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存货中不良资产的化解措施

时间:2022-10-25 11:18:44

浅谈存货中不良资产的化解措施

摘要:本文分析了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及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特别是存货中不良资产。指出了造成存货中的不良资产最主要的原因是市价的下跌和货物的自身霉变和损坏。提出了化解存货中不良资产的措施。

关键词:存货;不良资产;化解措施

长期以来,企业资产质量不高,不良资产居高不下,已成为制约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突出问题,并且严重影响了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客观、公正评价和实施科学的绩效考核,成为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深入了解和剖析不良资产的形成机理,寻求化解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防止产生新的不良资产,对提高企业资产整体质量及效益,增强经济的竞争力,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及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很多,机理十分复杂。从企业的外部原因看,既有体制的问题,也有监督不到位的问题;有社会信用的因素,也有财税管理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客观外部不可抗力等方面的原因。不良资产的形成与规模不断的扩大,除了外部原因外,企业内部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主要还是由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不当所致。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母子公司监管不到位、管理水平低下、手段落后、会计核算不规范以及处置的动力不足等都是不良资产形成和存在的内部原因所在。从一定意义上讲,不良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伴随物,只要企业存在,管理出现漏洞,就有可能产生不良资产。

一、存货中不良资产的界定及产生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原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中不良资产主要是指因库存积压、生产淘汰、损坏致使存在变现价值小于历史成本的呆滞在货,具体指:库存难以使用、加工、转让的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积压滞销的产成品,无法返修加工需报废的半成品等。

存货中的不良资产的划分主要指因积压,淘汰,损坏致使存货变现价值小于历史成本的吊滞存货,具体包括:很难转让出手的库存原材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积压滞销的产成品,无法进一步加工需报废的半成品和在产品。反映的是企业某个时点在库、在途和在生产加工中的各种存货的实际成本,它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一般可达到流动资产的50%左右。因此,存货的周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从信贷管理的角度看,我们不仅要注意存货的周转速度,更要注重存货的变现能力。如库存的原辅材料是否适用;将其账面价格与市场现行价进行比较;库存产成品的账面销售成本与市场产品销售价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存货中潜盈、潜亏的数额,其潜亏的数额即是不良资产的反映。

造成存货中的不良资产最主要的原因是市价的下跌和货物的自身霉变和损坏。对于那些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来说,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企业为了高估利润从而使滞留的产品产生了高于实际价值的虚增成本。存货中不良资产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企业对市场缺乏了解,盲目采购生产,导致积压浪费。

二、存货中不良资产的化解措施

1、控制进货环节

存货购进是商品资金循环的起点,同时也是合理安排库存、保证市场供应的前提。对进货环节的控制主要是:充分调查了解市场的需求,购进适销、适时、适量的存货;正确进行存货决策,决定进货项目、进货时间、进货批量及选择供应单位。决定进货项目、进货时间和进货批量和选择供应单位是采购部门、生产部门、计划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职责,要选择质优、价低、适销对路的存货,加强在途存货的管理,改进存货运输的方式,随时检查每一个环节。检查在途存货的及时到位情况,减少和杜绝盲目采购而导致的积压和浪费。因此,对存货的管理上存在一个矛盾,即增加库存,也增强了企业组织生产,销售活动的机动性,但同时也增加了存货成本(包括仓储费等)。存货占用的资金增加,从而推动了利用这些资金在其他方面获取收益的机会,随着存货的增加,一些不合理损耗、浪费随之增加,使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相反,存货不足,又影响了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在存货管理中只有运用正确的存货决策方法,制定合理的存货量,才能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为了更好的化解不良存货的发生,企业必须编制采购计划,控制采购限额。

2.控制储存环节

存货存储环节控制,主要是保持合理的库存结构,提高适销对路商品的比重,防止积压浪费,建立健全严格的存货检验入库制度,加强存货的养护和定期盘点,杜绝腐烂变质损失,控制存货在库时限和库存量;建议企业采用一些会计处理方法。如当市价严重下跌时,可根据市价低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以最大限度降低不良资产损失金额。确保存货成本合理性和时效性。为了尽量减少存货损失,必须掌握材料库存动态,加强材料使用控制,确定出各种材料的最高储量,最低储存量和订货点储存量,以此作为控制材料库存规模的合理依据。在产品,自制半成品的控制方面,首先要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严格控制投产的时间和数量。正确确定生产批量,严格按产成品销售合同组织生产,并做好产品发运工作,使生产运输和销售密切衔接,避免产成品积压。企业应根据产成品库存标准,随时掌握产成品库存的变动情况,对入库存产品必须检验合格后方能验收,对产成品出库也要严格按规定办理出库手续,对在库产成品要妥善保管,保证产成品完整无缺,要做到定期清查仓库,确保帐物相符,并及时处理积压产品。

3、控制销售环节

存货销售是商品资金循环的终点,是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进货资金的需要。对销售环节的控制,主要是要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促进销售计划的完成;扩大销售,缩短存货待运期,加速存货周转;根据市场要求,对于即将过时的存货及时进行降价处理,尽量减少未来可能产生的不良资产。对报废、盘亏商品及时报批处理后,记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为了保证生产经营资金的需要和及时缴纳国家税款,必须加强销售收入的日常管理,要认真执行销售合同,监督发出商品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如果发现计划执行中存在问题,财务应协助销售部门查明原因,向企业领导反映、督促或组织有关部门加以解决。要及时办理结算,尽快取得销售货款,对不遵守支付纪律的购货单位,应按照合同的有关规定执行,保障货款及时收回。

所以说从上述的存货中不良资产的界定和化解的措施中,能够明显的发现存货总是存在一个矛盾点,而这个矛盾点就在于增加存货数量,还是减少存货数量。由于增加存货数量容易导致不良资产的产生,这就需要采用相应的措施,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减少存货的不良资产。

三、存货中不良资产的风险规避

企业产生不良存货资产的根本原因是不研究市场需求,产品与市场脱节,盲目采购、生产,造成积压浪费,对该类不良资产的风险规避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对存货进行分类控制。企业可采用ABC分析法,按成本比重高低将存贷分成A、B、C三类,以便分类管理。A类存货是重点控制对象,B类存货是一般控制对象,C类存货只采用简单控制方法即可。

2.存货购进环节控制。根据存货分类,分别购进适用、适时、适销、适量的存货。企业应事先确定各类存货购进的经济批量,测算固定的再订货点,当存货储备达到再订货点时,按经济批量进行采购。采购时要选择质优、价低、对路的存货,加强在途存货管理,减少运输途中的损耗。

3.生产入库环节控制。根据市场需求,测算半成品、产成品的最低库存单位,以市场需求量来组织生产。严把产品质量关,杜绝因产品质量造成的债权纠纷和产品退货。

4.存储环节的控制。建立健全严格的存货检验入库制度,以ABC分析法为基础建立合理的库存结构,提高适销对路产品库存比重,防止库存积压,加强存货的定期盘点和日常养护,减少损坏、锈蚀、腐烂变质损失,按固定的再订货点或库存最低点,组织订货和生产。

5.计提跌价准备金。对于市价与库存价格严重背离的存货,应依会计准则,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存货的损失。

6.存货周转控制。存货购进是资金循环的起点,存货销售是资金循环的终点,加速存货周转既能加速资金流动又能防范积压损失,企业应缩短在货存储期,减少存货周转天数。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将过时的积压存货及时进行降价处理,尽量减少可能产生的不良存货。(作者单位: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物资公司)

上一篇:浅谈纵向约束理论的发展分析 下一篇:数字文化商品交易中隐私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