修《壮医药线点灸学》课程的3个本科班级,选取2012级中医学(定向班)专业班和2012级中西医结合专业班为实验组,共100人;2012级中医学专业班为对照组,共98人。两组学生入组前年龄、前期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的教材均为2006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壮医药线点灸学》,授课学时相同。

二、研究方法

1.实验组授课方法。在《壮医药线点灸学》课堂上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授课。

(1)课前准备:①学生学习明确参与式教学的方法、意义及课程的学习目标;②以抽签方式将实验组的每个班级均分为5组,每组10人;③上课前一周通知学生下次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及教学任务,推荐参考书籍或网络资源,学生事先准备好课堂的任务。

(2)课堂教学:①互换师生角色。各组推荐一名代表走上讲台讲授一个知识点,如第一章主要讲述壮医药的发展和壮医药与壮族民俗文化的关系等,教师将此内容分解为几大块,分配到各个小组,每组派代表走上讲台讲解20分钟。②分组互动讨论。如学习了第二章壮医药线点灸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后,课后每位同学需完成一个病例的点灸,经小组归纳整理后在课堂上汇报,其他小组点评讨论对方在选穴、操作等方面是否正确,教师再小结评价。

(3)将课堂转移到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实验组的同学到社区进行社会实践,将课堂转移到校外。①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点灸患者,真正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学生向社区宣传壮医药线点灸知识,推广应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③实践结束后撰写心得报告。

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按照《壮医药线点灸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讲授。

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学期教学结束后,通过学生考试成绩和发放调查问卷两部分进行评价参与式教学的教学效果。

(1)期末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两部分,满分均为100分,比较两组成绩及实践操作成绩。

(2)发放调查问卷,内容是调查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学习兴趣、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5个维度21条目的程度进行比较,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明显提高5分,提高4分,一般3分,不太提高2分,不提高1分。调查方式采取集中发放问卷,以不记名形式,当场填写、收回。

(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

三、结果

1.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学期教学结束后,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及实践操作成绩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

2.两组学生调查问卷比较。学期教学结束后,经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学习兴趣、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

四、应用体会

参与式教学是指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灵活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2]。在课程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方法,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为以后从事临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3]。《壮医药线点灸学》属于临床课程,实践操作性强,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壮医药线点灸的操作方法和传授学生临床施灸的思维与心法。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与主动性很大程度上影响对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掌握程度,影响教学效果。根据课程的特点,开展参与式教学,以激发学生对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兴趣与热爱,提高课堂参与度和教学质量。

1.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与优点。本项目研究结果提示,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壮医药线点灸学》中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肯定,无论是理论考试还是操作考试的成绩,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

(1)通过学生查找资料,制作课件,课堂小讲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并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2)通过课堂讲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及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将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应用到防病治病中,激发学生对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应用的探索及推广应用的欲望和热情。

(3)通过鼓励学生将壮医药线点灸应用到实践中,从中获得启发,收获知识,增强对药线点灸疗法的信任感,引发进一步研究与应用壮医药线点灸的强烈意愿。

(4)通过学生分享个人实践的心得体会,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2.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壮医药线点灸学》课程应用的可行性。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选修本课程的学生也会因此对其有一定的期待。学习《壮医药线点灸学》课程的大学三年级或更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医学基础,具备自学、查阅资料及分析的能力。我们在课程的实施中融入师生角色互换、将课堂转移到社会实践等环节,丰富教学方式,改变既往枯燥乏味的教学,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过程转化为主动参与的过程。

3.存在的问题。在《壮医药线点灸学》参与式教学中,对于部分章节,学生反映需耗用过多的课前时间进行准备,且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较零散,未能很好的把握知识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重视课堂的归纳,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组织参与式教学上仍欠缺经验,尤其是对于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未能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对于“药线点灸操作”章节,学生认为课时安排过少,希望有更多机会进行药线点灸临床应用的指导。

五、小结

在《壮医药线点灸学》课程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方法,通过师生角色互换、分组互动讨论等环节,强化老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壮医药线点灸学》课程中的应用,补充了课程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点,掌握壮医药线点灸的操作方法与临床应用;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辰,薛丽飞.壮医药线点灸疗法[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闫祯.参与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王喜梅,李爱莲.内科学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

上一篇:机电类专业本科教学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探索 下一篇:软件工程专业面向协作开发的软件配置与变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