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策略对小儿骨折愈合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10-25 11:27:13

个性化护理策略对小儿骨折愈合的影响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策略对小儿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32例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护理模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小儿骨折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策略。对比观察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所有患儿骨折均得到了较好的愈合,观察组骨折完全愈合(98.48%)、功能完全恢复(100%)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错位、畸形愈合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策略;小儿骨折;愈合与恢复;影响

由于小儿生性顽皮,缺乏安全意识,小儿骨折发生率较高。小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较特殊,其具体表现在活泼好动、心理上不成熟、容易受到眼神及话语的暗示,情绪波动大;对疼痛敏感、不愿忍受,饮食过于精细、有的小儿偏食等,这些特点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锻炼恢复【1】。因此小儿骨折极易造成复位后骨折错位、畸形愈合、愈合周期延长、骨痂生长不良、骨不连、运动功能恢复不全等并发症【2】。护理小儿骨折不同于成人,要针对小儿的特殊性,采取个性化护理策略。本文通过观察个性化的护理策略对小儿骨折愈合的影响,总结小儿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术后的优质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2例小儿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54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为(4.21±2.58)岁;骨折部位肱骨骨折65例,尺桡骨骨折42例,掌指骨骨折25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小夹板外固定处理,并给予患儿骨科治疗。依照护理方法不同,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的骨科护理,制动,注意饮食营养,复查拍片等。

1.2.2观察组

1.2.2.1病情的观察

①观察夹板的松紧度:医护人员为患儿进行小夹板外固定时,需将夹板放在合适的位置,并调整夹板的松紧度。调整的过程中,询问患儿的感受,防止夹板固定太紧或太松。注意关节的功能,确保小儿患肢处于功能位。嘱咐患儿及家属,若患肢出现异常疼痛,应及时到院检查。②防止骨折再次移位:小儿骨质构造有其特殊性,小儿骨头生长较快,骨痂生长、骨折愈合非常迅速。但小儿好动,在骨折愈合的阶段,小儿患肢因剧烈蹦跳、或摔倒引起强烈震动或撞击,断端容易发生移位。因此要加强骨折小儿的护理,骨折外固定后减少大幅度运动,避免因摔倒或碰撞引发骨折断端移位【3】。③观察患肢末梢血循环:患肢的血液供应直接决定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因此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小儿患肢末梢血循环。首先询问小儿患肢有无疼痛,观察末端有无肿胀;观察小儿患肢末端皮肤颜色有无苍白或缺血青紫、血运如何,以判断局部组织是否缺血;观察患儿肢端感觉,有无手指麻木,防止小儿末梢神经压迫损伤【4】。发现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1.2.2.2心理干预

骨折给小儿带来痛苦,同时又限制了小儿的活动,有些小儿表现出恐惧、暴躁,不愿意受夹板的约束,甚至不配合治疗,对患肢康复带来很大影响。护理人员要主动和患儿交流,对语言表达不完善的小儿,多用微笑、赞赏夸奖小儿的遵医行为;对稍大的小儿,讲一讲战争年代英雄的故事,激发小儿的勇气,告之小儿只要配合好治疗护理,骨折会很快愈合,马上就可以见到老师和同学。心理疏导是小儿骨折护理治疗非常关键的环节,护理人员要善于利用心理干预,让小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接受治疗,以保障早日康复。

1.2.2.3饮食护理

良好的饮食可促进小儿骨折的愈合。但小儿因为疼痛,不愿进食或变得挑食;家长因为疼爱,一味纵容小儿的行为,营养不均衡导致小儿骨折愈合欠佳。护理人员要鼓励患儿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并适量补充蛋白质、蔬菜、水果等,同时嘱咐患儿家属提供优质膳食,经常带小儿晒太阳,以帮助钙质的吸收【5】。

1.2.2.4功能锻炼

①骨折早期护理:骨折发生后前两周,骨痂还未生长,骨折断端不固定,极易发生外固定后移位。在这个阶段,患肢常常表现疼痛及水肿,护理人员要告之患儿减少活动,家属要注意看护小儿,同时注意观察末梢血运。②骨折中后期护理:骨折后3-4周,骨痂开始生长,并开始自动塑性。此阶段,患儿的疼痛感会减轻,水肿消退。护理人员要告之患儿及家属在夹板固定约束的情况下,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防止发生患肢肌肉萎缩【6】。③功能锻炼:一般情况下,小儿骨折夹板固定时间为4周,复查X线片后,可以取下夹板。此阶段要进行功能锻炼。有些患儿因长期夹板固定,患肢发生僵直,或不敢锻炼,护理人员要告之康复锻炼的必要性。并指导患儿正确锻炼的方法,同时告之家属并监督。

1.2.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骨折愈合比较

观察组1例小儿发生骨折错位,骨折完全愈合率(98.48%)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错位、畸形愈合明显低于对照组(P

由于小儿生性顽皮,缺乏安全意识,小儿骨折发生率较高。小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较特殊,其具体表现在活泼好动、心理上不成熟、容易受到眼神及话语的暗示,情绪波动大;对疼痛敏感、不愿忍受,饮食过于精细、有的小儿偏食等,这些特点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锻炼恢复【1】。因此小儿骨折极易造成复位后骨折错位、畸形愈合、愈合周期延长、骨痂生长不良、骨不连、运动功能恢复不全等并发症【2】。护理小儿骨折不同于成人,要针对小儿的特殊性,采取个性化护理策略。本文通过观察个性化的护理策略对小儿骨折愈合的影响,总结小儿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术后的优质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2例小儿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54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为(4.21±2.58)岁;骨折部位肱骨骨折65例,尺桡骨骨折42例,掌指骨骨折25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小夹板外固定处理,并给予患儿骨科治疗。依照护理方法不同,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的骨科护理,制动,注意饮食营养,复查拍片等。

