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作文大通关

时间:2022-10-25 04:55:10

抒情作文大通关

抒情是作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恰当的抒情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发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抒情共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诉自己的感情,也叫直抒胸臆。如:《今天是教师节》一文中,在文章结尾,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调表达了对老师的赞美:

啊!尊敬的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向您献上这份礼物,它代表着我对老师千万个美好的祝愿和那纯真深厚的情感。

间接抒情是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使感情与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议论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间接抒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写人抒情:在描绘人物的基础上,在记叙、描写之中抒发浓烈的感情。如朱自清《背影》中对父亲的一段描述: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深情。

记事抒情:多用于叙事类作文,作者因事动情,寓情于事,寓情于事件发生的场景,寓情于对事件的品评追忆,在叙述、描写或议论中抒发浓厚的情感。

绘景抒情:这种写法主要用于写景的文章,移情于景,借景抒情,看似写景,实则抒情,使文章含蓄隽永,意境深刻。

咏物抒情:主要用于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散文,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曲折委婉地将情感透露出来,使文章蕴含深厚,情深意长。

议论抒情:这种方式寓情于理,是一种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抒情,也是一种富有感彩的议论,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

还有三点值得注意:

一、抒情要与记叙有机巧妙地结合,自然真切;

二、抒情要言简意赅,起到揭示或突出主题的作用,画龙点睛;

三、抒情要健康、高尚、真实,不能无病、为文造情。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以真情实感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那就从作文中的抒情开始吧!

【素材共享】

珍惜时间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每当轻轻打开书本,低声读着朱自清的《匆匆》时,我都禁不住感慨万千:多么优美、多么富有哲理的话语!

朱自清写这篇《匆匆》时,才23岁,却已是清华大学赫赫有名的才子了。可他仍然觉得自己在白白地浪费时间,为没有给国家、人民做出什么贡献而深感惋惜。他笔下的《匆匆》,不正是他这种心情的真实流露吗?

我不禁又想起我国杰出的学者。从小他就懂得珍惜时间。有一天,一个人在书房里认真做作业。

窗户是开着的,这时,一只彩蝶飞来,在的作业本上停了一下,又飞走了。

又过了一会儿,几只讨厌的麻雀飞来,在窗外的大树上唧唧喳喳地乱叫。可十分认真,连眼皮也不眨一下,眼珠直盯着作业本,好像周围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他这种珍惜时间,不为外界干扰而浪费一点点时间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抓紧时间工作,争取为人们多做一些贡献。鲁迅这种爱惜时间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然而,又有多少宝贵的时间从我们身边悄悄地溜走了呢?课堂上,当你与同学们讲笑话时,时间便从你那伶牙俐齿间溜走了;你上课开小差时,时间便从你发愣的眼前闪过了;当你和朋友们疯狂地踢着球,而忘记写作业的时候,时间便从你奔跑着的脚边左躲右闪过去了;当你在电脑旁津津有味地玩着游戏的时候,时间便从你那晃动的鼠标下流逝了……

同学们,岁月不饶人,再有本事的人也无法把时间留住,所以,要想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精彩,就只能从现在起抓住分分秒秒,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将来为国家、社会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也许只有这样,当我们老的时候,才不会后悔自己是在世上白白走了一遭。

【例文点评】

本文开头引用了朱自清《匆匆》中那段脍炙人口的名言,借以引出自己的观点,引入话题。接着以、鲁迅的故事形象生动地说明珍惜时间才会成功,无论伟人还是平常人。然后以一系列的排比句警告大家:当我们在庸庸碌碌时,时间已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溜走。

事例全部取自于生活,贴近现实,有说服力。最后向广大同学、读者们发出号召:珍惜时间。

本文的论述有理有据,事例丰富,论证有力,很好地支持了自己的观点,是篇不错的议论文,值得大家阅读。

文章结尾议论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于珍惜时间的感慨,寓情于理,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抒情,值得学习。

上一篇:分析灰色系统预测理论在建筑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下一篇:水电安装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