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财务管理新要求及对策

时间:2022-10-25 11:29:10

浅谈高校财务管理新要求及对策

摘 要:随着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投入大幅增加。与此同时,财政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对高校财务管理要求也日益严格。传统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转变观念、创新方式,探索适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新路子。本文通过分析影响高校财务工作的新政策、新制度、新办法,提出高校财务工作应坚持服务于教学的宗旨,牢固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财务信息化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9-54 -04

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国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政策的实施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财务工作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展望未来,迫切需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服务理念,进一步改革和探索财务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国家对高校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一)财政改革方面的新情况

1、预算编制

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逐步深入,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日益提高,目前我省高校实行生均经费预算管理模式,即财政和主管部门根据学科类别确定生均拨款定额,再按照学生人数计算财政拨款控制数的方法。高校在预算编制时,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不同的是,需要科学细化预算,兼顾运转和发展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细化预算。在这种预算管理模式下,国家更强调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逐步开展了项目预算绩效考评工作,并将以前年度支出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安排来年预算的重要参考。

在具体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编制有一系列新变化:一是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强对“三公经费”(公务出国、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的管理,要求单独编制“三公经费”预算,大力压缩会议、差旅、文件、论坛、庆典、节会等支出;二是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必须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三是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加强项目审核、论证、遴选与预算绩效管理,确保项目安排科学合理;四是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和准确率,减少执行中的预算调整与追加,等等。

2、预算执行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全面实施,对预算执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校的每一笔开支都必须严格按照人大批复的预算执行,且财政对支出的合规性进行在线动态监控、预警分类处理。若发现单位支出与预算不一致,财政、人大以及审计,都将启动问责制度,要求纠正、整改并追究责任。近年来,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成为高校面临的重大挑战,财政和主管部门分月对预算执行进度进行通报,并实施考核,实行激励约束机制。如何“花快钱,花好钱”成为大部分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大力倡导公务卡结算,对单位现金支出限制越来越严格,现金支出越来越少,先进、快捷的非现金结算方式将逐步替代原始的现金结算方式。

3、政府采购

近年来,随着《政府采购实施条例》的出台,按照“扩面增量”的思路,政府采购制度深入实施。一方面,对高校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细化、科学、准确,政府采购预算和高校的采购计划有机衔接,确保采购计划严格按照政府采购预算的项目和数额执行;另一方面,高校政府采购的内容也逐年增加,大量的教学科研设备、办公设备耗材、维修装修工程等都纳入了政府采购范畴,采购金额大、涉及面广。但是,由于政府采购周期长、程序多,政府采购预算执行进度偏慢、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4、年终结余

为有效控制年终结余结转,2008年,四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省级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川府函[2008]337号),规定除进入政府采购程序的预算内项目资金结余、尚未竣工的基本建设支出可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外,基本支出结余、其他未进入政府采购程序的项目资金(包括科研项目经费)结余原则上全部注销,即年终结余归零,由财政收回。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财政部门严格按此文件精神执行,高校每年被注销的支出金额不小。同时,审计部门也加大了审查力度,关注年终结余的处理是否规范。对高校来说,年终财政拨款结余一旦被注销,对学校无疑是巨大的经济损失。

5、年终决算

财政部门对部门决算编制的要求越来越高,2011年,部门决算新增财政拨款支出明细表,要求分清每一笔支出的来龙去脉,分清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的具体支出方向,这要求高校实际支出必须与财政批复预算在功能科目、经济科目上完全一致,增强了预算的法定约束力。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高校未经批准改变资金用途,预算与决算的不一致的现象还比较突出。

因财政改革带来的上述变化,要求高校财务工作必须改变传统的思路和方法。如何科学编制预算、加快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确保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是高校财务工作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影响财务工作的新规定

