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障碍与发展研究①

时间:2022-10-25 04:49:37

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障碍与发展研究①

摘 要:高等院校近几年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大学毕业生人数一年较一年多。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如潮水般地涌向就业市场。另一方面,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则增长缓慢。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与术科专业学生、普通高校管理专业学生相比,其竞争优势不明显,就业面相对较窄。所以就急切需要更客观地加强和重视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本文着重研究了针对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期望以此能够起到对其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推动作用。对当今我国体育人才事业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体育管理专业 职业生涯规划 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245-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必须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可见,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产生的新问题,探索解决的途径,对推动大学生就业、实现个体良好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纵观近30年我国体育管理专业发展状况,体育管理专业的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基本上是脱轨的,从近几年体育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可见一斑。在全国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做好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对缓解就业压力,推进体育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查阅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关文献以及著作,为本研究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采用“田野调查法”,对河南省主要大学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规划的情况作有限量的调查,从中得到一些真实的数据,并进行必要分析。

1.2.2 访谈法

根据体育院校的师生和领导进行采访的形式,分析了所调查学校课题相关情况。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搜集到的数据运用EXCLE进行处理,归纳出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障碍与发展研究的相关的数据。

1.2.4 逻辑分析法

本文按照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存在的问题,成因的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而更有效的把握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障碍与发展研究的相关策略。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又被简称为“生涯规划”或者“职业生涯设计”,也就是将评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作为基础,通过对自己个性、爱好、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个人特质的客观分析,与时代特点相结合,在对各种职业的需求趋势和成功的关键条件进行进入了解后,在结合自身职业倾向的基础上来判断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且需要通过一系列有效地安排来实现该目标,确立并发展正确而完整的职业观,为了满足职业发展需要有效培养自身的应变和决策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种是本人对自己所规划的职业生涯,第二种是组织为组织内部的员工进行的管理和职业生涯规划。

2.2 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2.2.1 规划意识淡薄

现在的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通常不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因而缺少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恰当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且缺乏个人职业生涯在就业过程中的设计。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或者短期的社会实践和校外兼职,并没有真正的社会经验,并不能恰当分析现在社会就业形势如何严峻,竞争意识以及紧张感欠缺。

2.2.2 职业期望与现实差距大

职业期望也叫做职业意向,就是劳动者向往某种职业以及某些职业涉及的范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自我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不断加强。但是通常还是不能够全面的认识自我,容易过于理想化的思考和观察事物,心理并不完全成熟。

很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没有清楚了解自身和求职单位的情况下,职业期望往往过高。过高的职业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在无形中为体育管理专业学生的求职之路关上了一扇窗户。我们制定目标的时候,应该把我们的职业生涯的最终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阶段性的目标,这样的话,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我们的职业生涯的总目标也一定能够最终实现。

2.3 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2.3.1 传统体制的束缚

我国的职业指导开始于1916年。建国以后,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职业指导一度停滞,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模式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一切服从分配为核心的思想教育模式大行其道。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很大转变,大学生毕业生统包统分的就业体制才被打破,开始试行“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尽管如此,大学生就业仍然受到思想惯性的影响,遵循传统的就业方式,而不能灵活变通,转变就业观念,缺乏自主创业意识。

2.3.2 社会观念的误导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对价值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一味强调个人绝对服从社会,变为更加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加尊重个人的选择,到现在提出的“以人为本”,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但由于我国正处在体制改革、机制转换、观念更替的变革时期,社会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就业选择的问题,首先,过分看重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其次,片面追求舒适安逸,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惰性心理。不求上进,而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性格爱好与职业的匹配性,不仅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而且不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

2.3.3 高校指导专业化不足

长期以来,学生职业指导被看成是学生工作的一部分,是学校的一项行政职能,思想教育模式的泛化使其专业性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而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不能有效的开展。目前我国还没有设立职业指导专业,该行业的从业者以行政人员和政工干部居多,专业人士较少,而且学历水平参差不齐,在高校里从业者高学历的不多。据统计,在高校心理咨询开展得较好的北京市,心理教育师资与学生的比例为万分之六,其中包括大部分兼职人员,实际比例为万分之二,而在香港和国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与学生的比例为1∶ 15000。目前,全国已经取得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的只有1万人,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400人。

2.3.4 学生综合素质的欠缺

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保障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胜任某一项工作的必要能力。但从目前体育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情况来看,其综合素质欠佳。部分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心理素质不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卑感,没有进行正确客观地自我认知和评价,对自身的学识、能力、品德等没有一个综合性的客观评价,从而无法确定合理的期望值,导致职业理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在实施规划过程中,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竞争意识,遇到困难和逆境容易消沉、退缩,从而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2.4 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研究

2.4.1 社会应广泛树立正确职业规划理念

政府部门应给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令及规章制度等,成立专人专班负责规划工作的管理和实施,增加对大学生职业指导的资金投入;社会应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途径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舆论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成立专业的职业指导机构。

2.4.2 高校应加强生涯指导课程建设,提高生涯规划指导的专业化水平

课程建设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就业指导课是实施全程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载体。只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方面的课程建设才能做好其他的相关工作,它是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理论的必由之路。

3 建议

3.1 建议

(1)体育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思路是:端正择业价值取向;对自己和所处的环境进行客观的评估;确定基本的职方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综合素质。

(2)作为组织的管理学院应采取的措施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全过程;将“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外部力量,提高组织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姜浪.北京体育大学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2]闫允璐.我国体育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发展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

[3]陈兆陨.吉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4]卢红梅.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5]郑祥江.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6]刘咏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7]王娟.江苏省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研究[D].2011.

上一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众化策略和模式创... 下一篇:探析当前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特点、问题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