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时间:2022-10-25 06:38:02

初中物理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初中生的思维既符合共性规律,也存在个别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遵循了思维的共性规律,而忽略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不利于培养开拓性的人才。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精心设置预习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要使学生的预习达到很好的效果,为学习新的内容做好知识上的、特别是思维上的准备,教师就要精心设置预习题,预习内容不拘形式,所提的问题要使学生感到有趣而又不能马上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认真预习、积极思考。例如“大气压强”一节布置的题目是:请做一个实验,将一杯水放得满满的直至溢出,用一玻璃片盖住瓶口,用手按住玻璃片将杯子倒置空中,手轻轻放开,看到什么现象,想一想,为什么,此实验简便易行,学生有兴趣做,成功后都想知道为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创建开放性课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设置开放性课堂,使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区分本质与非本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点拨或帮助学生正确探索、深思,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积极思维,主动思考。

如《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学生通过两种滑轮组,分别提升不同数目的钩码,获得四组数据,可引导学生对四组数据按不同分类比较,即同一种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的机械效率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热烈,可再问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由哪些因素影响的?你能设计一种机械效率更高的滑轮组吗?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应采取肯定和鼓励的态度,在学生的探究过程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抽象出本质规律或概念,并用“变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开拓思维,内化认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发言,用多种方法解题,对有不同见解的学生予以充分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拓宽思维的广度,挖掘思维深度,发展思维能力。

三、发展思维与语言训练相结合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的发展分不开的,将研究物理学严密的富有逻辑的思维活动用语言正确表述出来使思维直观化,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名成绩平平的学生,往往语言表达能力也平平,他们在课堂上总处于听别人说的被动地位。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发生障碍,思维的进程缓慢。鼓励这些学生将他们的思路讲出来,对他们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课堂上采用让学生分析现象,讲解典型例题,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等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让后进生分析讲解基础题,使他们的思维明朗化、思维逐步清晰,从而能正确思维,对有难度的题目,让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试讲,他们的思维具有个性特点,对其他同学有借鉴作用。学生在分析讲解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自己,又教育了其他同学,可谓一举两得。

四、合理设计巩固性练习,强化思维过程

在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后,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来让学生巩固新知识、新技能。练习设计力求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形式多变,可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特别应注意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还应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练习题的编排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按“基本题―变式题―运用题―综合发展题”分层次训练。在对学生练习的信息反馈中,教师应重视方法、思路的指导与概括,对用不同方法解题的学生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其实,每个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方式不尽相同,这是由各人的生活经历、思维品质的个性决定的。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尽量做到:新知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归纳,规律让学生寻找。只要是学生自己思维得出的结论,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使学生思维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总之,在学生自学、听课、实验、练习等多个教学环节中,都应重视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思维训练贯穿教学始终,我们要改革那些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抛弃“满堂灌”“注入式”,运用启发式,创建民主、开放的课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活动既符合人的思维发展的共性规律,又兼顾各人的思维的个别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动作用,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响水县黄圩中学)

上一篇:中学教学中新课引入技巧的探索研究 下一篇: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