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使作文教学灵动有致

时间:2022-10-25 01:24:34

多媒体辅助使作文教学灵动有致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新的现代化教学形式,它是在现代化教学理论指导下,将教学信息通过多彩的图像、声音、图表、文字等直观形象生动地作用于学生感觉器官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作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写作信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笔者现就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谈几点看法。

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长期以来,学生怕作文,每每“谈文色变”,一上作文课就感到头疼,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还感到无话可说。要么就胡编乱造,要么就三言两语,总是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来。导致这样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指导和讲评仅仅停留在口头、抽象的单一方式,造成学生对作文的厌烦。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以事物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形式的新颖性,内容的趣味性,表达的生动性,借助字体、颜色、图片、音像等,全面调动学生的视听,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例如,在《春天来了》的指导课上,教师可以先打开多媒体,让学生一边欣赏美妙的音乐,一边观察美丽的春景图:漫山的花草,婆娑的杨柳,碧绿的麦苗,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进入“游览”春景的情境中。然后让学生讨论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怎样用手中的笔把春天的美“描绘”出来。通过眼看、耳听、口说等多种感官的训练,不仅诱发了学生对春天“美”的赞颂之情,又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多媒体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学生普遍患有作文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但学生还是不知从何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很少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往往是模糊的、零乱的,因此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是难以下笔成文。倘若所写之物,都让学生走出课堂实地观察后再写,这也是极不现实的。借助投影(或幻灯)、录像(或电影),对学生进行课前指导是完全可行的。例如,指导学生写《暑假中难忘的一件事》,以往只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事情的梗概,停留在事情要素的介绍上,缺少具体的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收集学生们暑期活动的视频资料,将其剪辑、整理,制成电视专题片,让学生观看,然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有血有肉了。又如,在指导学生写《农贸市场》作文时,可以事先到市场拍摄一些镜头,并把它做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观察来来往往的人群,用慢镜头展示物品的种类、色彩、数量等,买卖双方的言行举止等。看了之后,学生就会觉得有内容可写了。再如,写作《我的老师》时,可以先选取几位学生熟悉的老师的照片,让学生说说老师的外貌,然后选择播放一两位老师上课、改作业、教育学生的镜头。总之,运用多媒体手段,不仅能够再现画面,还能够展示学生平时观察不到的事物、事件和某些细节,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的选材和组材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强调的正是材料的重要性。材料重要,但并非不加选择都可采用,有了材料,如何取舍、如何运用,则更要费一番斟酌。如果材料处理不当,或用得不得其宜、不得其妙,也会大大降低一篇文章的档次,这个问题也就是常说的组材问题。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该选哪些材料,哪些材料该详写哪些该略写,而且要领悟为什么选这些材料,这些材料在表达思想感情上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做如此的先后、详略安排。关于作文材料的选择和组织,平时教师强调不少,学生也深知其重要性,但是一到实际作文,又常常问题百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本身对语言文字的认知、感悟和审美能力还有很大不足,因而选材和组材的过程中就出现了问题。多媒体手段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多媒体可以把文字转化为图像的形式,通过图像的不同组合产生的不同效果让学生可以立即有所感悟,从而调整和修正自己认识的误差。

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由此可见,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融为一体,它们都是有声语言的表达形式。说与写有密切的关系,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书面作文能力的提高。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课就是老师一张嘴,学生一支笔,学生很难有口头作文的机会,而多媒体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电视或电影的某个片段,然后由学生给画面配音进行口头作文训练;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多媒体提供的画面进行口头作文的读写训练;也可以让学生把看到的画面、人物和事情,通过联想,概括地说几句话或按顺序说一段话,主要包括看图说话、观察实物描说、观察创造的情景描说、观察社会生活描说,等等;也可以对多媒体提供的画面写解说词,并进行解说;还可以事先剪辑一些带有社会焦点性质的事件,让学生据此进行评说或进行辩论。总之,口头作文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视训练的目标和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

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通过计算机提供一个场景、一幅画、一张照片或一张漫画,让学生去想象、描绘、再创造,学生通过调动个人的相关表象积贮,渗透个人的相应生活体态,从而化静态为动态、化平面为立体、化片段为连续、化无声为有声,并诉诸文字,使之成为情节独立完整,形象鲜明生动的文章;也可用计算机剪辑一些精彩的电影或电视录像片段,并把这些片段处理得不连贯、不完整,让学生在这些不连贯、不完整的片段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想象,通过续写或改写,力求能把这些不完整的片段处理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极大帮助,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有意想象力差的学生,多媒体的声像教学框定了他们的想象空间,让有意想象定格在某一实体上,不至于浮想联翩、漫无边际;二是对于有意想象能力较好的学生,多媒体的声像教学起到思维指向器的作用,让学生凭借实体向更广阔的空间想象,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

运用多媒体,优化作文评改

作文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从而不断提高作文质量。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是教师在学生交上的作文本上修改批语,这不仅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作用也不大,加上从写作到讲课的周期太长(一般都在一周以上,有时甚至两周),等到讲评作文时,学生对自己写了些什么都已无多大印象,讲评的效果自然不好。写作训练反馈的不及时性一直以来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有鉴于此,我将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多媒体上来,由空洞说教,变成直观形象,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通过电脑提交作文,教师对照作文要求和训练重点,浏览之后分出好、中、差作文数篇,然后在多媒体教室里,把学生的作文展示在电脑上,让所有学生参与作文批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首先,重点在语言和润色上,采用中文自动校对功能,用错的字词会用波浪线标出,学生作文中的语言错误一目了然,教师可以此为例训练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其次,重点放在结构、立意、取材等方面,教师将重点讲评的范文扫描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进行讨论。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自由交流作文,为作文的自改与互改提供了便利条件。

当然,现代化的媒体手段只是教学手段之一,它还必须与其他教学手段特别是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只有把握了作文教学的内在规律,找到了多媒体使用的恰当时机和形式,才能真正催化出合理化、科学化的作文课堂。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一篇:且让诗歌朦胧地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