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时间:2022-10-25 01:59:03

高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高职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针对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在职业规划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职业规划,问题,解决策略

职业规划指的是大学生在对自我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价值追求以及外部的环境,选择未来的职业目标,确定发展道路、阶段目标、培训发展计划以及目标的实现方式和手段的过程。大学生职业规划既是一个了解和认识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真剖析自我的过程;这既是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和未来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1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1一些高职学生不能正视自身的优劣势,职业规划的意识淡薄。在职业规划中,了解和正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是,一些高职学生不能对自身进行充分的了解,也无法恰当、正确的定位自己,不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就是过低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这种情况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还有一些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也很淡漠,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不清楚甚至从未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对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用人制度、人际关系等也不了解。

1.2高职学生的行动力和实社会实践能力较差。职业规划的好坏和是否有效果,光有漂亮的规划书是不行的,关键是要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上。这一行动既包括积极探索自身和外部的环境,以及实践已经确定好的职业目标。当前,很多高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好地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书,可真正要付诸行动的时候却往往打退堂鼓。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的行动力差还导致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差,不能将规划和自己的实际行动统一起来,也无法在实践中获得职业技能和技巧。

1.3高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高职学生在刚刚步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后,往往有着远大的志向和较高的报复,总是期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重视,进入发展潜力大、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因此,当他们被分配到基层、低端的岗位后,就容易出现抵触的情绪,抗挫折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2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针对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解决。

2.1 加强教师课堂上对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的引导教育。

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品格远比学生学到某个专业知识和技术重要得多。所以,作为任课老师要认识到,一个人才首先是要有“德”的,那么育“德”应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这个德育的思想应该是深入每个任课教师骨髓的,只有如此任课教师才能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做到品格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为此就要求任课教师需要有良好的师德,要有责任心,要用良心去教授学生,而不是仅仅是一个灌输知识的载体。为人师表,想要学生成为怎样的人,首先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所以加强学生品格和价值观的教育,首先就是要求老师要有良好的品格和价值观,为此学校应该加强老师师德的重视和师德评价。

2.2 强化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当前,有很多高职学生存在这样的想法,认为职业规划是在毕业后才会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校期间就进行职业规划还太早。其实,大学生在刚刚进入大学或者更早的时候就需要考虑这一问题,只有确立了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的职业目标,才会全力以赴付诸实际。在强化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方面,高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应把大学生职业规划作为一个具体的事情来抓,而不能只流于口号和形式。

2.3 引导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一方面,应该建立和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测评。职业测评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并且能够评测自身特征与职业选择的关联,为高职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和方向,增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竞争力和持久力,为职业定位和选择提供有益参考和建议。另一方面,高职学生自身要有意识地扩展生活范围、增加社会实践和交际空间,通过各方面的评价多角度、多方面地认识自我,学会准确而积极地评价自我,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建立远大的志向,并在认可自我的基础上努力完善自我,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职业规划的实践能力。高职学生应深化对自我的认识,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就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增强职业感性认识。提高职业适应能力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课堂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让大学生多参加实习、参观学习和夏令营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职业规划实践能力。总之,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努力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姚远,薛文刚.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计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 2012(01)

[2] 才忠喜. 对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12(02)

[3] 王凤兰. 论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06)

[4] 顾亚丽.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示[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2(03)

[5] 李俊玲. 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6] 常青伟.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职业发展服务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 纺织教育. 2012(01)

[7] 宋松. 当代与早期职业生涯理论的对比分析[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2(02)

本篇文章是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职业规划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促进作用研究”的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 JRS-2013-1086

作者简介:胡红(1973-),女,汉,四川盐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吴慧(1980.11-)女,汉,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学。

上一篇:浅析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职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