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现状及创新之浅见

时间:2022-10-25 04:40:08

高职院校现状及创新之浅见

摘要:随着时展和社会进步,传统德育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高职生是社会发展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随着社会进步和时展,认真研究当代高职生的认知行为特点,正确认识传统德育工作模式的弊端,及时更新德育教育理念,探索和创新德育工作新模式,努力加强和改进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对高职院校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37-01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1999年以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的社会形势,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1 当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当前社会环境,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1德育教育形式主义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了一些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如心连心活动、学雷锋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人文基地建设等活动等,但这些活动往往流于形式,目的性和功利性过强,一些德育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而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评比,为了保持某种荣誉或利益才开展的。

1.2高职德育模式缺乏特色

目前高职德育模式基本上是沿袭普通高校的德育模式,如在德育教学内容方面基本和普通高校相似,而与高职学生密切相关的职业道德课、就业指导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有些院校则没有开设,有的即使开了,也是随意性大,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具有滞后性。德育方式仍然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脱离实际的说教式、训导式、笼统式、消防式的方法。德育工作脱离学生生活,不能做到知、情、意、行的有效结合。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面前只是纯粹被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自我教育的主体。这种德育模式使得德育在广大高职青年学生面前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变成空洞的说教,苍白无力。

1.3德育内容陈旧滞后

高职院校德育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前瞻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德育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如何去正确看待分析出现的社会问题。但在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真实的、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社会实际问题的教育还很不够,德育教育内容滞后于时代。

2 改变高职德育现状的几点对策

2.1注重德育创新,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边性、差异性明显增加,正确的思想和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的观念与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既要讲科学又要讲艺术,要发扬好的传统,同时又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把做学生思想工作与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在办实事中贯穿德育工作。要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进行自我教育,使德育工作的要求变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努力做到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

2.2大力开展网络德育工作

调查显示,现在的高职学生极大多数每周都要上网冲浪,网络文化正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他们的择友标准、学习方式和生活模式。许多的网络新词甚至已经收入到辞典和辞海里,网络能为高职德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的机遇,延伸高职德育的时空。因此,高职德育工作者也应该多从网上吸取养分,从网上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德育教育思想隐含在现代信息技术之中,让我们的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感染。使高职德育更具有人情味、亲和力,取得更好的效果。

2.3增强德育的实践性和服务性,提高德育的实效

大学德育的基本特征应该是实践性和服务性。许多美国学者认为。伦理规范的灌输无济于学生道德水准的提高,真正的教育途径就是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责任感。高职德育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主动贴近社区,经常为当地居民举行报告会、座谈会和帮助社区进行各项文体活动等,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可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一些工作如志愿者活动、社会调研、参与社区改革等。这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和较为全面的学习锻炼机会,而且能使社区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愿意为高职院校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进而使高职德育能紧密联系实际,从地方和社区需要出发,更好地为地方和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总之,鉴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必须在德育教育目标和内容等方面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配合适宜的德育模式,要求老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实现有效的教育,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渊博的科学知识,还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心服口服。学校也要对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给予肯定,给予必要的待遇,稳定队伍。才能取得更好成效。

上一篇:品味李白诗中的友情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