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图书馆变革与转型专业学术会议探析

时间:2022-10-25 05:20:32

研究型图书馆变革与转型专业学术会议探析

摘 要 学术会议是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反映,也是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推进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在综述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学术会议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型图书馆变革转型学术会议的主要成果,并论述了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学术会议对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专业图书馆 变革与转型 学术会议

分类号 G251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02.002

On Research Library Change and Transformation Academic Conferences

Xu Junlin, Dong Zeshu

Abstract Academic conferences not only reflect the theoretic research and practice, but also promote the research qu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Whil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ments of academic conferences on library transition are summed up, this paper expounds that academic conferences on library transition give a major push to the library theory and practice.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Professional library. Change and transformation. Academic conference.

研究型图书馆包括大学图书馆和科研院所图书馆,由于二者在服务对象、服务功能、服务策略上具有相同的属性,故可将其作为同一研究对象。学术会议是一种以促进科学发展、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学术性话题为主题的会议,也是促进学科发展、推动学科实践的重要方式。近年来,研究型图书馆为应对信息环境变化和用户需求多元化发展带来的挑战,进行了一系列变革、转型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其中图书馆专业学会、专业期刊杂志社、大学图书馆等机构组织的专业主题学术会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促进了学术繁荣,将图书馆变革与转型理论研究推向高潮,为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发展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导。因此,本文以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发展学术会议为研究内容,总结研究型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发展学术会议的特点、成果,并阐述学术会议对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的推动作用。

1 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学术会议及其特点

学术会议作为重要的学术活动方式,是科学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学术会议是科研人员收集科研资料、发表和交流学术观点、沟通研究信息、激发创新思维、把握科技前沿和最新发展动向的重要渠道和途径[2]。阶段性同一或相近主题的学术会议集中反映了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研究方向和前沿领域。2010年以来,研究型图书馆举办了一系列关于图书馆变革、转型、发展的学术会议(见表1),推动了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探索的进程。

此外,《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在2013年11月在云南腾冲以“图书馆的变革、转型与超越”为题召开学术会议,总结国内外对图书馆变革的理论研究成果,推动图书馆变革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2014年9月在吉林延吉市以“转型期图书馆服务模式变革”为题召开学术会议,探索图书情报机构及其服务模式向知识、智能、智慧、泛在以及开放创新方向转型的策略。

研究型图书馆持续开展的变革与转型研究学术会议具有明显的特点,表现在:①会议组织者为不同类型的学术机构、组织或团体。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学术机构、专业期刊杂志社、科学研究院等都围绕着变革、转型、发展的主题召开学术会议,表明了不同的机构都在关注图书馆变革与转型这个主题。②会议组织形式多层次。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学术会议包括国际性学术会议、高层次学术会议、专家论坛等,表明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已经成为中外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③会议主题内容明确。信息环境的发展、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用户信息需求与行为的变化已经对图书情报工作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图书馆的服务不应停留在信息服务层面,而是必须以新的服务模式来应对变化了的信息环境与需求。虽然国内外各类型图书馆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需求,也都面临着相同的变化和挑战。因此,以知识服务推动图书馆的变革和转型发展成为学术会议研讨的中心内容。

2 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学术会议的主要成果

学术会议的功能就是交流学术思想、展示学术研究成果。学术会议成果大多不在正式刊物发表,属于灰色文献,但其含有大量的最新学科研究信息,是了解学科发展动向、水平和最新成就的重要信息资源。研究型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学术会议产生了众多成果,主要包括学术报告、会议征文、会议综述等。

2.1 学术报告

学术会议的主要议程是进行学术报告。学术报告是专家学者就自己的研究成果或某一专业知识通过大会演讲的形式进行专题发言,通过会议交流,起到传授知识、沟通信息、开阔思路、更新观念、扩大合作等多种功能[3]。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学术会议报告人不仅有中外著名的图书情报学专家,还包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大学和专业图书馆馆长,代表着图书馆转型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最高水平,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本文所列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学术会议交流学术报告134场,反映了在图书馆变革转型这一领域学术研讨的繁荣与学术活跃度(见表2)。

2.2 会议征文

向会议提交学术论文用于会议宣读、交流、讨论是学术会议常见的方式。一般来说,会议论文围绕某个科学领域进行集中研究,并通过学术会议交流,产生智力“碰撞”,有利于形成学术“群落”,并利用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来解决学科发展和实践中的难点问题。

研究型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学术会议除学术工作会议和专家论坛外,有四次学术会议进行了图书馆变革与转型研究征文活动。其中,“学科馆员服务:战略、模式和最佳实践”学术会议收到征文129篇。“变革与走向:重新定义大学图书馆的未来”国际学术会议共收到来自大陆地区和海外的作者投稿69篇。从会议征文作者来看,包含了研究院所、高校不同层次的图书馆专家、学者。其中,大陆作者来自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大学图书馆;海外作者主要来自美国、德国、波兰、澳大利亚、印度、沙特阿拉伯,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

