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港漂”眼中的香港和香港人

时间:2022-10-25 09:06:34

我是一个拥有5年港龄的“港漂”,一切都顺其自然,在这里读书,留在这里工作,并在这个城市生活着。

在没来到这个城市之前,看过TVB的剧集,对这个城市有了一些最初的认识:油麻地、古惑仔、英武的香港警察,都是印象中的一个符号;当然还有经济金融中心这样一个耀眼的名头。当你身处于这个城市中,会发现繁华的街景对你的视觉造成的冲击是难以逃脱的,高楼大厦,商铺林立,奢侈品牌应有尽有,广东道上的名店门前总不乏一条条的长龙,仿佛一切都在向你证明:这个城市的经济有多么得发达。

尽管如此,只要有心,你仍然可以在浮华表象下找寻到属于内心宁静生活的那一个小天地。老旧的街区让这样一个城市有了历史感,看到街道名,你就可以知道这条街道从何而来。在街道两旁,总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广告牌,他们好像要冲到马路中间的上空,只为了招揽在街道上行色匆匆的各路行人。上环有一条荷里活道,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肆意小资的地方。而这些都让你在一路狂奔的生活中,也能细细品味慢下来的生活。

我身边的“港女”

在香港,很多跟我同龄的人,父母都不是土著的香港人,都是在七八十年代从内地移民而来。晶晶也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她是我的同事。晶晶父亲是北京人,母亲是广东人,当年在北京读书的时候相识,因为一些机缘来到了香港,八十年代在这里定居下来。晶晶在香港出生,也算地道的“港女”。

和现在的“港女”不同的是,她是我们眼中传统的脚踏实地的女孩儿。我想我们大多数的独生子女没能体会过勤工俭学,而这在香港却是很常见的现象,很多的学生都会有勤工俭学的经历,无关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生活和社会体验。他们大多都会或多或少地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兼职活动赚取外快贴补家用,同时自己也能赚取零花钱,认识到新朋友,父母对于此也是非常鼓励的。晶晶就是在一次兼职活动中认识了她的男朋友,随后他们相识相爱8载,即将迈入婚姻的殿堂。相比很多同龄的香港年轻人,晶晶是幸运的。她的未婚夫家境还不错,自己也很努力,买了房子,一步步有条不紊的为结婚做着准备。

晶晶一家当年移民到香港,一直生活在土瓜湾这个老区。这里很多都是有着四五十年楼龄的老房子,曾经也出现过危楼坍塌的事故。这样的生存问题,直至今日一直存在在新移民中。早期晶晶的爸爸在香港的工程公司做一名普通的文员,后来在十几年前又从香港回到了北京,算是早期的“北上”一族,当时适逢内地经济开始起飞,便开了一家装修公司,主要经营室内的装潢设计工作。后来哥哥大学毕业,也追随父亲的脚步,回到了北京,父子二人携手在北京打拼。如今一做就是十几年,生意也红火,房子车子这些在世俗眼中衡量一个人身份的东西,他们都有了,哥哥也在北京娶妻生子,过上了温馨的生活。而晶晶一家也从香港土瓜湾的老区搬到了蓝田的新区居屋屋苑。尽管如此,两地生活还是辛苦的,晶晶挂念着远在北京的爸爸。爸爸每年回香港的次数只有一两次,但是每次回来,都要带新鲜的茴香苗到香港,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包着茴香馅儿的包子和饺子,享受着短暂却无限温馨的团聚。因为爸爸和哥哥不在香港,家里就只剩年迈的外婆和妈妈,很多大小事,晶晶都要学着担负起来。在香港,很多年轻人筹备婚礼的费用自己要承担很大一部分,所以面对成家立室带来的经济压力,晶晶决定尽量亲力亲为,尽力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午餐也从茶餐厅的套餐变为了便利店的盒饭。

香港年轻人的真实状态

无论如何,晶晶已经是很幸运的了,即将有一个自己的安乐窝开始新的生活。而对于很多同龄的香港年轻人来说,买楼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他们处于社会的夹心阶层,通货膨胀,房价飞涨的速度永远快过加薪的幅度,翘首以盼都不知道要盼到何时,只能眼巴巴的望着,而对于房价的抱怨声却是不绝于耳。每天忙碌的工作之后,回到家,仍然要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和兄弟姐妹共享空间,很多时透露着一种无奈;所以坊间又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香港的加班文化(俗称“OT”),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逃避家里狭小的空间,他们也许更愿意留在明亮开阔的写字楼里,享受着冷气和一个人安静的私人空间。

在香港,永久居民买房是只要付10%首付的,即便是这样,对于现在很多的香港人,特别是即将迈入成家立业的这一批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门槛,以200万港元的房子来计算,也要攒够20万的首付。香港目前人均收入的中位数是1.1万港元,在这样一个高消费的城市里,很多年轻人是很难攒下钱来的。他们每个月要交给父母大约3000港元左右的家用,来分担家庭的开支,这是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是一种责任意识的培养。这里没有社保,退休的老人只有存储在强基金户口的那一笔钱来度过余生,所以子女每月都要给父母家用,以尽赡养的责任。

香港也是世俗的,他们对于经济、投资非常敏感,炒股票,买基金,赛马,买,人人都盼望能够获得一笔大的外财,就能够买楼,过上等人的生活,衣食无忧,说到底,无论身在何处,既为凡夫俗子,都无法摆脱对于物质生活的奢求。当然,香港人也很拼搏工作,凡事都追求快,“快快快”“快啲啦”,快到人们已经忘记了为何而追求如此快的生活。

而“晶晶们”她们频繁跳槽,试图寻找更多的机会,并且这样可以更快更大幅度的加薪,员工对于公司的归属感是一个因素,公司在雇佣关系中,扮演的认同角色也是员工选择去留的一个决定因素,当然,钱依然是很大的一个动力。

生长于一个国际大都市中,香港人无论从心理上还是言语中,都难以掩盖一种优越感,他们相信这种优越感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国际化的视野,还有在机遇前的优势与竞争力。而现如今,随着内地经济的迅猛发展,这种优势正在逐渐的淡化。“两文三语”中,普通话扮演的重要性正日渐凸显出来,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纷纷开始学习普通话,从香港人到外国人,学习普通话的热潮正在蔓延开来。“北望神州”是香港人常说的一句话,内地的经济发展或许正在慢慢改变着香港的经济格局。而在香港生活学习的内地人也越来越多,他们散布在各行各业,明天,他们会成为香港与内地的纽带吗?

上一篇:中越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下一篇:双周热词 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