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来馆配市场对高校图书馆选书的影响

时间:2022-10-27 12:28:33

论未来馆配市场对高校图书馆选书的影响

摘 要 馆配市场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选书有着重要的影响。论文根据馆配市场发展的统计数据预测分析未来馆配市场发展的走势,试图通过分析馆配市场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选书的内在联系的阐述,得出馆配市场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选书的启示。

关键词 馆配市场 高校图书馆 选书

分类号 G253.1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02.006

Impact of Future Book Supply Market on Book Purchase of University Library

Song Yuyan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book supply market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book choosing in University Librar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statistic data on development of book supply market, this paper tries to predict its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and by expounding the internal relation between book supply market’s development and University library’s book choosing to obtain some inspirations for book choosing brought by the development of book supply market.

Keywords Book supply market. University library. Book selecting.

几十年前,“馆配市场”对我们来说仍属比较冷僻的词汇,知之者甚寥,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整个馆配市场的发展,现在“馆配市场”已成为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中关注频率特别高的专有名词,每每提及,确如身边的“市场经济”这一概念一样,被图书市场视为理所当然的经济体制之一,是不容置疑的存在。在馆配市场的日益发展下,这种“图书每一天都在发生”的持续性、更新性、交汇性,是馆配市场活跃存在的基本特征。也许正因为如此,部分研究者常常不自觉地撇开馆配市场本体市场经济环境的存在,直接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虽然实际、真实但是却更好分析、更方便论述的“主体要素”上,即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个体之间。但是,这种单纯个体要素的研究并不能全面立体地体现馆配市场本体经济环境下各要素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将以市场经济为载体,论述未来馆配市场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选书的影响。

1 我国馆配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对我国图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作为知识生产(出版社)、知识传播(馆配商)和知识管理、利用和传承(图书馆)综合体的馆配市场尤为我们强调和重视。馆配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随着国家一系列权威交易文本的出台和馆配市场中各本体要素之间诚信的提升,馆配市场的交易规则得到逐步完善,其总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市场化、竞争化、专业化、综合化等方向发展。

1.1 当前我国馆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笔者拟以中国商报卷藏数据分析组于2014年下半年的研究报告为数据源,观察馆配市场的市场成长、竞争格局,分析我国馆配市场的现状。

同比变化率分布图

得益于众多公共文化多元发展培植政策的出台,我国各层级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构经费投入不断递增,各层级公共图书馆的文献采购量猛增,尤其2011年省级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入藏码洋同比增长1倍多(见图1)。与不断增长的公共图书馆的馆配采购量相比,随着2005年第一轮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的结束,“井喷式”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量逐步回落,2012年和2013年,全国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采购量呈现一定的微调和下降,其中下调最明显的是一些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图书馆,2012年、2013年分别与其他年度同期相比下降17%与10%。总体来说,高校图书馆的馆配情况与往年相比有小幅下降,进而馆配市场也随之进入冷静发展时期。

2014年上半年,随着高校图书馆的馆配量成长空间的打开,馆配市场中优秀馆配商的竞争力、服务力也随之不断增强,相应地大学图书馆成为推动馆配市场繁荣进步的排头兵,馆配图书册数增长9.42%,单册图书价格同比增长6.36%,馆配种数和单册价格的共同给力使得其馆配码洋数同比增长16.39%。高校图书馆的馆配量比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正迎来平稳高速的发展时机(见图2)。

配量同比变化分布图

可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文献资源入藏码洋及文献品种在有所微调的基础上,总体呈现日趋增长和丰富,导致其在当下或未来馆配市场的份额都是不容忽视的重彩之笔。

1.2 我国馆配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的馆配市场正处于微调和转型期。一方面图书馆对纸质文献总需求处于微调下总体略微增长态势,复本量有所下降,且电子资源的供给渠道也还不十分畅通,供求产业链还没有完全衔接好,电子资源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培育。另一方面馆配市场存在的各种问题仍然困扰着市场所占利益的各方,特别是加强对馆配市场各主体要素进行监管、坚持诚信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馆配市场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生着大的分化和变化。但客观而言,在馆配市场各主体要素互动发展的过程中,加强馆配市场本体的监管和诚信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展望我国未来馆配市场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判断分析。

(1)我国馆配市场的整体规模将呈现总体微调格调下的日渐上升趋势。以中文图书馆配市场为例,据商报・卷藏数据监测系统统计,2014 年馆配码洋合计13.4 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1.82%;而册数统计上该数字却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3.35%。按过去的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购规律而言,一方面部分高校教学评估年过后会使得馆配市场对图书复本量的需求有所下降,品种的需求却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电子资源的采购分流了高校图书馆的采购经费,再一方面由于部分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空间有限,造成对纸质图书采取增加品种覆盖,降低复本量配置,这将使得未来几年,政策性的拉动将为我国馆配市场提供很大的增量空间,馆配市场仍将进一步扩大。未来电子书籍和纸质图书都将不仅仅作为文献资源而存在,其版本、版权意义会越来越得到凸显,同时对于各高校馆纸质图书方面的收藏会越来越趋于特色化、专业化、个性化,范围也会越来越宽泛。

