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而歌

时间:2022-10-25 08:56:16

为“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而歌

摘 要:规范社会用字,提高全民汉字应用水平,对促进语言文字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是大势所趋,也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汉字应用 规范 标准

一场“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在天津、辽宁等11个试点省(区、市)进行。120道题,80分钟下来,震惊了许多人,也震醒了许多人。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为手握鼠标忘了笔杆而惭愧,教书育人的老师为提笔忘字而脸红,玩弄文字于指尖的记者为干着急写不出字来而汗颜。我这里为“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而歌,为“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大声叫好!

一、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必要性

汉字应用水平,指公众应用汉字音、形、义的水平,也就是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程度。语言文字规范,是指使用某种语言文字的社会群体中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或模式,上世纪中叶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叫作“语言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确定为我国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使汉字应用水平有了比较客观的可以操作的衡量尺度,为人们逐步提高汉字应用水平提供了较为科学的量化手段。推行这一测试,旨在全体公民中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促使社会用字环境的改善,强化全体国民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提高公众的汉字应用水平,进而促进全社会汉字应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体来看:

1.一个统一的国家,尤其是多民族或多方言的国家,需要高度规范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就是为了更有效更充分地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方言分歧严重,基础教育还远没有普及的国家,如果不推广普通话,书面语不规范,那么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就会出现交流障碍、信息传递不畅,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2.语言文字规范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又总是和普及国民教育和全社会文化教育水平分不开。社会用字混乱,是文化素质不高、文明程度低下的表现,有损于国家、民族的形象。

3.信息“时代”提出了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高得多的要求。现在我们所面对的,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的急剧增长和处理、储存、传输手段的计算机化,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普及教育、科学研究等都要求语言文字有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然而,目前,社会上语言文字应用的实际状况同国家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大相径庭,与国际大环境和国内经济发展也不相匹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和人员流动的加快,多种媒体形式的出现,人们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日益淡薄,社会用字混乱,广告中的成语任意翻新,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错音误读不绝于耳,错别字俯拾即是;一些娱乐节目中为了迎合部分观众的口味,大话方言;就连被世界瞩目的春节晚会也是错误百出,2007年的春晚就被《咬文嚼字》“咬”出28处错误。

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加上信息化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空前发展,多元文化的重合和交融,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的母语教育正面临着来自外来文化的进一步的冲击。当今几乎“全民学英语”,无论是考大学、读硕读博,还是评职称晋级,都要考英语。大学生们课上课下念念有词的是英语单词,人前人后拿的是英语书。四、六级英语过了,有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汉语汉字应用水平有多高?网络上流行的“火星文”现象在生活中也时有出现,我们看到的是,毕业论文空洞无物,东拼西凑;求职信文不通字不顺,乱七八糟;握惯了电脑的鼠标,说出的字写不出来……

笔者任教于一所高校,对大学生的汉字应用水平了解一二。授课中曾组织学生听写一些耳熟能详的词语,竟100%的出错,每人少则错五六个,多者一二十个,无一人能幸免。错误频率较高的有:惩(承)前毖(毙、避)后、铤(挺)而走险、琅琅(朗)上口、名副(符)其实、战略部(布)署(暑)、欢度(渡)春节等。

又一次测试,做“全国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参与的是100名中文系三年级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公布答案后,学生自批自改自报成绩。结果统计,除字音错94%外,其他项都是100%的错。单项错误率高达40%以上的有:

语音:海参崴(wēi)、指(zhí)甲、书声琅琅(lǎng)、郴(cēn)州;

错别字:死心塌(踏、蹋)地、籍(藉)贯、唉(哀、嗳)声叹气、按部(步)就班;

词语解释:不刊(登载)之论、平心(依据良心)而论、伏法(服从法律);

病句:①我喜欢《围城》,它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还有妙趣横生的语言及出其不意的形象。②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劳模李素丽说,公交作为一个窗口服务行业,首当其冲的是把本职工作做得更扎实。③他说的话充分地、确切地表达他的思想感情,真是言不及义。④越南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拼写规则:①用汉语拼音拼写跳水运动员田亮的姓名: Tián Liàng(Tiánliàng);②成语拼写yīyīdàishuǐ(yīyī-dàishuǐ)。

还有语言文字知识、规范常识等方面的问题,综合分析如下:

这是一串多么触目惊心、震耳欲聋的数字!当世界各国都在轰轰烈烈地学习汉语和汉字时,我们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试想,一个连自己母语都不能掌握的人,一个连自己民族文字都丢弃的人,有什么发展可言?又有什么前途可谈?把中华民族的根基都丢弃了,即便冲出亚洲了,走向世界了,又有何用呢?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势在必行!

