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交际会话中的沉默现象

时间:2022-10-25 01:58:32

浅析交际会话中的沉默现象

摘 要:沉默现象是交际会话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这种在话轮替换中出现的沉默事实上是日常会话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对沉默现象的解读将有助于引导会话交际的正常进行,尤其可以帮助免除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本文简单介绍了黄衍归纳的话轮转换规则,并将通过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对日常会话实例进行分析,探索沉默现象在会话中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会话;话轮;沉默

会话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一种基本的模式,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有力工具。人们日常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话轮(turn taking)。一个话轮中包括说话者和听话者两个最基本的角色,在两个人连续说的一段话中,以双方角色替换或沉默来结束一个话轮。交际双方通过不断改变说话人与听话人的角色来持续他们所讨论的话题内容,同时话题的继续也需要双方提供的内容与当前讨论话题相关。因此会话是交际双方共同努力和合作的结晶,如果缺少了其中一方的配合,会话就无法正常进行。

一.沉默现象的定义

然而在交际会话中我们发现一种特殊情况即沉默现象,即在一个正常话轮中,本应扮演说话者的一方没有对别人的话语做出反应,而是保持沉默。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对话中这种话轮中的沉默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然而这种在语言形式上的缺失却并不影响人们进行正常交流与沟通。莱文森依据话轮转换规则将会话中的沉默现象分成三种:中断(gaps),间隔(lapses),意义沉默(significant silence)。首先我们简略介绍下黄衍归纳的塞克斯等人的话轮转换规则[1]:

1.话轮替换出现在话轮过渡关联位置,即某个话轮可能终止的位置上。

2.本规则适用于任何话轮的第一过渡关联位置:

(a) 如果说话者选定了下一个说话者, 说话者必须终止谈话,入选的说话者必须接下去谈话。话轮替换出现在下一个说话者选完后的第一个过渡关联位置。

(b) 如果说话者未选定下一个说话者, 会话参与者可以自选,第一个自选者成为下一个说话者。

(c) 如果说话者未选定下一个说话者, 会话参与者也未自选,说话者可以(但并非是必须)继续谈下去。

3.本规则适用于第一过渡关联位置以后的所有过渡关联位置。

依据这一替换规则,沉默也可以被分为话轮内沉默即中断,话轮间沉默即间隔,和话轮沉默。话轮沉默即意义沉默,它指的是指应用话轮替换规则2(a)后,入选说话者保持沉默。这种沉默在对话中意义重大,不可缺少,因此是可以单独来充当一个话轮的。话轮内沉默与话轮间沉默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对于日常交际会话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而单独充当话轮的意义沉默因其具有隐含意义,能够传递有效信息,因此具有较大的语用研究价值。

下面将通过举例并结合格莱斯会话合作原则对话轮沉默所产生的意义进行分析。

(1)孩子: 妈妈,我还想吃一块巧克力。

妈妈:……

孩子: 还能再给我一块巧克力吃吗,妈妈?

妈妈:……

孩子:我吃完饭,再吃巧克力,行吗?

(2)老师: 这道题应该选哪个答案?

学生: ……

老师:哪个才是最佳答案呢?

学生: ……

老师:我们一起再看一下这道题的内容。

例(1)中,孩子已经选定母亲为下一个说话者,但母亲保持着沉默;例(2)中,通过提问问题老师选定学生为下一个说话者,而学生在这个话轮中保持沉默。然而从例子中我们看到,沉默并没有影响会话的继续,会话的另一方能够借助语境解读沉默的含义并进行成功的交际。下面将通过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对上述例子进行深入分析。

二.格赖斯会话理含义理论的合作原则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 P. Grice)于1967年在他的系列讲座中提出了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引起很多语言学家的兴趣与关注,对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什么是会话含义呢?会话含义概念的提出源于格莱斯1957在他的著作《意义》中对话语意义的分类,他认为话语意义可划分成 “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自然意义,简单而言就是指说话人说出的词汇本身的意思,即话语的字面意思,这个意思是固定的不会随着外界因素而改变;而非自然意义是超越所说话语的字面意思,体现说话人交际意图的深层意义。在此意义划分的基础上,格莱斯于1967年提出了会话含义的概念。可以说会话含义指的是说话人话语中的暗含意思,听话人只有对会话含义正确理解才能了解说话人的真正意图,从而实现成功的交际。

格莱斯在回答人们是如何传达未名确说出来的含义时,提出了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他认为在人们的会话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规则。“我们的交谈通常不是由一串无不相关的话语组成的,否则就会不合情理。他们常常是合作行动,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参与者都在某种程度上承认其中有一个或一组共同目标,至少有一个彼此都接受的方向。”[2]。合作原则这条根本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1)量的准则;2)质的准则;3)关联准则;4)方式准则。

格赖斯假设,人们如果在日常会话中严格遵循以上几条准则,直截了当地向对方说出自己的观点,那么听话方就能够迅速且不必作任何推理地理解说话者所说的话。但是在交谈中,人们并不都遵循“合作原则”,当说话人以拐弯抹角的方式说话的时候,听话人就迫使自己超越话语的表面意义,而去设法领悟说话人所说话语的隐含意义,即“会话含义” [3] 。

上述两例中的听话人未配合说话人做出相应的话语反应,而是以沉默的方式发出一种隐含信息。这时说话人意识到这种对合作原则的违背,便开始结合所处语境考虑听话人的沉默所反映出来的含义。例(1)中母亲的这种沉默给孩子传递了一个“我不同意你再吃巧克力”的信号,孩子通过母亲的沉默成功理解了她的意思,并转换方式来争取母亲的同意。例(2)中老师则在学生的这种沉默中得到一种信号,即学生不会做这道题。于是老师打算带大家把题目一起再过一遍。

上一篇: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改革探索 下一篇:女性易得肾盂肾炎 多为尿路感染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