2.3 会议综述

会议综述是通过整理、分析、研究会议的学术报告、学术论文等材料,采用客观叙述和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会议主题、成果以及会议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深入研究而形成的文章体裁[4]。会议综述要求客观公正地介绍学术会议不同的学术观点和见解,提炼出学术会议的内容要点,分析学术研究对推动学科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作用,其目的是引导人们对某一学术问题或某一理论问题作更进一步的探究。

2010年以来的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学术会议有三篇会议综述公开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对于传播会议学术成果,促进图书馆变革与转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赵树宜在《推动图书馆向知识服务转型――2012学科馆员服务学术研讨会综述》中,从学科馆员的战略与布局、任务与方法,不同类型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实践经验,嵌入式个性化学科馆员服务的组织机制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学科馆员服务战略,总结了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实践的经验和成果,深度分析了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战略规划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等[5]。《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记者撰写的《知识服务推动图书馆转型――“2012知识服务专家论坛”纪要》,围绕知识服务动因、范畴、核心、实践、主体的分析,阐述了图书馆转型与重新定义、知识服务概念到战略、知识服务模式到机制、知识服务从案例到应用、知识服务人员素质与人才培养等问题[6]。张春红、廖三三、巩梅等人撰写的《变革与走向:共同探索图书馆的未来――北京大学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国际研讨会暨PRDLA2012年年会综述》,对会议战略规划与管理创新、知识发现与学科服务、用户研究与服务推广、数据管理与数据服务、合作与共享、社会媒体与共享空间等6个专题的主要报告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促进图书馆应对挑战、深入思考未来图书馆的定位和方向、重新制定发展策略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7]。其他学术会议在会后以新闻稿的形式进行了报道,宣传会议内容,展示会议成果。

总之,纵观历次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学术会议,其理论成果丰硕,展示了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出图书馆“变革与转型”这一主题的最新学术动态,体现了图书馆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3 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学术会议的作用

以图书馆变革与转型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对图书馆所处的信息环境和面临的挑战以及用户需求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图书馆变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对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发展的方向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从而掀起了图书馆变革与转型研究的高潮,推动了研究型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

3.1 深刻分析图书馆转型背景,阐明图书馆转型的必要性

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学术会议深刻分析并揭示了当代图书馆在全球化、信息化环境中的生存特征及其面临的困境,为研究型图书馆变革和转型提供了现实依据。

从图书馆面临的环境来看,进入21世纪,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越来越成熟,尤其是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电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设备,能方便地获取工作、学习、研究需要的信息和知识,上网浏览、使用搜索引擎、在线购买已成为人们信息获取的主渠道。信息传播的方式和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的多元化,使图书馆的业务分散而出现功能萎缩。事实上,研究型图书馆到馆人数减少、图书流通降低、参考咨询下降、编目业务边缘化、期刊阅览室“门可罗雀”已非罕见。

从图书馆面临的挑战来看,表现在:①互联网搜索引擎的挑战。以Google为代表的网络运营商,在网络上提供了大量的纸本图书数字化资源;以百度为代表的百科类和资讯类服务取代了了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8]。图书馆资源中心地位丧失,专业价值遭受质疑。②信息机构的挑战。CNKI、万方数据、维普、超星等数据库商不仅与图书馆争夺用户,推出了大量数字化图书、期刊,并开设提供网上阅读服务的网站向用户开放,而且还垄断了图书馆赖以生存的数字信息资源。③图书馆用户的挑战。图书馆用户需要的已不仅仅是文献产品的供给,而需要有深度的知识产品。然而,图书馆的专业能力往往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导致用户抛弃了图书馆。因此,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学术会议对图书馆所处生存环境进行了深刻的分析,阐明了研究型图书馆变革与转型的必要性。

3.2 重新定义图书馆功能,确立知识服务为转型发展方向

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学术会议对未来图书馆的功能、转型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提出重新定义图书馆的功能,以知识服务推动图书馆转型的战略举措,为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重新定义图书馆的功能。传统的以文献服务为中心的图书馆功能已经无法适应信息环境和用户的需要,未来的图书馆必须适应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承担多元化的功能和角色。这就要求图书馆应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分析、研究新信息环境下用户的需求特征和愿望,形成差异化的知识服务策略,并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形成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新定位图书馆的功能。正如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丛树海教授所言:“大学图书馆发展战略的调整首先必须解决图书馆自身定位的问题。大学图书馆作为一个多功能机构,应该成为大学的信息中心、学术活动中心、研究中心以及学习中心。”[9]

