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欺诈法律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①

时间:2022-10-02 07:08:15

价格欺诈法律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①

摘 要:近年来,由于我国对价格欺诈违法行为没有完善的法律规定,从而造成价格欺诈事件不断发生。因此,完善价格欺诈相关法律制度是杜绝并治理此种违法行为乃至犯罪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价格欺诈的表现形式和我国现有的法律治理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得出完善价格欺诈法律体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价格欺诈 法律治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222-01

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层出不穷的价格欺诈行为让消费者饱受其害,公众维权意识的日益觉醒促使当今众多物价部门纷纷加大对相关单位的查处力度,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并无法从根本上对这种行为进行有效根治。由于法律不健全,层出不穷的价格欺诈问题使得物价部门在很多时候对百姓的呼声也只是爱莫能助。为了切实保障公众利益,尽快完善我国价格欺诈法律法规体系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1 我国价格欺诈法律体系的表现形式、构建及实施情况

1.1 价格欺诈的表现方式

常见的价格欺诈行为通常以:低标高结、赠品模糊不清、混淆销售处理商品、标示内容与实际不符、价格标示无依据或者无从比较、刻意将价格的附加条件隐形处理、以偏概全的以全场折扣糊弄消费者、对原价进行虚构、对作出的价格承诺不认真遵守、对标识价格虚夸十种方式。

1.2 价格欺诈法律体系构建现状

我国在法律层面上对价格欺诈的明确立法,最早出现在1987年的《价格管理条例》以及次年颁布的《关于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上,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价格欺诈行为的多样化出现,为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利益,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出台,更加有力的促进了反价格欺诈的执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家计委为了更加有效的规范价格市场,在2001年11月了迄今为止最为详尽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此外,国务院在2008年出台的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中,也对价格欺诈的治理做出了有效补充。201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价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进行了修改,并决定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1.3 价格欺诈治理实施情况

物价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机构是我国治理价格欺诈的主要政府机构。在实际工作中,我国的反价格欺诈尚有许多亟待提高的地方:执法人员专业能力水平较低、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亟待提高。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统计,2011年1—11月份全国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3.59万件,实施经济制裁16.88亿元,其中退还消费者2.38亿元,没收违法所得12.81亿元,罚款1.69亿元。庞大的数据虽然显示出了我国反价格欺诈的重大成就,然而在面对日益复杂的价格欺诈行为中,反垄断、反欺诈和反暴利工作任重道远,各部门的忧患意识、调查取证能力和监管职责还未达到消费者的期许水平。

2 完善价格欺诈法律治理的应对措施

2.1 落实价格欺诈法律的责任制度

众所周知,非法人企业是不具备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能力的,然而我国企业组织方式多样,数目庞大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并不在法人企业的范畴中、中外合资企业、外企的法人企业属性没有做出统一规定,这就造成责任主体的难以有效确定,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及时确定这些企业的法律责任主体:独资企业法律任主体确定为企业投资人;合资企业的法律责任主体应设定为全体合伙人;中外合资企业要明确在责任追究过程中,可以对双方进行同事的追偿。由于法人企业能够独立的承担相关责,因此,在企业发生价格欺诈行为并被相关部门及时查处后,这些企业除了应该被追究企业的法律责任外,企业法人以及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应该被追追究相关责任。通过使用这种方法,提高企业自我约束的执行效率。

2.2 完善民事责任在价格欺诈的追究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价格欺诈的民事责任主体确定为经营者,因此在认定民事责任主体过程中,除却要求相关责任人对消费者进行经济赔偿外,还要对其做出一定程度的惩罚。这一点是我国法律相对较为薄弱的环节。举例说明,我国对价格欺诈的最高处罚为50万元,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巨款,然而据家乐福统计的数据显示,在2008年的时候,家乐福在华134家门店,销售额为338亿元,单店年销售额2.52亿元。价格欺诈过程中看似颇高的50万元的罚款对于家乐福而言只是九牛一毛。违规的成本低价实际上助长和刺激了沃尔玛和家乐福等国际零售连锁巨头们在中国的投机心态和行为。

2.3 加强对价格欺诈商家的行政责任处罚

价格欺诈行为直接会影响到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必须严肃对待,除却追究民事责任为,对于较为恶劣的情况还应该追究其行政责任。然而,目前的情况是,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尚未出现对价格欺诈进行行政处罚的系统规定,相关的处罚手段也只是零散的出现在不同的法律之中,为此,在对不良企业的行政处罚当中,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的,在进行行政责任追究过程中,可以附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下令则其停业、限期整改甚至对其进行吊销营业资格的处理。

3 结语

构建和谐社会,既要靠法律规范,也要靠道德修养。价格诚信法律制度的推进及有效实施,从宏观上讲,不仅能够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微观上说,诚实守信、不欺不诈,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它不仅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也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因此,加强完善价格欺诈法律体系的有效措施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江丽.价格欺诈行为相关法律问题探析—— 由电商大战引发的思考[J].价格月刊,2013(4):106-107.

[2]赵晓,凌贺英.家乐福等超市价格欺诈的法律思考[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1(4):56-58.

[3]王璐.价格欺诈的法律治理[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6):23-25.

[4]王维律.试析我国对价格欺诈的法律规制[J].中国城市经济,2011(12):67-69.

上一篇:新时期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实践探究① 下一篇: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初探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