(2)互联网线上第三方通用书目平台和跨产品形态集中交易平台将成为未来馆配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是线下采书的馆配交易模式还将是短期我国馆配市场的主流交易方式。毫无疑问,理想的互联网线上的多种交易模式,可使出版社与馆配商在通用的书目平台上进行可供新书品种、书目数据等的交换与共享,提供及时的、共享的新书信息,消除线下采书的馆配交易中新书滞留现象,将促进馆配市场的流动性、及时性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能让实体的线下馆配交易模式向线上网络采购供应模式升级,最大限度地降低馆配市场各主体的文献采购成本,提高文献采选速度、配送速度等。此外,互联网线上通用的第三方书目平台和跨产品形态的集中交易平台提供的个性化文献资源,能满足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特定需求,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可以说馆配市场中互联网线上通用的第三方书目平台和跨产品形态的集中交易平台的发生是一个重要可行的方向,然而就目前现实情况,互联网线上通用的第三方书目平台和跨产品形态的集中交易平台才部分刚刚开始,有大量的专业技术细节需要解决,特别是馆配市场的多数规范平台的政策、设施建设还未完善,而且馆配市场各主体参与者还未完全接受、转移到新的交易框架,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期内还是会以线下采书的馆配交易模式为主。

2 馆配市场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采书的内在影响

受大时展的局限,大家并没有预料到馆配市场会在当前发展如此之快,让诸多馆配市场的图书公司都想进来分享一杯羹,但是馆配市场到底有多大,市场状况,包括图书品种质量价格,市场竞争情况,市场竞争水平和市场空间等前景如何,人们只有一个相对比较模糊的概念。有关馆配市场发展至今,馆配商与出版社、高校图书馆的关系已经和多数最初的从业者所设想的仅仅是“盈利高”的馆配市场联系有着很大差别。因此,结合各因素的特点和馆配市场现状与未来趋势,有必要探讨馆配市场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选购图书的内在影响。

(1)从高校图书馆的有组织性图书采选运作模式和整个馆配市场的激烈竞争状态下略显无序之间的矛盾来看。我国的高校图书馆采书有着政府招标形式的采选运作模式的一般特性,高校图书馆希望以最少的经济代价来换取最大程度的为学校教育教学与科研用书的需求和满足,而馆配市场中的馆配商以追求利润为经营目标,试图用最小的代价获取馆配交易利益的最大化。两者之间的利益博弈就产生了馆配市场中常见的折扣率之战和服务专业化之战,两者博弈的结果表面看来优胜方是高校图书馆,可实际上馆配商在馆配市场之中获取了更大的社会效益,而这种社会效益的获得直接带来的就是经济效益。这就决定了馆配商的经营行为更多的只考虑到微观而不顾及宏观,文献信息资源的实效性、供求失衡也就在所难免。虽然这不能说明馆配市场在高竞争状态下稍显无序的状况,但这些现象也从侧面反映了馆配市场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选采图书的影响与矛盾,二者的协商与磨合达成馆配市场中交易博弈最稳定的状态。

(2)从馆配市场总体合作有所扩大的趋势和竞争逐渐缩小之间的矛盾来看。马克思曾在谈到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力时说:“社会消费力既不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生产力越发展,它就越和消费关系的狭隘基础发生冲突。”从目前我国馆配市场状况来看,馆配商组织有日趋集团化、服务个性化之势,馆配市场的竞争布局结构出现多元化趋势。近年来,新华系、民营系和出版社馆配中心各方角力,形成了三方逐鹿的格局,其中以人天集团为首的馆配商成立了馆配商联盟,力求结束馆配市场各方争霸的现状。虽然种种迹象表明我国馆配市场已初步进入买方市场,但高校图书馆的采购经费不足的问题仍然困扰着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的服务水平,同时也干扰着馆配市场微利的形成发展,这种矛盾对于高校图书馆选书的影响在于馆配商的选择与服务质量问题。

3 未来馆配市场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选书的启示

馆配市场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的采选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高校图书馆要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自身优势,对馆配市场的发展做出合理、科学的应对之策。

