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提高耐力跑教学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10-25 04:48:11

体育教学中提高耐力跑教学的有效途径

耐力跑是中学体育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进行耐力跑练习对改善学生内脏器官功能。然而从媒体了解到在几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中,中学生体质没有明显提高,有些素质却在下降,尤其是耐力素质下降幅度更大。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当今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学习成绩,不注重学生的健康教育。造成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课余体育锻炼时间不足。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电子游戏被越来越多的孩子所接受。学生将大部分课余时间用在上网、玩游戏上,很少去参加体育锻炼。三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膳食营养不均衡。造成青少年肥胖率逐年提高,从而影响他们耐力素质的提高。四是现在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从小比较娇惯,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五是体育课上耐力素质练习常以耐久跑为主,单调、枯燥的跑圈让学生望而生畏,很难激发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

分析了中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原因,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笔者认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耐力跑,应从以下几方面解决问题。

一、提高理论认识,消除恐惧心理

当今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耐力训练的本身较为艰苦,需要顽强的意志品质,因此在耐力素质教学中要反复地进行思想教育。在练习前给他们分析练习中将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启发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掌握正确技术,增强自信心

1.掌握正确的跑动技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耐力跑与短距离跑的不同之处,第一,跑动时步幅要适中,跑动有弹性;第二,学会正确的摆臂技术,在跑动中越是感到累就越要去控制摆臂的节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上肢带动下肢”的目的;第三,脚落地时一定要用全脚掌落地,而不同于短距离跑的前脚掌落地,这样才能延长落地缓冲,有利于肌肉在跑动中有一个更充分的恢复时间。

2.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让学生体会在练习中不论是累还是不累,都要做到“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是“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的正确呼吸方法,呼吸时是利用鼻子和半张开的嘴同时进行的,这样才能在疲劳时保持心肺的正常工作;才能循序渐进的提高自己的耐力跑的水平。

3.掌握正确的热身与放松方法。很多学生往往认为,耐力跑原本就是由到快的,这样就不用热身了,这是错误的理解。此时体育教师就一定要强调,通过热身可以使肌肉与心肺同时进入工作状态,这样跑起来不仅可以增大步幅,加快跑动节奏,更会让心肺活动与机体运动达成一致,所收到的运动效果自然更加出色。跑完后的放松同样是很重要的,通过慢走、拉韧带的方式,使原来因为运动时聚缩在一起的肌肉得到重新拉长,从而有利于机体的积极恢复。

三、改进训练方法,提高积极性

耐力跑动作简单,机械重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造成学生练习兴趣普遍不高。因此,应注意训练方法要多样化。

1.变速跑训练——用领先法。在教学变速跑、发展速度耐力时,采用领先跑的方法,会使效果更佳。方法是:按学生性别、体质状况分组,每组12人左右,以练习组为单位,按纵队队形向前跑动,每人间隔1.5米左右,由排末同学从队伍的右边直线加速跑动到排头同学后,减至排头的速度,并使自己和后面的同学保持1.5米左右的距离,而后再轮到一排末的同学照此法向前跑,如此循环,直到跑完规定距离。

2.匀速跑动——用蛇绕法。在练习匀速跑、发展一般耐力的教学中,改变过去让学生沿跑道一跑就是多少圈的方法,如今改为按学生人数编为若干小组,每组12~15人,练习时按纵队队形排列向前跑动前后间隔约3米左右。由排末的同学开始按蛇形绕过小组中每一位同学,跑至队伍之前,然后再轮到下一排末的同学照此方法进行,如此循环直到全组跑完规定距离。这样可使学生感到新奇别样,锻炼兴趣就高,效果当然就好。

3.重复跑——用接力法。在教学重复跑时,可采用接力法来组织教学。方法为:男、女生按体质状况分成各相等的四组(体强、体弱各二组),起点设标志物,终点插上红旗,由教师在起点发令,首先是体弱组,其次为体强组。各组间隔时间视距离远近而定,哪组先跑完全程到达终点,即为优胜组。失败组也可另增运动负荷,以示惩罚。这种分组多、竞赛性强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不感到疲倦,而且愈跑劲头愈大,均能圆满完成课的任务。

4.全程跑——用追逐法。在练习全程跑时,可采用追逐跑的方法来组织教学。方法是:将学生按运动能力分成快、中、慢三组,由教师控制各组的出发时间,首先跑的是慢组,其次是中组,最后是快组。各组间隔一定的距离,在规定距离内,哪组追赶上上一组的人数多,即为优胜组。这种带有竞赛性和游戏性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调动学生的情感,而且还能提高其耐力和速度耐力。

在耐力跑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这既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体育教学实践工作的需要。应该认真贯彻新课标“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练习动机,培养学生思维,团结协作、勇于争先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要利用多种评价对学生进行合理地评价,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增强锻炼的自信心,发展学生耐力素质,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上一篇:审视科学探究中的猜想 下一篇:小学数学审题差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