1、教育纲要等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实施,“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在高校投入方面,2011年财政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财教[2012]567号)、《关于减轻地方高校债务负担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意见》(财教[2012]568号),同时从2010年起启动了新一轮的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项目,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所有高校的财政拨款都得到大幅增加。

教育经费大幅度增加之后,教育纲要和单项政策文件都对如何科学使用经费,加强经费监督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经费投入与分配方面,要求规则先行、科学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二是经费监管方面,要求完善学校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学校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并推进高校总会计师委派制度。三是教育经费从分配、使用到结算,重大项目从开工、建设到验收,都要有纪检审计部门的参与,防范违纪违法行为。 四是推行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收支状况,建立重大项目的使用公告制度,使教育经费的分配使用始终处于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始终在阳光下运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五是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逐步探索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2、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即将修订出台

高校财务工作必须以《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规章制度为根本,结合单位实际制度高校具体的财务管理办法。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已实施,高校财务制度、会计制度正在修订过程中,待国家公布后即将颁布实施。新制度与国家财政政策紧密结合,增加了与公共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将基建会计纳入“大账”;突出了成本核算,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会计核算由收付实现制改为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平行设置了财务会计科目与预算会计科目,以准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负债状况、偿债能力、债务风险以及项目运行成本等;同时,为更好地反映高校的会计信息,还改进了报表格式、完善了报表体系。新制度对学校融资、会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预算编制,要求更加精细、准确、完整并有预见性、有效性。

随着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纲领性财务会计制度的修订,政府对高校的投入越来越多,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规范,对高校预算编制、资金管理、财务核算、财会队伍建设等,均提出了更全面、更明确、更高标准的要求。

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执行中的表象问题

1、校内预算调整频繁

财政批复高校的部门预算后,高校还需下达校内预算,普遍存在校内预算、部门预算“两张皮”的现象。很多高校内部的预算单位长期以来形成习惯,不能完全按照批复预算执行,校内预算下达后却频繁调整,有的部门甚至先斩后奏,报账时发现没有预算指标便迫使财务部门调整预算,有时甚至到了12月份还在申请预算调整,年初预算的约束力不强。

2、年终突击花钱

为避免财政补助资金结余被收回给学校带来“损失”,近年各高校年终突击花钱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乱发奖金福利,有的大量采购纸张笔墨硒鼓墨盒等办公用品,有的大会小会、聚餐接待集中发生,有的年终将资金转到后勤账户、决算后再转回学校财务账,有的政府采购的货物还没有验收入库便采取由供货单位交纳高额保证金之后再将财政资金转到供货单位账户……如此种种,不但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且助长了虚假消费、支出不实等现象,隐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3、政府采购进度差

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深入实施,一方面由于政府采购有严格的程序和时间要求,以公开招标的采购项目为例,从申报采购计划、挂网公示、开标、签订合同到验收入库,至少也需要66个工作日(节假日除外),周期较长。另一方面,高校一般在当年预算批复后(3月份左右)启动采购,7月高校适逢暑假,有效的工作时间较短,另外还有预算编制不准确,前期论证、市场调查不充分,采购品目参数不具体,在预算批复之后才开始准备,当年完成采购任务较难;如果再发生流标,跨年采购不可避免(特别是预算执行中追加的项目)。高校政府采购预算执行进度缓慢,不但影响当年预算资金支付,而且对教学工作带来影响。

4、公务卡推行困难

一方面,受传统支付方式的影响,部分职工难以短期内完全适应公务卡支付方式,特别是科研项目支出,前期费用一般由课题人员垫付,资金到位后才能到财务部门办理报销手续,现金报账较多。另一方面,诸如购买税务发票、办公电话费及ADSL通讯费、火车汽车票等差旅费、会议及培训费、委托手续费、委托测试费、咨询费、职工在职学习学费、出版教材版面费、零星花草、维修材料、低值易耗品购置等,因收款单位不接受支票和公务卡,迫使交款人通过现金结算。因此,虽然办理了许多公务卡,但现金流量依然很大,公务卡推行比较困难。

