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模拟贸易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10-25 06:44:15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模拟贸易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

[摘要]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模拟贸易公司是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的一种新型校企合作方式,在实际运作中出现了经营局限性、学生业务能力薄弱、模拟公司经营体制松散等一些问题,探索该模式存在的问题,能更好地完善模拟贸易公司的经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模拟贸易 校企合作 实训

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模式大多都停留在实训室软件模拟操作上,学生遭遇不到真实贸易环境中会遇到的种种问题,缺少风险带来的压力感和利益驱动机制,难于真正的成为企业的应用型人才。

为了更好的达到高职教育人才主要培养模式的要求,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专业尝试建立了国际贸易专业模拟贸易公司作为学生实践基地。然而在模拟贸易公司的经营和实践探索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司经营存在局限性

建立模拟贸易公司与在实训室进行演习不同,学生进行的是实际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产品进出口的各个环节完全符合正规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而与真正贸易公司又不同的是,模拟贸易公司并没有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进行独立的业务经营。这决定着模拟贸易公司在经营上存在着局限性。

模拟贸易公司需要有国际贸易公司支持,公司的产品经营、进出口权限等要通过正规的公司运作才能进行,模拟公司的学生主要负责联系客户、与客户沟通、宣传产品、填制单据等,更像是国际贸易公司下设的一个业务部门。

因而首先必须有同意与学院合作的公司,从该公司中选取部分业务交给学生来操作。公司的经营产品类型、业务处理等,依附于其他公司,模拟贸易公司无法根据市场或自己的经营判断来进行抉择,并且一旦合作公司撤出,模拟贸易公司只能转向其他的公司寻求合作,则前期经营积累的经验,未必适合后来所合作的公司,模拟贸易公司的学生经营和业务操作处于一种被选择和不稳定的状态。

二、学生业务实践操作能力存在问题

模拟贸易公司旨在锻炼学生的实践业务能力,培养学生跟企业接轨的业务素质和经验,工作成员主要是大三学生,在前两年的专业学习中,对于国际贸易业务的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然而课本的学习毕竟还没有拿到社会上去实践,要将原来纸上的、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实际的业务操作,需要一个过程和多次的锻炼积累才能完成的,这个过程将在模拟贸易公司中完成。

进入模拟贸易公司工作的学生,都是自愿报名并考核通过的,即便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一接触实际业务运作,也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处着手,无论是与客户的函电联系,还是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甚至是一个产品图片的正确设置,都暴露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薄弱,这个生疏青涩的学生业务团队,一旦业绩达不到标准,合作的公司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竞争压力,或者尽量交付一些简单的工作给模拟公司操作,或者直接中止合作,导致模拟公司的设置有违初衷,甚至无法继续生存。

三、合作公司业务合作存在顾虑

支持模拟贸易公司的合作公司,一般是与学院有密切联系的校企合作公司,这些公司对于学院的发展、学生的培养都付出了心血,从出发点来说,能够处处为学生考虑,给学生一个真正的实习环境。

然而合作的公司,首先自身是一个在市场中参与竞争的成员,其业务运作的方方面面都要从公司的长远发展相联系。学生的业务能力薄弱,不能有效的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仅仅是问题的一角,模拟贸易公司的工作人员是大三的学生,毕业之后是否会继续为模拟贸易公司或合作公司服务,或者合作公司是否愿意吸纳这些学生为自己的员工是另外一个顾虑的问题。

每个公司的运作都有自己的体制,公司的很多业务中都涉及到机密问题,公司机密轻易交付于流动性较强的一个外部团体人员手中,对于公司经营决策和发展来说都是大忌,而避开机密,核心的业务操作势必不能放手给模拟贸易公司,则模拟贸易公司所接触的工作也很难对学生有实质性的锻炼,最终可能会导致实践培养目标的落空。

四、经营体制运行问题

模拟贸易公司的经营体制设置按照正规国际贸易公司来设定,主要公司组织机构有总经理、副总经理、进口业务部、出口业务部以及办公室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岗位由内部成员竞聘上岗。

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脱离学校学生的思维惯性,对于同事和上下级的业务汇报申请程序,做得松散而不到位,模拟贸易公司的领导层大多以学生会管理学生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来进行,公司的经营体制运行,整个模拟贸易公司的经营体制文字上完备,实践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每个员工的角色定位不明确,责权分工落不到实处,各项纪律的执行不严格,绩效考核缺乏实际有效的管理,从而使模拟贸易公司的经营陷入困境。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压力,面临严峻的挑战,用人部门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存在着一定的怀疑,模拟贸易公司的建立和经营为学生锻炼走向社会的能力,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对于在经营实践中所存在的上述种种问题,随着模拟贸易公司的成熟和完善,也将会逐步得以改进。该种实践方式作为校企合作的一种新模式也必将在实际中逐渐呈现出其优势,必将成为高职院校实践能力培养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雅丽.试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的有机结合.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2] 郑晋文.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和对策,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9

上一篇:高职《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探讨 下一篇:低年级阅读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