1.2.2观察组

1.2.2.1病情的观察

①观察夹板的松紧度:医护人员为患儿进行小夹板外固定时,需将夹板放在合适的位置,并调整夹板的松紧度。调整的过程中,询问患儿的感受,防止夹板固定太紧或太松。注意关节的功能,确保小儿患肢处于功能位。嘱咐患儿及家属,若患肢出现异常疼痛,应及时到院检查。②防止骨折再次移位:小儿骨质构造有其特殊性,小儿骨头生长较快,骨痂生长、骨折愈合非常迅速。但小儿好动,在骨折愈合的阶段,小儿患肢因剧烈蹦跳、或摔倒引起强烈震动或撞击,断端容易发生移位。因此要加强骨折小儿的护理,骨折外固定后减少大幅度运动,避免因摔倒或碰撞引发骨折断端移位【3】。③观察患肢末梢血循环:患肢的血液供应直接决定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因此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小儿患肢末梢血循环。首先询问小儿患肢有无疼痛,观察末端有无肿胀;观察小儿患肢末端皮肤颜色有无苍白或缺血青紫、血运如何,以判断局部组织是否缺血;观察患儿肢端感觉,有无手指麻木,防止小儿末梢神经压迫损伤【4】。发现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1.2.2.2心理干预

骨折给小儿带来痛苦,同时又限制了小儿的活动,有些小儿表现出恐惧、暴躁,不愿意受夹板的约束,甚至不配合治疗,对患肢康复带来很大影响。护理人员要主动和患儿交流,对语言表达不完善的小儿,多用微笑、赞赏夸奖小儿的遵医行为;对稍大的小儿,讲一讲战争年代英雄的故事,激发小儿的勇气,告之小儿只要配合好治疗护理,骨折会很快愈合,马上就可以见到老师和同学。心理疏导是小儿骨折护理治疗非常关键的环节,护理人员要善于利用心理干预,让小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接受治疗,以保障早日康复。

1.2.2.3饮食护理

良好的饮食可促进小儿骨折的愈合。但小儿因为疼痛,不愿进食或变得挑食;家长因为疼爱,一味纵容小儿的行为,营养不均衡导致小儿骨折愈合欠佳。护理人员要鼓励患儿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并适量补充蛋白质、蔬菜、水果等,同时嘱咐患儿家属提供优质膳食,经常带小儿晒太阳,以帮助钙质的吸收【5】。

1.2.2.4功能锻炼

①骨折早期护理:骨折发生后前两周,骨痂还未生长,骨折断端不固定,极易发生外固定后移位。在这个阶段,患肢常常表现疼痛及水肿,护理人员要告之患儿减少活动,家属要注意看护小儿,同时注意观察末梢血运。②骨折中后期护理:骨折后3-4周,骨痂开始生长,并开始自动塑性。此阶段,患儿的疼痛感会减轻,水肿消退。护理人员要告之患儿及家属在夹板固定约束的情况下,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防止发生患肢肌肉萎缩【6】。③功能锻炼:一般情况下,小儿骨折夹板固定时间为4周,复查X线片后,可以取下夹板。此阶段要进行功能锻炼。有些患儿因长期夹板固定,患肢发生僵直,或不敢锻炼,护理人员要告之康复锻炼的必要性。并指导患儿正确锻炼的方法,同时告之家属并监督。

1.2.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骨折愈合比较

观察组1例小儿发生骨折错位,骨折完全愈合率(98.48%)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错位、畸形愈合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 两组骨折功能恢复比较

对照组4例功能欠佳,观察组功能完全恢复(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小儿骨折多见于上肢,以锁骨骨折、肱骨骨折、尺桡骨骨折及掌骨骨折较常见。治疗多用夹板手法外固定处理。在包扎时,医护人员要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选择大小合适的夹板,固定时绷带松紧度要适中,患肢末梢手指要保证1-1.5cm的活动度。选用三角巾帮助患者固定,注意保持患肢的功能位。

个性化的护理是保证小儿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关键。外固定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防止发生骨折断端移位,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避免局部缺血或神经压迫症状;鼓励患儿进食高钙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注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补充,保证骨折愈合所需营养;对患儿及家属进行骨折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方法,以促进小儿患肢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经过个性化的护理后,骨折错位、畸形愈合、功能欠佳发生率明显降低,完全愈合率、功能完全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个性化的护理策略可提升小儿骨折的愈合速度,缩短康复时间,促进小儿患肢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永红,谭宇,范丽云,喻娟,李家洁.手法整复结合自制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03:64-65

[2] 骆焕枝.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3(1):51-52.

[3] 谷忠建,彭小苑.个性化护理对学龄儿上肢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02):60-61

[4] 刘书红,李爱君,郝桂梅.小儿骨折53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468

[5] 苏丽华.护理干预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药前言,2013,13:32-33

[6] 龚腊梅,方继红,徐杰.浅谈护理干预对小儿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29:72

上一篇: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 下一篇:麻醉术后恢复期的临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