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活动课初探

时间:2022-10-25 05:22:23

初中数学活动课初探

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教材有了很大变化,其中教材的每一章都有一个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课上,学生从繁重的课堂任务中解脱出来,调节了学习情趣,进行轻松有效地学习。而且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活动,体现了学习参与的全面化;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思维的灵敏性、创造性。因此,扎实的开展数学活动,对于推进教改,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学活动课的特征

1、趣味性。数学活动课能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刺激他们的兴奋点,使学生乐意参与,达到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真正成为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2、自主性。数学活动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更是活动的主人。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整个活动过程,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3、实践性。数学活动课中,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会灵活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把学与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和谐地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4、综合性。数学活动课中,学生的活动并不局限数学学科知识,它往往需要调动各门学科知识,如动用美术、语文等学科知识和技能,有时甚至超越现有课程知识。

5、创造性。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活动最有活力的形式。我国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已是不争的事实,数学活动课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驰骋的天地。

二、注重对学生的参与、运用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

1.自主参与的天地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是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

2.运用意识的沃土

数学课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是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范围,并观察和体会所学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适时创设环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

3.创新意识的摇篮

数学活动课是一种实践性的课程,这不象学科课程那样只注重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命题的教学,而是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追求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参与、探究、实践、反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既锻炼了实践活动能力,又培养了创新能力。这样的活动,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学生在动手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大胆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三、 精心设计 ,做到三结合

1、教材与生活相结合

每一个活动都注重贯彻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等教育改革的精神,因而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开放性和灵活性。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深加工,再创造的过程,要科学、周密地设计活动内容和方法,使实践活动呈现科学性、有趣性、多样性。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选择适当的实践活动内容和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开展实践活动。

2、教材与其它各科相结合

我们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有些问题往往是多元化的,并不是单一的用某门学科的知识就可以解决它,它需要学生多方面,多渠道的综合能力。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科的整合,而数学活动则为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美术、体育、科学等的整合提供了可能。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课堂时间有限,课堂内的实践活动内容也有限,所得也必有限。而在学生周围,数学学习的资源无限,机会无限,发展也无限。所以,数学实践活动需要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教师要敢于突破时空界限、传统教法、课堂常规的束缚,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与课外”。

数学活动课通过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在活动中,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相协助,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高三化学复习阶段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下一篇:新课改下教师应如何解决消极因素对体育课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