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教学效果源于灵活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2-10-25 03:56:18

良好的教学效果源于灵活的教学方法

2013年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确定的主题为“以学定教,学教相长”。“以学定教”,首先是真正了解学生的前在状态和潜在状态,不以成人意识替代儿童经验、认知方式;其二,是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学教相长”,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激发主动性和探究热情,教师的预设就不再是师生循规蹈矩的路线,生成资源不断呈现,教师也会感觉精彩纷呈,促进教师预设能力、应变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机智的成熟。

课堂由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共同组成,而使它们有机、有效地结合,有着较高的目标达成度,则依赖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当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致力于达到“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的状态,摒弃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基于学生的基本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地亲近数学,走进数学。

认清了学生,熟悉了教学资源,再加上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就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2013年江苏省“杏坛杯”小学数学赛课中,启东实验小学季国栋老师的数学课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以下笔者从三个方面加以评析。

一、激趣、设疑为主线贯串课堂,两者相得益彰

“小猫钓鱼”的情境和文字表述,导致了常规思维是“以猫找鱼”,成功率只有25%;而如果“以鱼找猫”,成功率100%。这就使学生首先“生疑”,产生思维冲突,颠覆了常见的“顺着想”的思维方式,进而,出现问题的萌芽,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呢?紧接着,呈现“秀才请客”的故事,提炼成问题:用什么方法求原有已经来了几位客人呢?明确倒着推想的策略。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的名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表达了问题在数学学科中的重要价值。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埋怨学生提不出问题,要认识到问题形成也需要一个过程,往往要经历提供问题情境出现问题萌芽(指向性不明的问题)初步形成问题经过交流,形成有价值的问题的过程。

两个片段分别呈现、叙述了激趣、设疑的教学方法。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别以“悟之以理趣”、“动之以情趣”、“生疑”、“质疑”、“释疑”和“晓之以用趣”等环节,使激趣、设疑交替出现,趣中生疑,疑里有趣,相得益彰,使学生探究的热情得以保持,逐步掌握了倒推的问题解决策略。

二、由浅入深为呈现方式,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其中

教师首先用浅显的“小猫钓鱼”图片,在“以猫找鱼”和“以鱼找猫”两种方法的比较中,初步感悟“顺着找麻烦”和“倒着找能更准确、便捷”。

接着用“秀才请客”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接触这类问题的表征方法,也就是教师提出的“复杂过程需要先顺着理一理”。

这时,教师充分收集学生中的资源,使学生的文字流程图尽可能规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出比较简捷的、题意一目了然的符号流程图。

第三步,在一个量变化几次的基础上,教学例1,两个量的一次变化且已知量中有相关联的量。

史宁中教授把数学基本思想具体概括为:抽象、推理和模型。孙晓天教授认为,抽象是一个去生活、去情境的过程,是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这类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本身就经历具象到抽象,抽象的数学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就得以渗透。

推理是数学思想方法,倒推也是相伴而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适宜用倒推方法解决的数学信息,并且由浅入深地呈现,使学生经历了“感悟倒推策略尝试整理文字流程图、符号流程图扩展到两个量的变化”的过程。孙晓天还指出,“观察、实验、归纳、直观、空间想象的推理都是推理”。这个过程学生运用了观察、直观和实验的推理方法,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倒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前置孕伏为难点突破的手段,思维障碍迎刃而解

在本节的教学内容中有如下的一道练习:小军收集了一些画片,他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自己还剩25张。小军原有多少张画片?

这道题学生在解决过程中遇到如下的思维障碍:第一,受增加和减少情况的负迁移作用,学生在第一步求小军画片张数的一半时,是用(25+1)还是(25-1),会表现出举棋不定;第二,和叙述方式不同的情况综合在一起,增加了思维的难度。

教师让学生交换“秀才请客”故事中的两个情境,再次表征问题并寻求答案。教师的设计有两方面的目的,首先是变换了第二次变化(又走了10人)和第三次变化(又有一半客人走了)的顺序为第二次变化(又有一半客人走了)和第三次变化(又走了10人),让学生感悟到倒推的顺序一变,所求的结果也就不同。其二,在学生练习可能遇到思维障碍前作思维上的铺垫,或作思维的辨析。

赵庆林老师指出:“思维辨析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同思维之间的碰撞,既是指儿童自身思维的前后辨析,也是指儿童与儿童之间的思维辨析。”

从儿童自身的思维上看,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计算时也是倒着算,走了10人,就要加上10人;走了一半,就要乘以2。因此,“……他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自己还剩25张,求小军原来有多少张画片?”用(25+1)还是用(25-1),学生自身思维的产生了冲突。

而学生个体之间也会产生同样的碰撞,这时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然后综合学生的分析方法加以点拨。学生有了这样的基础与铺垫,解决“练一练”中的问题应该水到渠成。

以上是笔者着重从三个方面的评析。在季国栋老师的课堂上不仅表现出了教师驾轻就熟、沉稳自然、融于学生、机智灵活的教学风格,更反映出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乐于探究、勇于表达的精神状态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上一篇:以学定教 助生自长 下一篇:从每一段文字中找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