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信社后续改革研究

时间:2022-10-25 07:23:05

浙江农信社后续改革研究

提要 本文对浙江省农信社“省联社模式”改革进行回顾,并对各农信社经营实力的不均衡性进行分析,提出突破浙江农信社现有改革的两个建议。

关键词:农信社;改革模式;浙江

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浙江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组成金融支持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经过2003年改革之后,浙江各农信社支农投入不断增加,内部管理也不断加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明显好转,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浙江农信社的不断发展,后续改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浙江农信社“省联社模式”改革回顾

浙江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比较发达的省份,近几年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发展水平和经营效益位于全国前列,许多改革措施也走在全国前面。2003年浙江农村信用社改革正式启动,到2008年4月底,浙江已有农村合作银行28家。在这一轮改革中,浙江农村信用社产权关系得到了明晰,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合作金融体系在推动浙江经济发展中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但是,浙江农信社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出来。

1、农信社以县级社为法人单位,经营实体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宏观经济形势转变的把握能力不足。

2、业务种类以存贷为主,缺乏业务创新能力。由于我国金融多元化发展,农村的金融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商业银行不断加大金融业务引进、创新,而大部分的农村信用社一直以存贷为主营业务,在业务创新上投入不足,业务开展范围一直未能有较大的突破。

3、县级合作银行(联社)与省联社之间的定位存在冲突。尽管省联社的成立对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建设、网络建设、降低经营风险等有积极的意义。但经过实践,这种模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省联社侧重监管,而在服务基层农信社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农信社并未参与实际经营,因此省联社在制定支农指标等监管方面难免存在“一刀切”问题;同时,随着少部分先进合作银行的迅速发展,这部分合作银行业务开展受限制较多,要求摆脱省联社管理,实行“全能银行”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二、浙江农信社经营状况非均衡性分析

农信社的经营以县域为基本范围,而浙江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的梯度。因此农信社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不同,农信社经营状况必然存在非均衡性。

1、地级市间经济发展的差异。经济高速发展的浙江,以地市为单位的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存在。全省各地市有三种经济发展情况。第一种,始终保持较高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地区,如杭州和宁波。第二种,经济快速增长,排名不断靠前的城市,如温州、绍兴、台州。特别是绍兴,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从不足全省均值80%一跃为全省第3位,达到全省GDP人均值的近140%。第三种,经济发展缓慢,增长速度落后于全省,排名逐渐后退的地市,如丽水、衢州、舟山。这些地市发展缓慢,在省内的地位持续下降。衢州市由省内的第6位,降为倒数第2位,人均GDP由原来占全省的80%多下降到60%多,下跌20个百分点。舟山市经过了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高峰之后持续下降,人均GDP从全省第2位下降到倒数第4位。丽水的地位始终排在最后,但是与全省平均值的比值在下降。人均GDP从原先相当于全省均值的60%下降为40%。

2、县际经济发展的差异。萧山市、鄞县、绍兴市、义乌市、嵊泗县、余姚市、海宁市、慈溪市、嘉善县、海盐县、桐乡市、玉环县、建德市、余杭市、上虞市、富阳市是浙江较发达县(市),人均GDP超过全省均值的150%。这些县市都分布在平原地带,离中心城市较近,或有着交通上的便利。而龙游县、衢县、景宁县、青田县、泰顺县、文成县等,共19个县,是浙江省的相对贫困县,人均GDP值低于省均值的一半。它们集中在丽水和衢州两个地级市。

3、各地市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各地市内部发展差异同样明显,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第一种内部差异扩大,但是区域发展迅速。浙江多数地市属于这种情况,尤以绍兴、台州最为典型。台州各县的人均GDP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由1.2扩大到4,绍兴由1.2扩大到1.78。这类地市明显地分化出了欠发达县,天台、仙居和三门是台州市的欠发达县,玉环和温岭是该市的发达县。第二种类型的地级市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变化很小,这些地方往往是经济发展不快或水平较低的地方。湖州、嘉兴、衢州、丽水内部都有这种特点,差异没有明显扩大或者缩小。由此可见,发展产生差异,而差异又是发展的源泉,是快速发展的动力。就目前浙江而言,能够保持较快增长,与浙江内部保持了较大的差异及其增长差异密切相关。