预算执行中存在上述种种表象的原因比较复杂,简单的说,即有政策制度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工作准备不够补充、政策宣传力度不足、服务意识不强等原因。

(二)财务工作中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

1、预算编制问题

以普通本科高校为例,生均财政拨款从2009年的4000多元增长到2012年的12000元,短短的四年几乎翻了三倍,如此巨额的资金投入发挥的效益仍十分有限。在高校从“外延式”扩招时代跨入到“内涵式”发展时代的过程中,预算资金应从硬件建设转到软件建设上,资金投入的效果应以是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来衡量。但是,大多数高校面对巨大的财政投入增量时,思路仍停留在过去的保工资、保运转的传统预算安排方式,缺乏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和规划,也不知道钱该投到哪里去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在预算编制上需要做根本性的转变和突破。

2、资金使用效益问题

在高校长期呼吁“投入不足”的同时,从财务报账中,资金浪费的问题也较常见。虽然每个学校的财务报账都有严格的审核报批程序,但是,差旅费中夹带公费旅游,培训费中夹带游山玩水票据,以会议的名义滥发钱物和专家劳务费,设备购置中夹带福利性设备,在项目经费中开支学校工资项目之外的劳务、加班、奖励、福利等支出,公款报销私车汽油及过路过桥费,在接待费列支私人消费的餐费票据,等等现象却在大多数单位普遍存在,造成了严重的资金浪费。就其原因,表面看是财务审核失察,因工作量大而忽略审核发票和经济业务真伪,甚至因为怕得罪人而睁只眼闭只眼;实质是内部责任不清、缺乏责任心、互相推诿所致。财政拨款增加了,学校钱多了,财务报账“方便”了,如此拿学校的公款做了人情,但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否与财政投入的增加成正比呢?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上述现象如果得不到彻底解决,将给新制度、新规定、新政策的实施带来阻力。传统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转变观念、创新方式,探索适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新路子。

三、积极转变观念,认真做好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一)牢固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

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新时期内,在财政投入大幅增加的背景下,衡量财务工作的好坏、衡量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仅看记账凭证、账本、账簿是否工整规范,能否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是否经得起审计,更重要的是预决算的管理水平,能否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参考,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能否使教职工及学生群众满意。为此,新时期财务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着力点必须立足于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确保资金投向、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资金拨付、会计核算、成本费用分析、项目绩效考核等,一切以教学为中心。在这个总体思路下,还必须树立几个理念。

1、绩效预算的理念

以绩效为导向,围绕效益最大化目标,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力求精打细算,把“以最少的资金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作为最终的管理目标。特别是项目资金的管理上,要“问效”,改变原来的“重投入、轻管理”的传统模式,在事前、事中、事后都要注重资金使用的绩效,逐步建立起绩效预算的管理模式。

2、以人为本的观念

人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每个人既是财务管理实施者,又是财务管理成果的受益者。树立以人为本的财务观念,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劳动者个人的首创精神,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一切相信人, 依赖广大职工实现民主理财;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营造和谐财务环境,这也是促进学校财务管理上水平的先决条件和关键所在。

3、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高校承担着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做教育是一种理想、良知和责任,财务工作必须从长远发展出发,科学配置资源,把培养实用型、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社会欢迎的人才作为最终目标,用学生水平说话,才能提升竞争力,壮大学校实力,确保可持续发展。

(四)风险的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作为自主办学独立法人,高校间竞争激烈,受市场影响大,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同时,组织收入中的资金筹集风险、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的项目投入风险、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带来的浪费等均不可避免,财务管理的职责既要确保稳定收入来源,又要把投入风险降到最低。