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可行性

进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目前,主要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写错别字、滥用不规范字、错读或误读汉字等使用的混乱现象,目的改善社会用字环境,加强全体国民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公众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促进全社会汉字应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公务员、编辑记者、教师、大学生一般都是本科毕业,应该是汉字应用的领军人物,首先,测试从他们开始,能迅速提升整个社会汉字应用的水平,促使语言文字规范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也必将对社会的语言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1.五十年成绩硕果累累。早在1955年,我们国家就明确提出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口号,1986年根据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特点,把“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作为工作重心,这其间广大语文工作者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简化了2235个笔画过多的繁体字,确定了810个正体字,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整理了338组异形词,确定了3500个常用字和7000个通用字;审定了普通话异读词;规定了通用字的笔顺规则;自1996年在全国开展了普通话测试工作,在短时期内有效迅速地促进了全民普通话水平的提高;200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使语文规范化工作完全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五十多年来,我们积累了汉字改革和语文规范方面的丰富经验,为今后进一步规范汉字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但缺乏的是普及,将语文规范标准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语文应用中去做的还不够,还缺乏卓有成效地推动语文规范化工作深入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教育国民热爱母语。语言文字不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是怎样强调也不为过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我认为对祖国语言的理解、欣赏、热爱,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应当尊重她、保护她。特别是在中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愈益扩大的今天,我们更应当以自己悠久独特的母语为自豪。⑵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国家有关语文规范的法令和政策的宣传要广泛,从各级各类学校做起,进而扩展到社会的所有层面、全体公民,还要深入人心,要逐步加强每一个公民的规范意识,把规范语言文字与国民教育、科技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联系起来,让维护和纯洁祖国语言文字成为国民的自觉行为。1956年,全国自上而下的全民语法修辞学习,收效还是颇大的,不妨借鉴效仿。法国排斥外来语,不管是对内对外都坚持说法语,仅从保护本土语言的角度上说,还是应该提倡的。2004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规范方面是目前最权威、最有特色的工具书,对今后的语文规范工作发挥指导作用。⑶要捍卫民族文化这一神圣的阵地,使母语教育健康地持续发展。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重视培养和提高母语能力,以象征民族文化的阵地的各级各类学校为依托,以教师及所有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为主力军,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实现相互依托,共同进步,进一步规范母语,发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使汉字的应用与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相匹配。学校可以有意识的开设一些相关的选修课或专题活动,把汉字应用落实到实处,让学生从汉字中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2005年起,我所在的学校开设了“语言文字规范化”选修课,以国家公布的有关法令和标准为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字音、字义、字形等方面设立课题。学生纷纷翻图书查资料、展开讨论,尤其是近来的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在学生中形成了较大的震波。开始讲究字的书写和笔顺了,不再把错别字当作无所谓的事了,宣传栏、海报、通知中的错别字明显减少,校园内外大家自觉用普通话交流,认真区分异形词的不同,力图探寻词义的发展脉络及现代词义的用法,重视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3.尽快全面铺开测试工作。普通话测试工作轰轰烈烈开展了十多年,成效是显著的。大学毕业生要考试合格,教师持证方能上岗,窗口单位的人员和公务员也要达到相应的级别,普通话是我们的共同语已成为共识,说普通话已成为一种趋势。现在将要举办的汉字应用水平量化考试,是国家组织实施的一项语言类标准化水平测试,标志着国家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也是一次积极督促国人学习母语的极好机会,很值得称赞。因此,要尽快全面的展开工作,以期能在短时期内收到较大的成效。

考试仅仅是一种形式,不是最终目的,学习和爱护我们的母语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以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为契机,充分发挥各级语委的作用,监督和指导公众的学习和使用;组织一支专业队伍,对教师这一现有资源进一步培训,以各级各类学校为阵地,从而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工商等行政部门也要狠抓社会用字,消除不良社会影响。总之,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空间很大,难度也不小,将要开展的大规模测试工作量也很大,任重而道远,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是一个标志,一个转折点,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决策。

刘 青: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中学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 下一篇:从价值观看中、西方课堂文化和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