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要讲究实效性

时间:2022-10-25 01:29:05

中学德育要讲究实效性

【摘 要】古人告诉我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责任,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可见,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笔者谈一下个人见解。

【关键词】德育 实效性 活动 课堂

1 德育无小事,润物细无声

思想品德的形成要从小事抓起,不从点滴小事着手,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就无从谈起。为此,应倡导“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德育无小事、事事育人,德育无空地、处处育人”的思想,使学生从小养成讲文明、守纪律、勤奋学习、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注重发挥教师榜样示范作用,教师从小事做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习惯、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教育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如红领巾广播站、橱窗、升旗仪式等,弘扬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引导孩子纠正和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

2 德育重主体,活动促发展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受教育者作为参与德育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地认识、体验、践行,能够自主地解决知不知、懂不懂、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的情感、意志、品德、性格和性情在实践与体验中得到升华,使学生们的知行达到统一。

2.1 体验活动

可以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从中萌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使自己的道德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内化、升华。可以开展 “我为父母做件事”德育体验活动,以“两爱两争做”(“爱父母,争做好子女;爱劳动,争做好少年”)为主题,以“我为父母做件事” 为载体,引导学生在一周内每天坚持为父母做同一件事,并以此为契机,号召、鼓励学生在“体验周”后养成习惯,更要不遗余力地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学生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重新思考亲情,重新看待父母,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类似的体验活动,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如何去合理安排自己的校外生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奠定基础。

2.2 班队会活动

班队会活动是德育少先队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对良好的班风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围绕学期德育重点,学校每学期都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会活动,围绕安全教育、“十心”教育、文明礼仪、理想教育等方面,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染,心灵上得到沟通,使德育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心灵之中。

2.3 表演活动

学生如果作为表演者、观察者,或是作为艺术作品的欣赏者,就会进入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这有利于德育的内化。同时,表演活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无论作为怎样的角色,学生都会深入地挖掘其中所蕴含的道德力量,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如课本剧表演、器乐表演、演讲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设了发挥才能的舞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想品德教育。

2.4 竞赛活动

为了满足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可以针对一个时期的德育重点精心设计竞赛活动,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比一比、赛一赛。如每学期开展一次自理竞赛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文体竞赛、小制作比赛等,不仅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也让学生在竞赛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2.5 展示活动

为凸显学生个性,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时空,可以在学校走廊的橱窗内开辟作品展示台,展出学生的书法、绘画、剪纸等作品。开展庆“六一”歌咏比赛,将活动作为平台,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受到熏陶,得到陶冶,激发内因,积极地接受教育。

2.6 实践活动

学生除受学校、家庭的影响外,还要接触社会,受到社会的不同影响,而这些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做人,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如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垃圾;鼓励学生自愿组成关爱小队去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服务;用积攒的零花钱买上一些日常用品,到福利院、军烈属家送温暖……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争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3 德育重课堂,堂堂皆育人

课堂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是育人的核心和关键的环节。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学生在课堂上所耳濡目染的将会潜移默化地反映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育人,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全员德育”的精髓,抓准了学校德育的命脉。课堂中的德育应贯彻于每一门学科之中,贯彻在每一堂课的始终。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育理念,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中渗透德育,在组织学生实验中渗透德育,在一切教学活动中都要渗透德育。教师要善于变德育为“涓涓细流”,使其伴随自己的教学,长年累月地浸润、滋养学生的心田。

总之,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树立新观念,必须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抓起,必须面向全体,必须抓德育活动,必须立足课堂,必须持之以恒,确保德育内容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上一篇:浅析童话对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下一篇:浅谈初三毕业班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