(二)具体工作思路和方法

1、从推进精细化预算编制入手,推动高校绩效预算

学校年度预算经历了从部分预算到全面预算的过程,新形势下,预算管理从推进精细化预算编制入手,推动绩效预算进程。一是突出重点,预算编制以教学为中心,年度预算编制与学校中长期计划有机衔接,突出特色和优势,妥善处理学校发展与职工利益关系,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财务工作中的“指挥棒”作用。二是标准化管理,建立科学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规范的项目建设投入标准,并将其开支内容具体化、明细化,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三是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改进预算编制方法,项目预算常年申报、滚动管理,审批流程制度化,让财务专家、教育专家、工程技术专家共同参与学校预算编制,融预算编制于教学工作之中,建立全面、完整、精准的年度收支预算体系。四是绩效预算从预算编制入手,建立可量化、可操作的、以教育质量为中心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重大项目预算事前论证、预算控制、事后考评与问责问效有机结合,促进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五是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客观真实、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内涵提高,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剧烈的竞争中找到立足之地。

2、改变财务工作方法,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机结合

预算编制工作提前、预算精细化水平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提高、预算内外资金安排搭配合理、项目预算滚动管理,是提高预算执行进度的前提。其次,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资金调度功能,巧妙安排政府采购,缩短采购周期。三是引导校内教学部门正确处理教学年度与财政年度的矛盾,科学划分跨年支出,形成良性循环,避免年终突击花钱导致的资金使用效率低的问题。四是做好项目储备、项目预算滚动管理,打有准备的仗,确保预算执行中追加的项目资金既能在当年实现支出又不至于为花钱而乱花钱。五是加大财务公开力度,校内预算执行进度考核、项目绩效考核过硬,不仅将上年预算资金使用绩效作为来年预算安排的因素之一,而且作为年终干部考核、职工年终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的内容之一,形成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全员监督预算执行的良好风气。六是牢固树立财务服务意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寒暑假学生放假财务工作不放假,及时报账,减少现金流量。通过上述方法,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3、强化成本核算,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历史上会计角色经历了由管家、簿记员到核算人、信息人、管理者的演变。制度变迁注定会计角色也将随之演化。新形势下,为适应制度变化需要,通过抓内部管理、业务培训入手,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强化成本核算,实现由账房先生到管理专家、由报账型会计到核算型会计、由管理型会计到服务型会计的成功转变,不断提升会计核算水平。

4、从制度上规范和约束财经行为,落实各级经济责任

结合新的高校财务、会计制度的出台,及时修订不适应管理需要、不符合新制度要求的学校财务管理办法,建立并完善符合现代管理需要的、满足信息管理模式下的校内财务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费用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避免制度缺位,避免用内部请示报告代替管理制度的行为,做到依法理财,有章可循,用完善的制度规范和约束校内各种财经行为。明确财务各岗位人员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程序、风险控制点;明确学校、院系、项目建设单位等各级职责,落实校长、分管校领导、财务处长、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财会人员经济责任,明确考核指标,增强校内各部门、各级人员财务意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5、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与财务信息公开,当好参谋助手

通过财务应用软件及操作平台建设,实现无纸化、电算化、网络化办公,提升财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服务手段。通过网上申报预算、政策上网、财务数据实时查询,密切财务部门与教学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并通过校园网络实现办公自动化,提升财务服务与教学工作的水平。通过财务网络或校园网,加大会计信息、财务收支、教职员工关心的重大项目开支情况、学校财经状况的披露力度,推进财务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监督,促进廉洁、阳光财务。同时,通过财务网络或校园网,让资金使用部门、各级领导及时了解部门或学校财务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财务资料,发挥财务的参谋助手作用,加速信息反映机制,促进学校决策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 满毅,孙蕾.高校财务管理观念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2007,(08).

[3] 明文聿,李根旺.论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J].集团财经研究,2006,(07).

[4] 马国贤.政府绩效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曹富兰,成都体育学院计划财务处;

骆艳,四川省财政厅教科文处。

上一篇:从微博评论看网民对乳饮品牌负面信息的态度 下一篇:年度关键词: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