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时间:2022-10-25 07:41:32

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摘要: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展具有县域特色的产业集群是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集群在提高县域经济规模水平、提升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提高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产业集群;县域经济;推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是联系城乡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县域经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核心就是要提升产业竞争力,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方式是发展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推动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的最有效方式。

产业集群理论是一种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型区域发展理论,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成功模式,产业集群在促进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世界各地出现了很多成功的产业集群如日本的汽车产业集群、意大利服装产业集群、美国硅谷的IT产业集群。我国的产业集群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的产业集群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省份,如广东的玩具、浙江绍兴的纺织、义乌的小商品产业集群。综合来看,经济发达的地区都存在着一种或多种产业的集聚,富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多是集群模式。产业集群快速形成和发展,已成为带动县域经济的核心动力,可有效地提升县域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产业集群是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源泉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能够提升区域竞争能力,并促进生产力的增长,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实践证明,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的规模产业集群,可以有效提高产业竞争力。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下,许多政府采用发展地方优势产业集群模式,提高产业竞争力从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不仅会使原有的企业根植本地,由于相关产业的纵横向拓展和低成本优势还会使更多的新企业产生、入驻并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源泉。产业集群通过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或规模经济形成专业化分工和市场,不仅可以提高单个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提高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1)产业集群可以有效提高区域内企业的生产率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可以带来外部规模经济,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共享劳动力、共享公共设施,在短距离内进行生产和销售,使产业的规模增大,使单个企业获得外部经济。

(2)产业集群可以优化区域内的资源配置

产业集群具有积累和吸引资金的“洼地”效应。大量的企业和产业在某个区域集聚,构成了规模巨大的市场,会吸引更多的进入者,刺激更多资源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产业集群联系效应和分工效应放大了资源投入的“乘数效应”。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当某一企业投入增加会导致其前向和后向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使中小企业得以迅速进入和发展。产业集群具有“根植性”,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更不易发生区位的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3)产业集群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

产业集群的发展将会改变县域内各产业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利润对比关系。根据不平衡增长理论,产业集群通常能够吸引较多的资源获得较高的利润水平。产业集群对区域发展的要素具有协同效应,产业集群投入要素不仅包括企业家资源、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还包括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等一些中间服务部门。集群内将有限的资源要素投入到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壮大发展产业规模,从而获取最大的价值。当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聚集在一起,企业之间形成了既竞争又合作的机制网络,有效的克服了企业内部规模经济的劣势。集群内的产业形成的竞争力不再是单个企业竞争力的简单叠加,而是具有更加优势的全新竞争力。

二、产业集群是促进区域创新的助推剂

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低,而产业集群基础的区域创新理论是解决县域经济技术含量低问题的关键方法。产业集群能够形成区域创新网络,提高县域内各企业的创新能力。产业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集群内的企业由于在空间位置上接近、产业相关联、产品相似和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企业之间存在着频繁的交流和合作,使创新技术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扩散。产业集群的共生性、开放性、竞争性、协同性等特性会激发企业强烈的创新需求,并提供良好的创新基础和环境。创新环境推动着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集群还可以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为企业创新提供综合的服务网络。

三、便于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个集群内的企业通过产品联盟、技术联盟、产业联盟等方式,促进了相关产业间产业链的形成和拓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服务业发展,从而提升县域经济的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区域空间上集聚,形成与产业相配套的专业化市场和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技术创新和扩散。

四、产业集群显著提高了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

产业集群是推进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农村实现城镇化必需以产业为依托,通过“产城结合”模式加快推动城镇化发展。产业集群能够推进乡镇中小企业发展,产业集群中的技术溢出和衍生效应促进新企业不断产生,其规模经济效应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性。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网络可以解决农村企业技术含量的不足。县级政府可以通过加大本地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企业的发展硬环境。根据赫希曼的“极化效应”理论,县城中的产业集群会向周围的乡镇农村扩展,乡镇农村承接县城外溢要素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随着县域政府的经济发展,能够有更多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福利,使农村市场得到有效开拓,推进工业和城镇化的发展。

五、有助于就业增长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集群可以显著提高县域经济的规模。产业集群以其小规模、大群体的方式,在区域空间上形成了与产业相配套的专业化市场,带动了人口的集中和就业加快了小城镇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县域经济的规模。第二,产业集群有助于就业增长。目前,我国县域内产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经济,集群的发展壮大提高了群众的就业机会。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将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拉长产业链条使内生就业机会增加,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会拓展就业空间。

总之,产业集群是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其在空间上的集聚能够降低生产、运营生本,增强县域竞争力;其企业内部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县域创新,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产业集群能够化解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条件,更好的适应县域经济增长的发展要求。产业集群能够优化资源要素的配置,实现经济活动的聚集,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是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左和平.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企业经济,2010.

[2]汤录中.产业集群下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3]柏玲.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经济论坛,2009(4).

[4]高丽娜.基于产业集群的县域经济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上一篇:探讨当前高校会计专业双语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下一篇:促进四川军民融合的产业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