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时间:2022-10-25 07:56:07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虽然在贸易、投资和地方性的双边合作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来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并没有重大突破。根据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组成区域贸易集团的贸易创造效应会带给这一地区明显的福利效应。在外部区域一体化贸易转移的压力和内部区域一体化贸易创造的推动力共同作用之下,东北亚地区似乎没有理由在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化方面无所作为。既然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具备一定的理论与现实基础,为什么又会在区域化方面与欧美形成如此大的反差?如果不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缺乏内在需求和动力,就一定还存在着某种抵消这种动力的约束力量,这一力量从何而来?探讨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因素,对于我们合理选择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与路径,正确判定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因素有地缘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历史因素和合作机制等。

(一)地缘因素

地缘因素是影响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因素,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顺利的地区如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均为地理位置毗邻的地区。地理位置的靠近使得区域内贸易的运输成本较小。同时,地理位置的接近往往意味着文化、历史等因素的相同或相似。从而也减少了贸易双方的交流成本和沟通成本,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地理位置的靠近只为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基础条件。畅通快捷的交通运输通道,便利的通关条件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保证。目前,东北亚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交通运输条件落后,这成为制约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主要瓶颈。

(二)经济因素

东北亚地区六国经济发展水平、双边贸易以及吸引外资水平差异巨大,影响了该地区的合作。

1 区内各国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一般认为,建立一种高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相近,差别太大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多边合作关系。东北亚地区国家间经济实力相差悬殊,这为协调利益关系,探寻一个既符合各方利益,又有利于逐步缩小经济差距的有效合作途径增加了难度。东北亚六国GDP差距明显。2007年日本的GDP是蒙古的1125倍,是朝鲜的297倍。六国人均GDP虽没有六国GDP差距明显,但是差距仍比较大。2007年日本的人均GDP是朝鲜的55倍,是蒙古的23倍。

2 区内各国双边贸易额差距较大。

东北亚六国双边贸易差额巨大,2007年中日之间的双边贸易额是日朝两国双边贸易额的9315倍。东北亚六国的双边贸易主要活跃在中、日、韩、俄四国之间,四国与蒙古和朝鲜的双边贸易额还比较小。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聚焦中国与南非经贸关系 下一篇:发达国家对外援助中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