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时间:2022-07-23 08:50:27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发挥导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研读探究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 教学实践 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里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主体地位。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发挥导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研读探究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一、朗读课文时,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自主读书的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读书是学生自己的事,《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指导学生读,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老师切不可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读。

例如,我在教学《古代诗歌四首》一课前,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反复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上课时,我首先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在欣赏中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和节奏;接着老师领读,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分小组朗读课文;小组朗读结束,立即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诗歌朗读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如朗读《天净沙?秋思》学生在读中产生了想象,出现了一幅画面: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慢慢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的小桥,看到桥水人家,炊烟缕缕,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无家可归,悲愁之情肝肠寸断。作者所表达的浓重思乡情通过朗读感悟出来。

二、在研读探究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能力

初中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是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重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研读探究课文,品味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深入分析课文的思想意义和产生根源,挖掘文章思想感情的价值,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在教《香菱学诗》时,先花一课时对《红楼梦》进行介绍,一来使学生对《红楼梦》有更多的了解,打开学生思路,二来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然后有学生自愿组合,各自研究自认为最有心得在,最值得发掘之处,并形成一篇小论文。不出我所料,学生的思维大门一旦打开,每个人都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的同学研究香菱学诗的刻苦,有研究黛玉指导有方,有研究宝钗对她的影响。这些无不渗透着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学生在交流后,互相点评、总结都为自己的发现和收获激动不已。

三、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要达到这些目标,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合作,反复训练,百炼成钢。

1.让学生自主积累素材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就得先引导学生对生活感兴趣,让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加深体验,积累素材。让学生主动参加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带学生走出校门游览名胜古迹、参加义务劳动、进行社会调查等。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深受同学们欢迎,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我随机引导同学们写作文,我发觉同学们此时对作文不再害怕,而是特别感兴趣,因为他们对生活有了亲身体验,脑海中有了写作的素材。

2.让学生自主拟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们应尽量避免写命题作文,多让学生自主拟题,让学生自己写他想写的题目。例如我们在布置学生写“写人”文章时,不必规定让所有的学生都来写“爸爸”或“妈妈”,而应让其自由选择,可以写哥哥、姐姐,可以写爷爷、奶奶,可以写老师、同学……谁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他对谁感兴趣就可以让他写谁,题目由他自己定。再如布置学生写“记事”文章时,到底写“难忘的事”,还是“开心的事”等也应由学生自我来确定。

3.让学生互相修改作文、评议作文

要求学生认真、大胆修改其他同学的作文,写出修改感悟,在全班交流,可以一个小组共同修改2~5篇作文,也可以2名学生共同修改1篇作文,还可以1名学生修改1篇作文,修改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别具一格,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使每名学生在合作中进步,在合作中健康成长。

总之,语文新课程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大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导语设计 下一篇: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发展性教学的几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