(1)从政府、馆配行业角度出发,组建全国性的行业联盟组织,理顺关系,严格规范馆配市场,防范馆配市场盲目竞争而导致失衡,为高校图书馆选书提供良好的馆配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馆配市场在文献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它要求馆配市场中馆配商、高校图书馆、出版社之间充分地享有竞争与合作的经济自由。但目前馆配市场上多是单独的馆配商和中小馆型馆配商,对馆配行业影响实力不够。对此,政府或行业协会应该站出来承担“航船舵手”的角色,聚合馆配行业各主体要素的力量,组建全国性、信用度高的馆配行业平盟,通过建立和谐的、统一的馆配市场交易行业标准,提高馆配市场产业链的专业化程度。同时,应当积极建立相关的馆配市场交易规则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馆配环境、完善馆配市场的竞争秩序、规范馆配市场行为,最大限度地促进馆配市场中馆配商、高校图书馆、出版社三者的社会公正、公开、公平竞争及和谐发展,最终为馆配市场的终端――高校图书馆采书提供良好的馆配环境。

(2)从高校图书馆选择馆配商立场出发,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学科课程设置、专业人才培育及教学科研的需求,在图书采购中标单位中选择符合本馆特色的馆配商。在此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图书采购中标的要求,合理适度地多方面考量馆配商对图书馆的馆配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具体到图书书目、发票和清单的准确性,到书时图书有无破损、缺少等细节,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购质量,为高校师生的学习和教学科研提供及时准确的文献信息资源。同时,间接地促使馆配市场建立融洽、良性的竞争环境,使整个馆配市场中图书出版发行采选得以保持延续的发展,达到利益各方的互惠互赢。

(3)从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购的质量角度出发,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购中应注重馆配商的图书信息售前售后服务的速度和质量。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采选工作是为本校师生的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的,对文献的采选主要侧重于学校的馆藏建设,因此应看重文献资源的学术性、专用性、特藏性和育人性。为符合本校馆藏的师生需要和为地方经济建设需要,高校图书馆必需明确要求馆配商快速地、全方位地提供适合学校各学科专业的相关核心出版社的出版物及学术性强的出版社的书目数据,并对书目数据进行分类,增加出版书目信息实用性,并提供当前出版的相关专题书种信息,真正提升高校的文献采购质量。图书馆要求馆配商不仅提供高质量的图书品种,而且要有优秀的售后服务,并对馆配商的服务进行阶段性调察和评定,考察内容包括采选图书贴磁条质量、图书到书周期长短及订购到书率、图书印刷质量等等,调察后的评价结果作为是否与此馆配商继续合作的重要根据。高校图书馆文献选择和采购过程中,只要严格制定相应的制度就能约束馆配商的不诚信行为,保证馆配商对其文献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和速度,促进馆配市场竞争与合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4)从高校图书馆自身采访人员角度出发,应及时跟进当前馆配市场形势,不断与时俱进,学习馆配市场中有关馆配的新技术平台、新知识技能、新的采购方式,并发挥自身多年的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经验和技巧,严格控制每逢国家教学评估和图书馆专业评估时文献突击采访的风险,明确文献信息采选的目的是为教学科研服务,及时准确地采集到高校图书馆所需要的专业文献资源。

4 结语

未来馆配市场上采选文献资源新技术的发展为文献的采购提供了特色化的技术支撑,也使文献采购方式方法发生质的改变。在馆配市场中,除了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客户端订购,馆配商在文献信息平台中采用网上图书资源订购、现场采集器联网文献资源采选、、书目数据采选等多种模式外,第三方通用书目平台和跨产品形态的集中交易平台的发展将逐渐成为未来馆配市场电子信息化文献采访的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的相关采选人员可以运用具多种新技术手段的网络平台开展文献资源网上采购,既避免了对馆配市场中馆配商的依赖,也提高了大学教师、学生加入的网络购书的效率。

参考文献:

[ 1 ] 商报・卷藏数据分析组.中国馆配市场迎来最具挑战时代:中国纸质馆配市场五年报[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2064):14.

[ 2 ] 商报・卷藏数据专题组.市场总体增速放缓 高校馆成

主力军:2014年中文图书馆配市场概况分析[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2111/2112):19.

[ 3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经济危机[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4.

[ 4 ]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72-273.

[ 5 ] 肖竹青.馆配市场的发展趋势与高校图书馆之应对[J].

图书情报工作,2013(17):82-85.

[ 6 ] 夜雨.2015纸质馆配市场还好吗?[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2111/2112):1.

[ 7 ] 崔波.高校图书馆与馆配商互利共赢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0):28-32.

宋玉艳 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部主任、副研究馆员。吉林四平,136000。

(收稿日期:2015-06-24 编校:方 玮)

上一篇:专家知识需求的推断及其模型构建初探* 下一篇:研究型图书馆变革与转型专业学术会议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