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起始阶段教学方法探讨

时间:2022-10-25 12:29:22

初中物理起始阶段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 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学习很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启发性教学,注意提问技巧,积极评价学生,正确了解学生。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教学方法 启发性教学

学生从初二开始学习物理,这是物理学科开始学习的起始点,更是一个关键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从心理上加以重视。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重新安排切合学生的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用红笔将重点画出来,并将这些重点记在预习本上。其次,寻找疑点也是预习的精华,是经过反复思考,依然寻找不到答案的知识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疑点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为标记,上课要注意听。再者,将预习到的知识和后面的小试验小制作联系起来,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锻炼自己的动手与动脑、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最后,做一下预习反馈,将书本合上,回忆这一章节讲了什么,头脑中要有一个知识网络,并和相应的习题做一下对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

2.启发性教学

授课过程以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为主线,以教与学为重点,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

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启发式、实物式、对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讲述中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如在讲蒸发时,首先将一块湿布在黑板一侧抹一下,然后问学生们: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干了!”学生们异口同声,继而引出蒸发。

其次,注重和实际相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生都易接受,也易理解,关键是要分析清楚。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骛远,要触动他们心中的那根向上的弦,使他们也能弹奏出美丽的明天。问与答是反馈知识最直接的检测措施。统计答对者的次数,达到一定次数时,奖励他们一道题,或一个小小的礼物,或带他们搞一些小试验、小制作,这样可抓住他们爱动手的特点,使他们能得到发展。如:班上一位学生勤奋好学,就指导他做针孔照相机、利用可乐瓶做有关大气压强及浮力实验、利用塑料袋做热气球、利用易拉罐加热后放入冷水中显示大气压强实验等等。这一做法带动了不少同学。

最后,作业要精,按层次布置作业,以免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

3.注意提问技巧

教师设计提问必须要目的明确。一般来说,课堂提问有检查性提问、巩固性提问、总结性提问、提示性提问和暗示性提问等几种,教师应根据不同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安排好提问顺序。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那种漫无目的的盲目提问会让学生感到不着边际和无所适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教师提问应从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或学习状况出发,所提问题应是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导、运算能够回答的问题,而不是超出学生实际水平的刁、难、怪题,否则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畏难情绪,不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不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预期效果。

提问方式有多样,有教师自问自答式、师问生答式、集体回答式、讨论式提问等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什么方式应根据提问内容、提问时机、检查目的而灵活掌握,如需学生进行思考或讨论才能回答的问题,可采用讨论方法,让学生进行思考后再作回答。实践证明,采取正确的提问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按教师的意图去做,达到预期目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使教与学在良好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4.积极评价学生

无论在哪些方面,尽量去挖掘学生们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并给予赞许式的肯定。“优点单”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使每个学生看到了老师与身边同学的评价,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本事没有发挥出来,我也能行。其中同学们对一位学习特别差、纪律特别差的学生的意见至今记忆犹新,“学习成绩差,不一定代表你笨、没有创造力。记得吗?1千米=1000米,你不就回答对了吗。再有,在学习简单机械时,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你找得不是都比较准吗?你纪律不好,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换位思想呢?老师、同学相信你,你一定能克服。盼着你的捷报早日传来。”“虽然你纪律不好,但你在运动会上为咱班赢得了荣誉。全班感谢你。假如今后,你不再捣乱了,相信你会赢得更多的掌声。”“真的很希望你努一把力,别给咱班拉分。”……记得当时的他非常感动,原来他在老师、同学们的心中,并不是一个什么都不行、无可救药的学生,有了自信,提高了学习的劲头。从那以后,认真交作业的有他,认真回答问题的有他,问问题的有他,他进步了。记得在学完杠杆的应用,他拿来筷子、钳子、剪刀、镊子、指甲刀、瓶起子,然后问:“这些是不是杠杆?是什么杠杆?”“你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真好。现在我们共同分析一下,找一下支点、动力、阻力,画力臂。”正是这简单的评价、赞许式的肯定,使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5.正确了解学生

沟通向来是师生之间共同进步的催化剂。课上是导师,课下是朋友。这是师生共同的向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困难,(生活、学习、工作等)并且能尽到最大能力来帮助他;听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并及时地改正,不断地完善自己,也能使学生的心与自己的心更加贴近。此时,教师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

参考文献:

[1]物理教师(初中版).

[2]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上一篇:化学新教材中的图片作用 下一篇:合作学习模式的“雷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