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25 02:43:33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近两年来胃癌术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4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体重变化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费用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术后EN组体重变化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均较PN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胃癌术后; 早期肠内营养; 临床应用; 护理体会

胃癌术后患者由于长期禁食,手术改变了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常常伴有胃排空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肠道营养摄入不足,免疫功能减退,影响术后恢复,容易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补充营养的方法。对胃癌术后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由肠道直接吸收营养物质,不仅可以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而且还可以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有利于胃癌手术患者的恢复。本文通过对近两年在本科住院手术的胃癌手术患者经鼻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科住院手术的8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42例。EN组:男31例,女11例,年龄42~62岁,平均(50.2±2.4)岁,近端胃癌切除27例,远端胃癌切除10例,全胃切除空肠代胃5例,术后经鼻肠管尽早实施肠内营养。PN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40~63岁,平均(51.2±1.7)岁,近端胃癌切除25例,远端胃癌切除14例,全胃切除空肠代胃3例,术后禁食期间经静脉补充营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构成、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方法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营养方法 PN组患者按胃癌切除术后常规护理给予禁食、保留胃管、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输液、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措施,在患者可经口进食后,肠外营养的每日用量可逐渐减少,直至患者可正常进食。EN组患者除给予胃癌切除术后常规护理外,术后24 h后实施肠道内营养支持。EN组患者在术前将胃管和鼻肠管经由鼻孔插人胃内,鼻肠管采用纽迪西亚公司的产品,术中待消化道重建后由术者将鼻肠管下端下拉,近端胃切除者将鼻肠管下端调置于Treitz韧带以下空肠,全胃和远端胃切除者将鼻肠管下端调置于吻合口以下20 cm处。术后24 h内开始经鼻肠管滴注500 ml生理盐水,没有不适可以耐受后,开始滴注肠内营养液500 ml,滴注速度为20 ml/h,待患者可以耐受没有不良反应后,可适量增加每天滴注营养液的总量和滴注速度,最大的滴速以100 ml/h左右为宜,最大每日总量不应超过2500 ml为宜。在患者可经口进食后,每日的滴注量可逐渐减量,直至患者可正常进食。

1.3 观察指标 体重变化情况以手术当日的体重到术后10 d体重的平均减少量作为标准依据;肠功能恢复时间以患者出现排气的时间为准;住院天数以手术当日到出院当日;住院费用为患者在院期间的所有费用。

2 结果

3 讨论

目前,肠内营养在国际上已广泛应用,经研究表明,肠道在应激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作用,对于胃肠道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胃肠道功能的患者,积极地进行早期肠道营养对于维持胃肠道黏膜细胞结构完整性,阻止菌群失调所致的肠源性感染起着重要作用[1],只要病情许可,营养物质供给的最佳途径仍是胃肠道,由鼻胃管直接把营养物质输送到肠道,可刺激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胃肠道、胰腺功能,促进胃肠的蠕动,有效恢复胃肠道功能[2]。通过本研究的数据也表明,胃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缩短肠功能恢复时间,促进胃癌术后患者各个功能系统的恢复。

在给予患者肠内营养的同时,做好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当的护理也可导致相关的并发症[3]。首先,需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工作,向其讲解置管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相关知识和实施方法,减少患者心理紧张、恐惧心理,使其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对于鼻肠管的护理,我们需要注意一下几点:(1)保持管道通畅,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折叠堵塞;(2)在滴注营养液前,需要确定管道位置;(3)定期检查管道是否通畅,用温开水冲洗管道,防止堵塞。对于营养液的管理,需注意:在输注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防止营养液被污染;营养液需要现配现用,输注时间不可超过6 h;对于以配好的营养液如暂不使用,需放在4 ℃的冰箱里保存,保质期为24 h,过期不可用。营养液的温度尽量保持在37 ℃左右,不可过高或者过低;在输注的过程中,需定时调节滴速,并观察询问患者是否有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的症状,有条件的医院建议使用输液泵,输液管需要每天更换。营养液的输注应根据患者耐受度和循序渐进的原则,速度应由慢到快,浓度应由低到高,每日的输注量由少到多。患者在输注营养液的过程中需要半坐卧位,输注完毕后,应保持此卧位30 min,防止营养液反流。

对于胃癌术后患者,尽早给予肠内营养,做好肠内营养的相关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术后各系统的恢复,减少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住院天数和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凤.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J].现代医学,2009,37(2):1581-1582.

[2] 仲慧,王颖.胃癌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8):747-749.

[3] 郑晓君.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预后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1,1(6):74,78.

(收稿日期:2012-08-28) (本文编辑:连胜利)

上一篇:影响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鹿瓜多肽注射液配合中药外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