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课堂的导入

时间:2022-10-25 05:22:28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的导入

好的化学课往往离不开艺术的导入,新课导入虽然只有几分钟或只是几句话,但它正如故事的引子,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化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初中 化学课堂 导入

一节好的化学课往往离不开艺术的导入,新课导入虽然只有几分钟或只是几句话,但它正如故事的引子,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化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演示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九年级才开设的一门新课,所以序言课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学生能否对这门新的学科产生兴趣。上课的时候,我以实验的方式引入新课。站在讲台上,我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白纸”贴在黑板上,然后向“白纸”上喷一种无色的液体,奇迹出现了,白纸上竟然出现了“化学”两个字,这神奇的现象一下把同学给吸引住了,“到底怎么回事呢?”看到同学们好奇心被激发出来,我就开始序言课授课。学生带着几分好奇,带着几丝疑惑进行学习,将“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谜语导入法

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小小的谜语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整堂课中的思维都相当活跃。例如,在学习《空气》时,教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讲《氧气》可用谜语:家就住在空气中,排行第二像武松,生命时刻离不开,本领大来建奇功。在讲《水》时,导入谜语:氢氧构成我生命,人畜无我难生存,江河湖泊到处是,鱼虾与我难分离。学生猜谜,教师小结,这样就很自然的导入新课。

三、化学故事导入法

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化学故事,对激发兴趣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最佳状态进入新课题的学习。如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引入:在意大利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洞中有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科学家波曼尔决定探个究竟。一天,他举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内,他发现火把燃烧有点飘忽不定,不一会儿狗就昏倒了,当他蹲下看过究竟时,他也感到呼吸困难,他抱起狗跑出山洞,哈哈大笑,这屠狗妖就是……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这样学生对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容易理解并且记忆长久。再如,讲《燃烧与灭火》时,引入:有一位考古专家在深山中发现一座古墓,通过考证他确认里面埋葬着1000多年前的一位王侯,这位考古专家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推开坟墓门时,眼前的景象却吓得他魂飞魄散,在棺木的上方很多熄灭的吊灯中竟然有一盏还燃烧着,这位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从来没有见过能燃烧1000多年的灯,惊骇之余转身逃走,再也不敢回到墓中。几天之后,另外几位考古学家得知消息,赶到这里,却没发现那盏燃烧的灯,他们顺利地取出了文物。为什么呢?学生带着疑惑开始本节课学习,燃烧的条件讨论完后,谜底也就解开了。原来,那盏看似一直燃烧的灯的燃料里含有磷。墓穴被封闭后,耗尽了氧气的灯全部熄灭。墓门打开,新鲜的空气涌入,那盏着火点很低的磷灯开始自燃。

故事导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学习佳境。

四、魔术导入法

春节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让观众震惊,给人带来疑问。同样化学课堂上运用魔术,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酸碱盐性质”时,老师表演《白纸变鲜花》魔术,在滤纸上用稀盐酸画上花,用稀氢氧化钠画上叶和枝,然后向滤纸上喷洒石蕊试液,滤纸“长出”红花、蓝叶。学生在兴奋、惊奇和不解中产生疑问,为什么石蕊试液遇到盐酸变红色,遇到氢氧化钠溶液变蓝色?由此魔术引导学生去探求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化学中这样的魔术还有很多,如清水变牛奶(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二氧化碳)、魔棒点灯(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燃了。)、烧不坏的手帕(手帕上浸湿酒精点燃)等。通过魔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热点导入法

所谓热点指与社会生活、生产、医疗、环保等各方面的问题。学生也很感兴趣,感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如在讲“一氧化碳性质”时,这样导入:2008年12月1日晚上陕北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中学因学生取暖发生12名女学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该事故造成11名学生抢救无效死亡。通过新闻的报道,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氧化碳会致使人中毒死亡,再进一步引领学生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

近几年有关这方面的社会新闻比较多,如有关食品方面的:食物中毒事件、假酒案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如环境方面的太湖蓝藻事件、工厂排放废水造成农作物产量减收、酸雨灾害,焚烧秸杆事故、液氯泄漏等。教师平时稍加关注,将事件的内容与化学内容有机组合,就成为课堂设置情景的素材。

六、生活实例导入法

生活中化学离学生最近,一堂课的开始可列举与生活有关的实例,提出学生熟悉但又无法解释的现象,创设新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讲“中和反应”时,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人患胃酸时吃几片氢氧化铝或小苏打片即可治愈。这是为什么?夏季不小心被蜂蛰一下,涂些稀氨水或小苏打水可治痛治痒又怎么解释?提出学生日常生活中了解的,但又不能完全回答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引入新课。再在讲“NaHCO3和Na2CO3的性质”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联想馒头的制作过程,并提出问题:小面团是怎样变成疏松多孔的馒头?为什么要用发酵粉?为什么不发酵直接加小苏打也可以做馒头?在做馒头的时候,碱和小苏打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体现了它们的哪些化学性质?学生越听疑问越多,教师故布疑阵,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很自然地切入正题。再如,讲解“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时,这节课是这样开始的:豆腐大家都吃过,豆腐有用卤水做的,也有用石膏做的。现在我手上有两块豆腐,我不知道哪一块是用卤水做的,哪一块是用石膏做的。那该怎么鉴别呢?我们知道卤水主要含MgCl2,石膏是CaSO4,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检验Cl-离子和SO2-4离子来鉴别它们。Cl-离子的检验我们已经学过,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SO2-4离子的检验。学生一听就对这节内容有了亲切感,精神倍增,兴趣昂然。

七、广告导入法

有的广告词非常优美,妙趣横生,可以让人经久难忘。如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时,课下让学生收集有关“维生素”“钙”“铁”“锌”“硒”“氟”等广告词。上课时学生用“甜甜的,酸酸的,有营养味道好”,“多C多漂亮”,“高钙片水果味”……从人们喜闻乐见的广告词着手,让人易接受,达到激发兴趣、开阔视野、活跃思维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激励学生设计广告词,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导入的方法还很多,如图片导入、古诗导入、歌词导入、游戏导入、纠错导入、类比导入、复习导入、化学史导入等,可谓“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实际教学中,具体使用哪种导入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老师应紧紧的抓住趣味性、概括性、启发性,灵活选用,最主要的是讲求实际效果,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上一篇: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第三语言”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