由于各地的扶持政策等先发优势存在,并且浙江经济发展也存在不均衡的客观现实,因此,浙江省农信社实力差距很大。有少部分县域的农信社已经初具规模,较早建立起了合作银行体制。例如,宁波鄞州银行、杭州联社银行:而部分信用社则刚顺利实现联社向合作银行改制:剩余的为规模较小的一级法人联社。省联社模式改革开始时,农信社是没有“市场选择权”的,它必须面对当地的农村金融市场。而浙江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经济结构,还有居民消费意识、金融需求均差异较大,进而造成农信社经营状况差异较大。全省农信社的81个县级机构中,2007年末存款余额最多的杭州联合银行是最少的景宁联社的近60倍,是丽水市9个县级联社综合的3倍;户均贷款金额最大的绍兴县合作银行为200多万元,是最小的常山县联社的180倍;直到目前,资产质量差异仍然很大,最好的玉环联社,不良资产率仅为0.04%,但还有一些社仍然超过10%,如同属台州市的仙居联社的不良资产率为13.8%。因此,浙江农信社在整体实力上存在非均衡性。

三、浙江农信社后续改革建议

在选择改革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到各农信社的经营实力、县域内经济发展现状。在浙江现有改革模式的基础上,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予以突破:

(一)少数发达合作银行建立“全能银行”模式。少数发达合作银行由于:改革起步早,在业务上、技术上都比较领先;受政府管制较小,独立性强,改革的阻力更小。如,鄞州银行为满足当地企业的需要,较早地开展了国际结算业务,这不仅方便农村居民生活,也有效地改变了信用社的负债结构。而这部分合作银行所辖区域内的农村经济市场化速度快,农村经济组织的产权结构和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了重大调整,传统的“小三农”(农村、农户、农民)向“大三农”(规模农业、农村工商业、农业龙头企业)

演变,经济主体对融资的规模、渠道、方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部分发达合作银行所属的经济环境与合作制的制度特性已经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①所处的县市(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农户所占比例很少,即使这部分农户的人均收入水平也较高,已经不属于经济弱者的范畴。②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现状对当地的农信社提出了更高的金融服务要求。这些金融需求的改变已经突破了合作制中社员获取融资的唯一要求,但现有的合作银行在金融服务上受到监管部门的限制。③合作银行其盈利水平较高,股东构成中战略投资者数量及比例大,而原有的社员入股逐渐被淡化。因此,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发达合作银行的合作制度已经失去了合作制的本质特性。同时,虚有化的合作制度也给这些发达合作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了制约。因此,少数发达合作银行应改革成为开展全面经营的全能银行。全能银行是指对其他商业银行开放的业务对农信社也不进行限制。德国和荷兰合作金融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合作制优势――建立、保持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根据客户的需要不断拓宽业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努力办成综合性的全能银行。德国和荷兰值得借鉴的经验之一,就是将合作银行改造为一家真正的银行,全面经营,而不是对合作银行加以种种限制。少数发达的合作银行只有全面经营,才能够增强农信社对辖内的金融服务功能,其本身也才能不断适应辖内经济、产业的不断发展。

(二)部分地级市市内农信社实行联合经营模式。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化,浙江某些地市存在同一市区多家法人联社(合作银行)并存的局面。以宁波为例,宁波市区内就有宁波市区联社、镇海联社、北仑联社、鄞州银行。根据有关农信社的情况反映和笔者的调查表明,地级市市区法人联社的并存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地级市市区农信社的发展。市区多家法人联社并存,客观上导致了农信社资源分散;市区多家法人联社并存,客观上导致了不同联社之间为了争夺市场展开同业竞争;市区多家法人联社并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省联社和银监机构的管理和监管效率,增加了管理和监管成本。

同一地级市市区多家法人联社并存的局面,给地级市农信社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负面效应,这就在客观上出现了通过产权制度变迁突破这一制度障碍的内在需求,而实现这一制度变迁的路径就是:主动适应客观条件变化,尽早对有条件的同一地级市市区平级的多家法人联社实施机构整合。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商学院)

上一篇: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资业务策略研究 下一篇:我国绩效审计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