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背景下具有行业特色的PDM精品课程建设

时间:2022-05-23 05:10:38

“卓越工程师”背景下具有行业特色的PDM精品课程建设

摘要: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高等教育在很多方面带来了变革。结合校级PDM原理与应用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阐述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定位的方法,同时在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立体化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PDM;精品课程;卓越工程师;机械行业;CDIO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135-02

精品课程建设,其指导思想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其前提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其核心是优化教学内容,其基础是建设优秀教材,其平台是现代信息技术,其保障是科学的管理体制,集观念、师资、内容、方法、技术、制度于一体的整体建设。为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为高等教育在教育教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标准等方面都带来了变革。盐城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制造业信息化方向)(以下简称“本专业”)是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2年,PDM原理与应用课程被盐城工学院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一、课程定位

为适应学校“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我们深入研究了本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影响较大的骨干课程体系,针对“为机械制造行业培养高素质信息化服务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知行合一,能力为本,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并重,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和工程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提炼出专业课程体系拓扑图,其在软件开发能力、系统分析设计能力、PDM系统实施和开发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层面上是相互支撑,螺旋上升的。本课程体系旨在培养计算机和机械行业相结合的C+X复合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构建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2]高度一致。

精品课程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课程如何服务于专业培养方向,《PDM原理与应用》是本专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导向而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具有独特的行业特色和风格,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意识、从事制造业信息化服务能力,PDM软件实施、维护及开发的综合实践素养。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所属学科特征,PDM原理与应用课程内容体系应偏向应用,理论是支撑、应用实践是基础和重点。

二、建设高水平教师团队

PDM课程特色需要有一支具有机械和计算机专业综合知识能力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提高团队教师的信息化服务工程实践能力。为此,课程教学团队每年委派1~2人至上海汽车集团、青岛海尔等大型制造业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参与企业PDM的实际项目运作、开发等工作,使教师积累深厚的行业背景知识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鼓励团队教师积极申报参与综合性PDM类的纵、横向科研项目。目前PDM课程教学团队在著作论文撰写、立体化教材建设、教科研课题立项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时我们又及时将这些研究成果通过教材、教案、课件和课堂教学,全方位地反映在教育教学中。以教学引领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将研究成果运用于课程教学之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实践证明,工程实践、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丰硕成果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师在更高的起点上研究教学,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

三、打造精品教材

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由于专业方向较新,而PDM相关内容更新较快、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较多,国家对PDM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的建设还不到位,已有的经典教材出版年限较早,知识相对陈旧,而且偏重理论知识,对应用的介绍比较少。我院在参考国内外大学PDM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针对我校的实际教学环境,编写并出版了《PDM原理与应用》、《PDM原理与应用――基于Teamcenter软件系统》、《PDM二次开发》等几部教材,满足了PDM类多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需求。其中,《PDM原理与应用――基于Teamcenter软件系统》获得2013年西门子公司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资助,该类教材编写前已明确了对应PDM原理与应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全面考虑了它与先修和后继所有专业课程间的联系,同时将现代教育理念、企业先进的PDM管理思想、成熟的应用模型、丰富的工程实践和成功的实施案例反映其中。

四、营造精品课堂

课堂不仅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场所,也是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思维结构、个性发展、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作为衡量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一门课程能否真正成为高水平精品课程的关键。

(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

PDM原理与应用根据院校定位和专业特色采用CDIO[2]和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双主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围绕核心知识点,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蓝本,提取并设计教学案例,围绕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综合型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PDM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采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科研成果融入课堂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比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场景教学与兴趣教学相结合、启发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演示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以知识整合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本着“知行合一,能力为本”的教学观,实现PDM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重组和精选优化。课程理论教学方面,内容组织上既有对机械行业背景知识、PDM原理和概念的讲解,又有对PDM实施中的关键模块的具体应用。教学平台的选择上,学院借助和Siemens公司长期合作的有利条件,将著名的Teamcenter系统有机地融入并贯穿PDM原理与应用整个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中。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各模块内部知识点相对独立并且能够自成体系,形成完整的教学单元;同时各模块之间又要优化组合、有机衔接形成整体。我们将PDM体系总结成10个知识模块,包括文档管理、组织、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查询、权限管理、流程管理、分类管理、项目管理、与CAD软件的集成等功能模块的实施以及PDM相关的二次开发,涉及技术概念、领域应用、项目管理和实施等多方面的关键点;三个能力培养层次:PDM通识能力、PDM应用能力,企业PDM综合实施开发能力。同时,和理论教学相配合,构建PDM完善的同步实践教学体系。本课程实验、实践教学采用“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CDIO能力培养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方法,更新实验项目,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同时,建立校级、院级教学实验中心,确保整个实践教学活动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另外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强与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建设稳定的、高层次的PDM实践教学基地。

五、开发立体化教学资源

PDM原理与应用精品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集纸质教材、参考用书、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站、案例库等与一体,形成以纸质教材,电子和音像教辅材料、教学网站相互支撑的“立体化”教学包,包括纸质教材、根据专业特色开发单元学习案例库、在线学习交流、重难点学习光盘、实验指导、Teamcenter认证考试标准与试题资源开发等,展示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其中课程教学网站的开发获得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资助。PDM教学网站的应用实践证明,网站的使用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教学管理―制度保障

为保障PDM原理与应用精品课程的良好运作,学校和学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精品课程建设思路和举措:(1)成立校、院两级课程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实行逐级负责制;(2)建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规章制度,包括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组织实施、经费管理、评估与验收等。其中,教学环节的管理包括课程教学的组织、实践教学的安排、学生成绩的评定等,课程建设过程的管理包括师资队伍的配备、教学保障条件的建设等;实践表明,对精品课程的制度规范和评估推动了课程建设的进展,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七、结语

总之,建设精品课程是一项涉及多方面要素的复杂而细致的综合系统工程。几年来,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精神和指导要求下,在“为机械制造行业培养高素质信息化服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引领下,我们一直践行“知行合一,能力为本”的教育观,积极开展PDM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努力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力争把PDM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真正体现“教育创造学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 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9-21.

[2]Edward F.Crawley,等.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安晶,黄曙荣.基于CDIO和案例驱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PDM教学体系构建――以盐城工学院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2,(6):92-96.

上一篇:开发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下一篇:机电类专业本科教学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