以知识服务推动图书馆转型。数字移动环境下,知识生产、存储的整个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存在的方式不仅仅包含传统的出版文献或数字化后的数据库,而是还包括广泛存在于网络的原生数字资源。用户对文献获取已再不感兴趣,而希望直接获取知识单元,甚至直接使用知识单元。知识获取、使用、需求呈现多样化,要求图书馆能够从知识管理层面上进行知识组织和知识挖掘,从海量的信息中组织符合用户逻辑需求的知识内容,为用户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对某个知识领域的持续跟踪、深入挖掘的知识产品,并有针对性、选择性地向用户推送知识产品。而要完成这个使命,图书馆员也应顺应时展而求变,成为数字时代的知识导航员和知识管理者。总之,几年来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学术会议,确立了以知识服务作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并以知识服务推动图书馆的转型发展,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和行动指南。

3.3 总结知识服务模式,推动图书馆转型的实践探索

目前,图书馆在知识服务推动图书馆转型的实践上形成了较多的发展模式,包括学科化服务、信息共享空间(IC)、咨询服务、智慧服务、机构知识库等等。高校及专业图书馆转型中应用最广泛和典型的模式有学科化服务和信息共享空间建设。

学科服务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主要形式。在图书馆变革与转型研究的推动下,高校和专业图书馆在学科馆员服务领域进行了创新变革和实践探索。通过变革传统的以文献信息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不断探索学科馆员服务的新理念、新方法,形成适应新信息环境的学科馆员服务工作流程、服务规范和运行机制。可以说,以知识服务为核心的学科馆员服务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如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近十年来在学科馆员嵌入科研一线的知识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的实践,逐步形成适合数字化科研的文献情报需求的知识服务模式[10],此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图书馆不断深化学科馆员制度,探索学科馆员知识服务推动图书馆转型的实践。

信息共享空间(IC)建设是知识服务的另一种形式。图书馆IC空间由实体环境、虚拟环境和技术环境构成,包括多媒体空间、知识空间、学习空间、研究空间、文化空间、创新空间、社交空间等,可支撑个人学习、团体协作、信息咨询等活动。通过举办名家讲座、艺术展览等,IC空间还为用户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促进跨学科的协同创新思维。不论从功能设计、空间构造,还是提供服务、细节关注等方面,IC空间都贯彻了活泼多元、合作共享的理念。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建立以泛学科化服务体系为核心的组织机构、管理策略与运行机制,全方位支撑教学与科研过程;北京大学图书馆进行了物理空间的改造和虚拟空间的建设,其虚拟空间包括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和针对教师的研究空间,学习空间里有相应的课程指南、教学大纲、参考文献、习题库、作业等;研究空间中提供科学研究所需的资源和各种各样的工具等等。近年来,研究型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实践,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深化了学科馆员服务制度,推动了图书馆向知识服务转型。

4 结语

研究型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学术会议既是应对图书馆面临信息环境和用户信息行为变化而开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总结,又是对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的探索和指导,对于丰富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促进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发展研究,推动图书馆转型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纵观若干次学术会议对图书馆变革与转型研究来看,还存在诸多不足:①将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原因归结为外力的推动,对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内力推动研究不足;②对知识服务如何实施未能形成明确的技术方案;③变革与转型研究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和研究院所图书馆,对其他图书馆如何变革与转型鲜有涉及。因此,在图书馆变革与转型这个领域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既丰富和完善图书馆学理论,又指导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发展的实践,以彰显图书馆学术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 1 ] 刘兴平.学术会议的兴起与发展[J].科技导报,2010,28(6):19-24.

[ 2 ] 林则夫,李建平,纪建悦,刘玉珠.提升学术会议质量的若干建议[C].信息时代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协第四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北京:108-114.

[ 3 ] 高凤云.科技情报机构学术报告工作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2(24):204-208.

[ 4 ] 方乐.会议纪要和会议综述辨[J].秘书,2007(11):35-37,45.

[ 5 ] 赵树宜.推动图书馆向知识服务转型:2012学科馆员服务学术研讨会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9):145-147.

[ 6 ]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知识服务推动图书馆转型:“2012

知识服务专家论坛”纪要[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3):5-11.

[ 7 ] 张春红,廖三三,巩梅,等.变革与走向:共同探索图书馆的未来:北京大学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国际研讨会暨PRDLA2012年年会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1(1):5-14.

[ 8 ] 初景利,杨志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图书馆新消亡论论辩[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 (11):6-11.

[ 9 ] 陈骁,刘金涛,谭丹丹,等.巨变中的大学图书馆:现状思考与学科化服务发展趋势:2010年“全球化视野・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综述[EB/OL].[2013-09-26].http:///dotnet/news/newcontent.

aspx?ID=1110.

[10] 刘细文,吴鸣,张冬荣,等.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的知识服务探索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2,

56(5):5-9,31.

――――――――――――――――――――――――

许军林 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四川乐山,614004。

董泽淑 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讲师。四川乐山,614004。

(收稿日期:2014-11-26 编校:邹婉芬)

上一篇:论未来馆配市场对高校图书馆选书的影响 下一篇:德国图书馆联盟服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