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时间:2022-10-25 11:54:51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摘要:安全是建筑业的生命,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管理不到位,直接影响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对该领域的安全健康发展也产生影响,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一、施工现场常见的安全问题

1.1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复杂

环境复杂主要体现在人多、危险因素多。建筑生产活动多为露天高空作业,不安全因素较多,有些工作危险性较强,是事故多发性行业。近年来劳务工供需的严重失衡,造成熟练劳务工短缺、文明施工退步、安全隐患频现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较差;②以包代管,导致安全管理薄弱;③安全制度形同虚设,监管部门力度不够。施工现场露天作业量大、时间长。建筑施工作业中,露天作业量约占总量的80%,且易受风、雨和雷电等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施工危险性增增强。事故原因主要有:施工的现场临边、洞口处容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生产、生活区的火灾、触电;压力容器、可燃气体的爆炸;材料、杂物高空坠落发生打击事故;边坡、支架坍塌;有毒气体窒息;起重设备事故等。因此,高空作业、地下作业、危险因素作业(有毒的气体、液体等)的区域都是环境管理的对象。施工场地的动火点多,用电频繁,一旦电器受损或者明火遇到具有可燃、易爆的物料,就可能发生事故,其热辐射、爆炸波和爆炸产生的碎片将导致邻近范围内的人员伤亡;施工机械和设备通常也在电或油气能量的作用下进行,一旦控制不当,会导致危害;施工现场的噪音、热量、有害气体和尘土等,以及工人长时间高强度的作业等,都是工人面对的不利工作环境和负荷;现场(夜间)照明不足或有影响视线的障碍物的危害等,都是环境管理的重点。

1.2常见的安全事故类型

据研究和统计,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安全事故主要有: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坍塌事故等五大类。物体打击,主要原因是工人师傅没有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帽或者安全带,或者是施工方法方式不对造成的。机械伤害主要是没有按照机械安全操作规程操作、野蛮操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造成的,如没有执行人机固定的原则、没有严格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不明等。触电主要是因为没有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缺少电气危险警告标志、没有按照规定设置绝缘措施等。高处坠落主要原因是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现在有的工程还有用楠竹搭设脚手架的工程,而且楠竹的周转次数很多,材质也不符合要求,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坍塌事故,如土方工程施工造成的坍塌事故、脚手架坍塌事故等,主要是施工方法不对、指挥失误等造成的。以上所有的事故均与人有关,因此安全问题首先是人的问题。

二、问题原因分析

2.1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施工生产一线的作业人员主要是农民工,这些工人师傅一般文化素质不高,施工人员没有受到过严格正规的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技术素质较差且安全意识淡薄。

2.2安全教育不到位

安全教育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但是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入门的门槛较低,很多工人已进入施工现场马上就上班,没有经过培训和安全教育。现阶段施工单位主要是采取人工分包的方式,造成无序的竞争,安全教育更是流于形式,同时,安全交底也没有受到重视。

2.3管理水平低下,监管力量薄弱。

大多数单位都有成文的制度,但重要的是在于认真落实,由于管理不严,规章制度不落实,因而造成事件发生。有些单位监管机构人员不到位,职责履行不到位,深入现场不到位,不能定期开展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一些监管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和怕得罪人的“老好人”思想,没能做到严格监管,严肃处理,安全监管力度与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监管的效率效能亟待提高。

三、减少安全问题的措施

3.1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

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施工管理人员组成安全管理小组,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做到领导上有人管,具体问题有人抓,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做到奖罚兑现。强化考评激励,实行“月通报、季督察、年考核”制度。加大考评力度,增加安全生产在目标考核责任制中的权重,把安全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3.2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人是主导的、关键的、第一位的因素,也是最难控制的因素。所有的工程建设都是在人的参与和控制下实施的,人作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避免产生错误,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一线工作人员90%以上是农民工,这些工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也比较缺乏,违章作业比较严重。而管理者的安全措施、安全设备、安全工具跟不上或者不到位,安全意识比较淡薄,甚至存在侥幸心理,从而造成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频发。人员的素质是个大问题,要保持经常性教育,还有一丝不苟地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3.3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可塑性、目的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感性、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因此三级安全教育必须严格执行,以便提高生产者的安全意识。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应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工作,交底应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安全交底是施工作业前,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的技术人员将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班组、作业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由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并监督实施,安全交底要全面、具体、针对性强,做到安全施工万无一失。且应认真交代注意事项、个人防护用具、公共防护措施、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应急措施等,安全技术交底应形成书面记录,交底人、被交底人双方签字,严禁代签。

3.4管理层的管理

作为施工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重视安全生产,落实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安全生产纪律。对于具体工程首先要确定安全管理目标,建立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和安全保证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现阶段承包商缩减安全费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这方面要引起重视。

3.5安全费用的运用

国家有关文件专门对安全文明施工的费用进行了规定,如果施工单位费用到位,安全事故会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肯定会有改观。政府出台这个规定对安全生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资金是一个外在因素,最关键的还是要提高各相关参建单位的安全意识,真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责,不能用形式主义来代替应尽的义务。

四、结语

安全是施工企业发展生产的前提目标。施工单位对安全的管理要从人、材、机、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多个环节加强管理,并特别注重人的管理,包括生产一线的生产工人和一线的管理者。同时依靠企业不断健全与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做到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总之安全问题还是预防为主、早发现早处理,安全事故才能得到进一步控制。

参考文献:

[1]王建海,张长征.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 门窗,2013,04:238.

[2]崔向光.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的分析[J]. 化工管理,2013,08:101.

[3]吴颢智.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探索[J]. 门窗,2013,05:265+267.

[4]王亮.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 科学之友,2013,04:102-103.

上一篇:柴油单轨吊机车事故的防范与研究 下一篇:数字工业园区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