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5 01:13:20

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美术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当前,我们的幼教同行已经在不断更新幼教理念,我们已经逐渐把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的年龄特点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我们懂得了要把幼儿的需要放在首位,知道了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却还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发展的现象。那么,如何通过美术活动这一幼儿感兴趣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呢?

一、在活动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

绘画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游戏。绘画需要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可是,许多老师和家长在让孩子学画的时候,只注重绘画技巧的运用,孩子的画中如果只有技巧而没有童趣,这样的画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我们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

例如:在《太阳》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教师的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

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二、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一些研究也表明,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时,人的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敏捷。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1、给予幼儿充分地信任

教师要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发明家,他们总能激发出对他们来讲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和做法,虽然其中有些在成人看来显得幼稚、可笑、不合逻辑,但就他个人发展来说,这是非常可贵、重要和必须的。

2、尊重孩子间的能力差异

《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都知道,幼儿的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在各领域的发展速度也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必须理解并帮助他们以适合自己的速度向前发展。在每次的活动中,我们都会发现,总有一些幼儿“跟不上趟”,有的胆小,不肯参加活动;有的内向,不愿言语;有的我行我素,不按你预设的方式操作投放材料……这时,你会怎么办呢?按计划实施,活动会顺利完成,看上去会很“圆满”:你的每一样准备材料都按计划用上了,小朋友的操作材料整洁美观,每个人都有成绩展示,整个活动井然有序。但是,细细想来,孩子们更像是你课堂的点缀和材料之一,能力较弱的幼儿看着你为大家准备的统一材料无从下手,能力较强的则很快完成了操作后,无所事事;胆怯的依然不敢动手,内向的一句话没说,不按计划操作的也被你制止了,我们的活动目标制订得也许很到位,但真正达到了多少,孩子们到底在活动中有了哪些收获呢?这是我们不常反思的,但恰恰体现了我们真正的教育观念,我们的理论和实际脱节的关键所在。

3、引导幼儿尊重不同想法

幼儿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个不容忽视的心理因素。孩子们经常会关注同伴的作品,有些新奇的想法可能会让别的幼儿意外,甚至反对和排斥。如一幼儿画了一个大大的蓝太阳,旁边的小朋友立即大声说:“错了错了,太阳是红色的,老师,他画的什么呀,难看死了!”那个孩子立即将画纸藏到桌下,再也不愿给别人看。这样的现象对于那些内向而敏感的幼儿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可能今后再也不敢大胆表现自己的意愿,可能一直循规蹈矩地制作,而非创作了。此时,教师轻轻走过去,用好奇而欣赏的语气说:“很美啊,我觉得你的画好特别,是别人想不到的,你肯定有非常有趣的想法,对吗?小朋友,你们想听吗?”小朋友齐声说:“想!”于是那个孩子说:“我画的是夏天,我觉得太阳太红太烫,照得我们不敢出去玩了,我想要是太阳是蓝色,照在身上一定就凉爽多了。”教师用自己的言,行,肯定了该幼儿独到的想到,帮助他建立了自信,并不知不觉教会了别的孩子,什么是想象创新。同时,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的作品,接纳欣赏别人与众不同的构思。

三、利用有趣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

幼儿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幼儿的活动就是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每一次相互作用就是一个潜在的发展机会。教师要采用有趣的形式新奇特别的材料,调动孩子的兴趣,充分引发幼儿全身心地自主参与,促进其充分、自主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一个人的想象创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从小培养,从细微处着手,只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做个有心人,尊重孩子的兴趣,理解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的需要,体会孩子的喜好,就一定能够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

四、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

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幼儿绘画的常用形式,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应该常出现在幼儿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让幼儿到艺术的海洋里寻找、发现,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应将美术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

上一篇:教育课题研究 下一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